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记全国“五好家庭”徐东清家庭
“我有一个好妈妈,一个最最好的妈妈。”这是脑瘫患者冉巍发自肺腑的一句话。
他的妈妈叫徐东清,创办了南阳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接收了近100个脑瘫、智障、自闭症孩子,为这些孩子的康复教育搭建了平台。
母爱创造儿子康复奇迹
1996年,冉巍出生时,因大脑缺血缺氧导致脑瘫。医生的诊断使徐东清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为了让孩子早一天能够站起来,她踏上了艰难的寻医之路。
她和丈夫带着患病的儿子去郑州、西安、北京等地求医,只要打听到有好医生、好的治疗办法,她都要尝试一下,费用花去了不少,效果仍不太明显。
2004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减轻长期为孩子治病造成的家庭负担,徐东清决定学习按摩治疗技术,并取得了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回到南阳后,她坚持每天给孩子按摩,并试着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手脚的协调能力。2007年,奇迹发生了,孩子不仅能够自己试着站起来,而且会走路了,还能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虽然吐字不清,但这已足以慰藉徐东清夫妇伤痛的心。
大爱撑起残疾儿童一片天
由于走路不协调,她规定儿子每天练习爬一个半小时以上;儿子胆小不敢走快,她紧跟身后,边走边鼓励。每天让儿子自己穿衣穿鞋,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儿子能自由走动并且生活能自理。
2008年年底,徐东清创办了南阳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孩子在这里得到规范科学的功能训练、肢体按摩,还能学习基础文化课和生活技能。6岁的大囡、小囡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都是脑瘫。了解到姐妹俩家境困难,徐东清免除了姐妹俩的全部费用,无偿为她们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在生活上,徐东清也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她们。15岁的马杰,智障且四肢严重不协调,咀嚼功能差、吞咽困难,徐东清把做好的可口饭菜,一勺一勺地喂他吃,生怕热了烫嘴、凉了伤胃,一顿饭总是吃上近一个小时。
许多残疾儿童因四处求医家庭早已家徒四壁,无力承担康复和托管费用。“我实在是见不得家长和孩子掉泪”,遇到此类情况,徐东清总是减免费用予以接收。教材、教具、教师工资、生活费用,巨大的开支压得夫妇俩喘不过气来。为省钱,每天天不亮,丈夫就蹬着三轮车前往蔬菜批发市场买菜,还在院里支起了地锅。每逢周末,徐东清和丈夫就到附近的树林捡拾木柴回来烧火做饭。
徐东清夫妇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待这些残疾儿童。天气好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们前往公园、花鸟市场游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深夜里哭闹,徐东清会把孩子揽入怀中,讲故事、唱儿歌,平复孩子的心情……
爱心感召缔造“东清妈妈团”
徐东清的丈夫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是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徐东清创办南阳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后,一家人吃住都在中心。冉巍的爷爷是门卫,2014年临近春节,老人突发脑出血。经抢救虽然转危为安,但半身不遂,冉巍自告奋勇当了门卫,成为徐东清的小帮手。
随着规模的扩大,徐东清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她决定“招工”。她用细节感动了一批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人士和特教专业人才:杨亚楠、冉生玲、李春焕……33人的“东清妈妈团” 公式力同心,不计得失,让康复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南阳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被省康复教育研究中心认定为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教育的孩子有93人。
从一个人的战斗到“东清妈妈团”共进退,徐东清始终对特殊儿童不抛弃不放弃,她用质朴的行动演绎人间真情,诠释爱的真谛。(南阳日报记者 苏中)
集中开展养犬登记年检整治工作
贵溪市教育局建立乡镇中学“母婴哺乳室”
灌南县交通部门积极组织申报交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
六举措扎实做好9.18警报试鸣保障工作
“爱心椅”现身公交站点
大爱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记全国“五好家庭”徐东清家庭
玄武内秦淮河水系北支整治完成
36℃!明高温中迎“立秋”
245家“四小”公共场所完成摸底登记
3月27日晚8点锁定央视 《记住乡愁》讲述尧坝古镇的故事
即墨区慈善总会一届十二次理事会召开
九江外国语学校开展卫生健康科普讲座
王晓深入郧西和郧阳区工业园部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时强调细致排查安全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东升镇召开教育宣传工作会议
阜南县举办“阜南柳木--2018网络媒体达人阜南夏季采风”活动
邓国强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省环保攻坚行动中涉及威海的突出问题已全部完成
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瞻仰革命英烈 重温入党誓词”革命传统教育
永寿促就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检测数据显示:西安多所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半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