对口援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而产业援疆则是提高新疆自身“造血”功能最有效的举措。
松原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吉木乃县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如何由“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转变?我市选派的所有援疆干部几乎每天都在不停思考。
九月的吉木乃已进入收获期,援疆队伍进驻一年来谋划“造血”的一系列大动作,效果也开始初步显现。“带动当地牧业发展的牧业开发项目、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吉林援疆旅游专列进吉木乃项目、红色教育基地助力脱贫攻坚项目……”在当地经济发展史上首创先河的多个产业发展平台,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在吉木乃大地绽放夺目的光彩。
招商引资填补空白
畜牧业是吉木乃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县内一半人口从事农畜牧业生产。然而多年来超载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和饲草不足成为制约该县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入疆不久,一条招商引资信息引起援疆干部们的关注。在邻近的哈萨克斯坦境内种植20万亩油葵和牧草的白城大安市一家民营企业,凭借充足的饲草资源优势,有到吉木乃开展农牧业综合开发意愿。获悉信息后,松原援疆干部工作队领队赵立军、副领队康文明两人辗转与该民营企业取得了联系。经过分析研判,吉木乃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对哈进出口的有利政策尤其适合企业发展,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开展饲草加工的德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久后就在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成立。
投资2500万元的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内容主要为境外牧草种植开发、牛羊饲草年万吨加工、牛羊良种繁育推广。“目前,德仁公司的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毕,预计今年年底可投产。从吉木乃口岸入境的原料,深加工后将成为很好的牛羊饲料,年产能力预计可达万吨,实现产值过亿元,安置稳定就业40人以上,这对当地养殖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赵立军说。
这个项目填补了新疆自治区党委2016年提出的构建饲草料进口基地,打造饲草转运中心设想的空白,为补充域内饲草不足、调整养殖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将成为全疆首个长期进口、加工饲草料的项目。同时,年万头以上畜牧养殖基地建成后,也将大大带动县域内养殖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专列进疆吉木乃受益
吉木乃人很难想到,2018年的夏季,这样一个小县城会相继涌入这么多游客。“九趟旅游专列送来了近万名游客,吉木乃举全县之力来接待、本地干部主动当起志愿者,特色商品每次都会被抢购一空……”旅游经济加热升温,这一现象归功于全体援疆干部的努力。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疆、兴疆、富疆中的积极作用,今年年初,我省正式开通赴阿勒泰地区的“援疆旅游专列”。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吉木乃县多个景点未被列入计划内。
对推动吉木乃旅游业发展、宣传吉木乃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现实意义的难得机遇怎能错过?我市援疆工作队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积极与省里沟通汇报,在援疆干部的积极争取下,在吉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6月19日,首批搭载约800名游客的“吉林援疆旅游专列”开进吉木乃。
“中华西北第一门——吉木乃口岸、国家级地质公园——草原石城……吉木乃独特的景观深深吸引了游客。
“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援疆旅游专列的开进,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让外界了解了吉木乃、认识了吉木乃。今年将有9个旅游专列开进,游客预计将达到7000人次,消费总金额可达数百万元。”吉木乃县委常委、副县长、援疆工作队副领队康文明说,此举不仅推动了吉木乃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当地对外开放的步伐,更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红色基地助力脱贫
坐落在吉木乃边境线的萨尔乌楞村,因与中哈边境线最近仅100米而被称为“中哈边境第一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百姓生产生活质量较低。但是,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多年来,萨尔乌楞村的广大党员群众却始终如一地坚守在爱国守边的第一线,尤其是护边员马合沙提,父子两代在这里守护边境近60年,堪称守边护边的楷模,这里也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戍边精神。如今,每家每户都在屋顶喷绘了五星红旗,对这个“中哈边境第一村”当地干部群众都亲切的称呼她为萨尔梁。
萨尔梁有着光荣的红色历史文化,怎样才能把护边的不屈岁月和历史印迹完整展现,定格珍存?援疆以来,援疆干部们发动智慧,着眼长远规划、立足实践勾描,如今在萨尔乌楞村成功打造了全地区首个护边历史文化展馆和红色教育基地,搭建起更加宽阔的舞台,还原历史深邃的视角,再现那段庄重恢宏,震撼人心的史诗岁月。
一件件斑驳的器具,一幅幅古旧的地图,一座座生动的雕塑,一卷卷真实的记录,无不在平凡中散发着红色光芒,在朴实中浸透着爱国精神,昭示着戍边护边的光荣历史文化传统。目前,展馆、广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使萨尔梁日益成为受人瞩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场馆作用,让全村切实受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援疆干部和萨尔乌楞村共同精心谋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千里画廊”全域旅游规划,首创成立了萨尔乌楞村集体旅游合作社,引导鼓励群众集体参与,开发红色旅游产业。
援疆项目为萨尔梁架起幸福的桥梁,他们鼓舞振奋、加速步伐,以物权、产权、地权折算股权,迅速完成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民的转化,合办田园驿站、合作经营实体,发展旅游经济,足不出村就能增产致富。2018年预计可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援疆专列的开进、红色精神得以传承……吉木乃县委书记李君霞高兴地说,松原启动二次援疆以来,吉木乃获得十余个工程援建,这些项目,对吉木乃的现在乃至未来都意义深远。
据悉,2017年我市第二批援疆以来,共促成当地产业合作项目10余个。其中,调整后新增的吉木乃县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现已启动实施,投入援疆资金100万元,种植耐寒苹果、枸杞、沙棘等各类经济乔、灌木350亩计7.82万株,预计2019年结果后即可实现经济收入40万元。(刘占龙 炼金山)
凌源“合同帮农”让合作社有名
常州市高新分区GX0504、GX1004基本控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草案公告
营山县闯出富民新天地 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好
2018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瓯海分会场 好大一个“智”造时尚生活馆
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我市援疆系列报道之产业篇——栽种希望硕果满疆 实实在在的产业造血
9市服务通办!粤港澳大湾区版“市民之窗”上线
市公积金中心机关党支部举行2018年5月主题党日活动
儿子失联十年父亲求助 大年三十终在南充寻回
兰州百合网实体店靠谱吗?
市妇幼扎实推进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关于举办“享·生活” 基础缝纫知识公益培训班的通知
南昌市现有技能人才超60万人 2017年增长约5万人
藁城区举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签约仪式
菏泽本土贺岁短片《CJ行动》杀青
珠三角主流媒体共话“创新” 创新项目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宜昌市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试点工作获课题任务验收专家组肯定
张俊获全省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46位居民捐献造血干细胞 血样将存放在中华骨髓库,等待配型
男子两岁时与父母离散 24年后一家人在监狱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