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一分忙,秋季多打粮。2018年的春耕已经进入了尾声。近日,记者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桂林市灌阳县等革命老区走访春耕一线时感受到,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老区农民春耕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记者看到甘蔗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拖拉机翻耕土地,甘蔗种植机省力省时,蔗农只需要在一旁为农机手打打下手。
正在为这片土地耕种的是右江区四塘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早在两个月前,农机合作社就已经开足马力到各村服务农户了。”合作社负责人李炳康指着眼前几千亩甘蔗地,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土地90%都使用机械耕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每年春耕时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作业水平和质量更迎来整体提升。
永靖村那爷屯村民苏锦练对机械化耕种的感触颇深。以前耕种4亩多甘蔗,全家人得花半个多月,“现在几个小时就种完了,还节省出了一个月的外出打工时间。”苏锦练笑着说。
右江区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潘志许介绍,截至2017年底,右江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4%,其中水稻综合水平83.4%,甘蔗综合水平52.5%。
“单就种甘蔗来说,农民以前4个人一天只能种一亩,现在使用机械以后,一台机械一天可以种10到18亩。”潘志许说。
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上王村,记者见到龙祥发时,他正在指挥几位村民将秧苗从育秧大棚中搬出,放入插秧机中。
龙祥发是当地出了名的“职业农民”。从2007年开始,龙祥发看到村里不少水田因为无人耕种而成为荒地,凭借早年走南闯北积累的阅历,他决定在本村集中流转土地,开始进行规模化的水稻种植。为了将水稻打理好,他每年都要外出学习最新的水稻种植技术。
龙祥发介绍,以往在田里自然育秧,秧苗需要生长差不多30天方可移栽,现在用大棚15天左右便能移栽,育出的禾苗粗壮、增产,还节省空间与劳动力。“380平方米的大棚,育出的苗可以种220亩水田。”他说。
稻谷烘干机、插秧机、收割机、机械喷雾机、植保无人机……走在龙祥发的水稻基地,各类先进的农用机器让人应接不暇。“从育秧到施肥到收割烘干,全部都是机械化。”龙祥发说,全程使用机械化种植水稻每亩还能够节省350元左右的成本,他和十几位“职业农民”轻轻松松打理着800多亩水稻。
龙祥发以种植单季稻为主,部分种植双季稻,2015年时平均亩产达到1500斤。这两年龙祥发转而开始追求稻米的品质,不再片面寻求亩产量的突破,反而有意识地将亩产量控制在1000斤左右。“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十分广阔,我们在种植过程中全部使用有机肥,力求做到绿色环保无公害。”
(记者农冠斌)新华社南宁电
市委统战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市质监局举办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培训班
“柑橘之乡”的突围之路
冰面垂钓
黑虎庙镇纪委小短信发挥大功效
巧用科技种好田职业农民理念新 广西部分革命老区春耕见闻
东新村街道多措并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
视频|飓风“迈克尔”登陆美佛罗里达州已致2人死亡
乘坐“复兴号”可以从杭州直达香港 全程7个半小时不到 高铁票9月10日起开售
田径比赛进入第四个比赛日肇庆队收获1金2银
我区荔枝采摘降下帷幕
卢龙县:凝聚青春力量谱写卢龙青年奋勇建功新篇章
嘉兴队三举措扎实开展新设小微跟踪调查工作
以绿色对话促城市合作第六届德国马格德堡市“绿色城市, 绿色产业”商务论坛举行
富平山水林田湖项目进展顺利
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满月” 累计服务党员群众6408人次
发放小卡片组织卖淫 警方夜袭“一锅端”
清明节武城严查“公车祭祀”
办结了≠办好了
新一轮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比学赶超今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