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糕点
“民以食为天”。吃,在百姓的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渐渐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在黄前镇李家庄村,“非遗”金六八色果子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在许多当地人眼里,金六八色果子已经成为家乡的糕点特色,承载着乡愁的记忆。
朱文华,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六八色果子加工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指导妻子制作祖传的蜜食果子。他说,八色果子由蜜食果子、酥刀环、羊角蜜、炒糖果、扳指酥、红绿瓜条、糖桔饼、蜜丝条八种不同的花样构成。加工工艺以当地产的面粉、鸡蛋、蜂蜜、芝麻仁、大豆、高粱、玉米、绿豆等为主要原料,经和面、擀制、捏制、整形、油炸、挂浆等方式加工制成,而其尺寸的要求为长6公分,厚0.6公分,而配料中油、面、糖、糖浆的配比为1:6:6:6,取六六大顺之意。
擀制蜜食果子
今年93岁的第一代传承人朱炳前,师从北京糕点店铺老师傅,他结合泰山本地糕点制作工艺,独创了八色果子加工工艺,并以家族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作为传承人,朱文华于1999年依托独家配方,用采于山涧中的山泉水熬制糖浆,使如今的糕点在传统味道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提升。回忆过去,朱文华感叹:“这都是我们上一代的记忆了。那年月,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及儿女婚嫁、老人祝寿时,八色果子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
如今,金六八色果子的处境不太妙。朱文华说,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来买糕点的年轻人比以前少多了。在八色果子中,做的最多的是蜜食果子,其他几种糕点由于销量不佳,也很少做了。而且,八色果子加工技艺对操作者的要求严格,过程辛苦,学徒时间长,面临着传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非遗民俗画宣传
“家乡的饮食是地域的文化符号,我们每到一地,不管是哪一种菜系、哪一种饮食,都能让我们感觉到历史文化在当地的传承。这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说明它在历史传承当中有一席之地,若不好好恢复,把它们提振起来,的确可惜。趁着现在这些传承人还在,原料、工艺还在,我们应该有所作为,留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朱文华说。
蜜食果子整形
扳指酥切条
羊角蜜成形
绿瓜条拌糖
手工挂浆
金六八色果子
【聚焦重点工程 助力转型升级 “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担当作为看行动】海诺科技二期项目全力冲刺
我市开展反假货币集中宣传
唱响“最美声音”、展示“最美形象”、倡树“最美精神”
宜君:普惠金融助推乡村发展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鞍山全面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
走读非遗丨承古传艺 制作甜蜜
我市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主体结构完成90%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召开“五一”道路交通安保工作会议
每年至少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磨”出精彩“聚”出智慧
花溪区人民法院开展“雷霆风暴”执行行动
市领导专题督查安全生产工作
现场签下最严格“军令状”
丽水银监分局构建“三大体系”强化贷款分类真实性管理
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我市节日市场供销两旺秩序井然
新余中行将美学融入客群建设
市经信委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动员会
浚县公安局“四个工作法”高效开展出入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