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为人师者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抚育桃李,这是为人师者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不辞劳苦的岗位上,兴安三校教师李亚男正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20多年来,她一直兢兢业业,尽己所能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把教书育人作为唯一的使命与责任。即使身患重病,也不改初衷。
她捧出的这颗心——
在个人与学生的天平上,她总是在后者上加码
李亚男的教师生涯是从1994年开始的。那一年,她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拜,从原矿务局师范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兴安三校如愿当上了一名教师。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一种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情感,也由此注入了她的生命中。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她都无法割舍对学生的这份情感,对教育事业的这份责任心。
她从未因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耽误过孩子一节课。
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儿子上大学,她都没去送;父亲身患肺癌病重住院,她仍坚持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去陪护父亲,就连父亲去世,她也没有耽误一天工作;自己患了急性乳腺炎,硬撑着拖到学生放假才去做手术,刀口尚未完全愈合,就迫不及待地重返讲台,怕去医院换药来回时间长耽误学生上课,她就买了换药包自己在家对着镜子换药,面对大大的刀口,每次换药都疼得大汗淋漓。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
“因为我爱我的学生,他们比我的生命还重要。”李亚男真挚地道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去年暑假,李亚男觉得身体不适,就到天津肿瘤医院例行检查。数项检查数据出来后,被诊断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癌5级伴淋巴转移,这无疑是她多年来强装“铁人”积劳成疾造成的后果。
由于病情过重,医生开始不肯接收,最后该医院主任王旭东接收了她。他当时指给李亚男两条路,要么放弃治疗,要么马上住院接受手术,以免危及生命。当王旭东得知她是一名教师而且还是一名班主任时,当即告诉她,手术可能会伤及喉返神经,影响吞咽和说话功能,也可能影响呼吸做气管切开术,术后恐怕再也不能上讲台了。
听到这个消息,对李亚男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而那一刻,她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学生。她对医生说:“他们需要我啊!还有两年就毕业了,我也离不开他们啊!”再想到今后可能会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一向坚强的李亚男竟失声痛哭起来。
她一度想先放弃手术,等学生们毕业了再去手术。后来被家人知道了,儿子哭着说:“妈妈,你心里不能只有你的学生,还有我啊!儿子也同样需要你啊!”说完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做手术。为了能尽快回到课堂,李亚男拒绝气管切开,别人做手术须两个小时左右,而她经过了6个多小时才从手术室出来。医生怕她出现窒息,一宿都在重症监护室里守着不敢离开,而那一夜,李亚男曾先后窒息了16次,但她都咬牙坚强挺过来了。当时,她心里就想:“千万不能把气管切开,我要尽快回到课堂上,我的学生都在等我呢。”
正是这样的一种对学生的牵挂,让她内心充满了战胜疾病的信念。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了7天后,她总算脱离了危险,转到了普通病房。
她捧出的这颗心——
面对病床与讲台,她倾向了讲台
暑假结束,转眼就要开学了。李亚男的病还没好利索,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三根引流管就出院了。
由于特殊的身体状况,她一时很难上班,班级暂时由代课老师负责。可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即使在家养着病,心里牵挂着的还是学生。为了能重返讲台,她每天练习发音,锻炼身体。仅在家休息了两个月,李亚男就急匆匆又重返讲台了。由于手术造成喉返神经受损,她呼吸异常困难,一节课下来,汗水湿透衣背,即使不讲课,她呼吸的声音也很大,就像是打呼噜的动静,有时隔壁班级都能听到。呼吸困难让她十分痛苦,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根本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就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她却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看待。学校举办的艺术节,她们班的节目《说唱脸谱》深受好评,校园体育节上,乒乓球操和花样跳绳也样样出色。别的老师能完成的工作,她绝不落后,李亚男用“女强人”的精神和“铁人”般的毅力,带病出色地完成了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使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
李亚男这次得重病后,学生都以为她不能再教大家了。没想到她休息了两个月,就拖着病体又回到了课堂。每一节课下来,她都是满头大汗,有一次还咳出了血,可她每天总是阳光灿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今年4月末,学校准备刷墙,李亚男带领家长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她刚把家长送走,就再也坚持不住了,呼吸异常困难,她没有惊动任何人,自己打车到了市人民医院,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由于呼吸衰竭,情况危急,不得已做了气管切开插管手术。
术后,她要用手按住进气孔才可以说话,每按一下都很疼。在家休息了几天后,等学校刷完了墙,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自己身体的不适,再次毅然回到学校又投入到心爱的教书育人工作中。
上课时,她带着扩音器,一只手按着气管插管口,一只手拿书。由于讲课说话过多,一节课下来,经常会咳出血,学生们看到都心疼地流下了眼泪。
心态乐观、积极向上,是她的座右铭,更是她极力要展示给学生的一种阳光状态。
看到老师带病给他们上课,学生们比以前更懂事,更听话了,从不惹老师生气。李亚男说:“这个学期快过去了,虽然很累,但我觉得很值,看着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玩耍时,我不觉得身体的痛,也不觉得自己的病有多重,在我的学生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要挑战生命极限,不向病魔低头,活一天就应该阳光灿烂地面对我的学生。”一说起学生,李亚男就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
有人劝她赶紧休息养病,李亚男却说:“生命只有一次,我宁可死在讲台上,也绝不死在病床上,我的学生需要我,我也要证明我能战胜病魔。”
她坚强也好,倔强也罢,就这样她又回到了心爱的课堂,站在了心爱的讲台上。
她捧出的这颗心——
在职业与生命的分量上,她从未偏离初衷
采访中,兴安三校校长张忠艳感慨地告诉记者说,李老师乐观坚强,始终用一种精神与病魔抗争;她一直在实践着当年选择教师这一行的初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20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先后获得过很多殊荣,“三育人模范”“区级优秀教师”等许多荣誉。今年,她又被评为全市优秀教师。
而提起这些,李亚男却说:“荣誉只属于昨天,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多做些有用的事。”
记者在与学生们说起李亚男老师时,发现这些学生们一点也不拘束,都争先恐后地要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班级中队长王子瑞抢先说道:“李老师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十分坚强的人。我是合班之后来到她班级的,那时我比较顽皮淘气,学习成绩也不好,原以为她会嫌弃我,不喜欢我,所以我故意淘气违反纪律,可是李老师不但没有嫌弃我、批评我,还找我谈心,让我担任中队长,从那以后我彻底改变了,不再淘气了,上课也认真听讲了。李老师看我的成绩不好,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我反复重讲,直到我都听会为止,现在我的成绩在班级也名列前茅。”
学生唐伟鑫激动地对记者说:“听到李老师得病的消息,我们班的同学都哭了,我们都怕失去她,李老师不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日子里,我整天恍恍惚惚的,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脑海里都是我和李老师之间的一幕幕。”
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放学后,妈妈因开烧烤店忙得竟然忘记接我了,我就在校门口哭了起来。李老师走到我面前说,孩子别哭了,妈妈没来,还有老师呢,跟我回家吧。一会儿给你妈妈打电话,她不忙了就来接你了。那晚李老师不光辅导我写作业,还给我做好吃可口的饭菜。从那以后,我经常被老师带回家,而妈妈总是很晚才来接我,妈妈很不好意思,李老师却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儿,孩子很懂事,很听话,只要你们放心,忙的时候孩子就交给我吧!”
从那以后,李老师的家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在心里不知道喊了她多少声妈妈。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发烧,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李老师给我妈妈打了电话后,没等妈妈来,她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大夫给我打上针后,看到李老师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当时我难过地流泪了,等我妈妈赶来的时候针也快打完了,烧也退了些。
还有一位学生说,李老师太辛苦了,她得癌症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还组织班级参加各种活动,我觉得她很坚强,在她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老师的责任感和做人的道理,我们都为有这样一位老师感到骄傲和幸福,再有一年我们就毕业了,真舍不得老师啊!
学生们都在祝愿他们的李老师战胜疾病,尽快好起来!”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亚男正在用生命诠释着教书育人的意义,诠释着太阳底下最神圣职业的含义,诠释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今在健康与事业的选择上,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李亚男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记者追问她为何这样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不顾却拼命去工作?她用坚毅的眼神说了这样一番话:“回首这2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无悔自己的选择,无悔自己的奉献,无悔自己的良知,无悔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教育这行,就意味着一生默默无闻地奉献,甘做人梯,我为我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如果有来生,希望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依然是我。”
这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教师捧出的一颗心。
作者: 来源:鹤岗日报 编辑:苏德媛
白血病患者急需血小板 全程寻找爱心人士
市农委系统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
余杭全民绿化节来了
市供销合作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市教育局副局长苟平元到校检查开学工作
李亚男:甘付生命 心酬桃李
“管弦丝竹”雷动鹏城 今起深圳迎来37天的音乐盛宴
温州今年开工1644个强化村集体经济项目 年增8.5亿注入强村富民“活水”
徐州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瀍河区召开农贸市场专项整治会议
确保河道持续变净变清变美
马庙镇: 建立常态化制度抓实抓细抓严党建工作
丰润区组织小学生参观民俗馆
赵琳调研包保社区文明创建工作
农机实验场小区
陪父忙看病 途中丢钱包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五项便民利民之举“领跑”全省同行
应战美国贸易战中国跟500亿 同等力度、同日开征关税
丁勇会见中建三局一公司客人
龙海:“一体化”政务服务上线了,市民办理业务将实现“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