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33万亩荒山变身金山银山

走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的山区综合开发之路
(记者高敏通讯员申富国)盛夏时节,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瓜果飘香,游客络绎不绝。张下曹村村民张京明在他负责的苹果园里,精心给果树摘芯。
几年前,张京明把家里的4亩荒坡地租给了红石沟农业生态园,每年每亩能拿600元的租金。以前,他仅靠外地打工的儿子寄点钱生活。现在,除了租金,他每个月还能拿到2000块工资。
家住沙河市蝉房乡水磨头村的石仁祥,几年前把十几亩板栗交给村里,村里集体实施了规模开发,统一修筑了道路、梯田、水利设施,形成了2万多亩的优质板栗种植园。他说:“我们在村里统一管理下,栽种了优质品种,板栗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去年我的板栗收入了4万多块钱。”
据统计,目前沙河市共有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利多生态农业公园、栾卸现代农业园区等千亩以上规模现代农业园区54个。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开发面积33.5万亩,年产值10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500元。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的山区综合开发之路。
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突出全域旅游”的理念,沙河市高起点、高规格编制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沙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土地经营权证、林地使用权证等产权交易、抵押贷款搞好服务。通过土地流转,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特别是推行政府+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的“六位一体”股份合作模式,让山区农户以土地、山场等资产资源入股当股东,真正实现“三金”农民的华丽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同时促进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业发展。去年,全市农业园区接待游客30万多人,收入9000万元。
像张京明、石仁祥一样,沙河市西部山区近10万农民,通过转租、入股、打工等形式参与到荒山开发治理。如今,昔日的荒山秃岭满眼绿色,瓜果飘香,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呼市交管支队驾考中心联合市运管局召开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行业和社会化考场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
本想庆祝放烟花 不料“丢”了一只眼
新课改 新思路 新视野 ——记嘉兴市高一政治新课程培训
淮北市妇联召开十届五次执委(扩大)会议
我市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科普宣传进基层
沙河:33万亩荒山变身金山银山
新华社:衡水——“订单培养”打造京津冀人才摇篮
让手术更加无创化湘雅萍矿合作医院微创新技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汉源县政协召开第二十二次党组扩大会
本月起,交警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打击“套牌”行为
莒县桑园镇中心小学: “相伴阅读,快乐成长”
鼎城区开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子商务培训
银川11个路口将设限高杆
我局张宝海同志获得省厅土地整理服务中心感谢信
楼上修好后一年又漏水 房东称房子要卖了拒绝再修
伊山镇“五大坚持”狠抓“河长制”
苏E-79999豪车违停遇神眼 一查:车牌车架号都是假的
山海天对大型商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夏秋交替 护肤有讲究
远离危险 平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