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诗歌等文化资源禀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发展,逐步实现由“诗歌之城”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的完美蝶变,日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幸福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2011年,我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马鞍山加大了公共文化软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力度,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经过两年的创建,2013年11月,马鞍山以优异成绩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4年9月,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马鞍山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
多年来,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大力扶持、文化机构相继涌现,百姓享受到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马鞍山市的能力和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我市以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城市广场、剧院、社区和农村乡镇为平台,以专业院团和民间文艺团体为依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另外,我市还相继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地方特色文艺作品。据统计,全市年均举办文化展览400余个,举办群众文艺活动1000余场次,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近5年来,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人次年均增长7%。
同时,我市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扶持发展了古床博物馆、明清建筑园、洪滨丝画馆等一批民营文化场所,鼓励创办“民办非企业”文化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全市涌现了映山红艺术团、杜鹃花艺术团等400多个群众文化队伍。社会力量的补充,为我市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便利。
“15分钟文化圈”就在身边
与众多的爷爷奶奶一样,带孙子成了陆勇退休以后的新“工作”。不过,比起游乐场,他更喜欢带孙子到博物馆里玩,“让他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据市博物馆副馆长齐凤介绍,市博物馆建成以来,除每周一闭馆外,一直免费对外开放,每年开放日在310天以上。目前,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介绍马鞍山的历史文化。此外,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儿童节等重要节日,还会举办一些特色展览,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据统计,每年市博物馆接待参观群众都在40万人次以上。
不仅是博物馆,图书馆也颇受追捧。为加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图书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我市构建了全民阅读服务网络,整合全市公共图书资源,建立了自助借还图书终端,将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市公共图书资源共享、服务互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市民步行15分钟内,都可以实现图书借还。
近年来,马鞍山健全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文化馆为核心,以市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和市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城市文化广场与游园为补充,带动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提升,逐步形成以大型文化设施为点,以城市广场、游园为线,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的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探索不同形式、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群体文化需求的阵地建设。
自2016年起,我市每年集中建设10个乡镇(街道)、1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17年,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这样,即使住在偏远乡村,也可以同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迈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
接踵而至的荣誉,并没有使马鞍山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探索实施“1+3”名城计划,着力构建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名城、数字文化名城和全民阅读名城。
马鞍山是全国率先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系列试点的城市之一,在数字文化建设上探索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马鞍山积极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基本实现了全市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横向整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李白文化等资源,纵向联通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此外,作为文化部2015年数字文化馆建设10个试点项目之一,马鞍山数字文化体验馆建设项目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可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文化互动体验。
为构建多渠道“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拓展“指尖上的文化微服务”,马鞍山还开通了“马鞍山文化e点通”官方微信平台,依托互联网打通实体馆、pc、手机、触摸屏、电视等5个通道,构建全方位、一站式的公共文化资讯中心、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
2017年,又进一步搭建了马鞍山文化旅游云平台,“文旅马鞍山”app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文旅”的运作模式,整合一系列文化资源,同时创新开辟远程培训教学系统,通过线上预约服务,提高文化旅游设施的使用效率,集文化服务、文化共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为一体,为丰富马鞍山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便利。目前,我市百场文艺下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已实现网络平台实时预约,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记者 张莹 通讯员 张周朋

市卫计委发布提醒:手足口病高发期 宝宝可接种疫苗
深圳一32岁孕妇被大狗咬伤屁股!或将面临人流
宝安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云光中赴和林县调研检查食品及消防安全工作
2017省企业知识产权卓越管理评价结果出炉!
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
北京航天无人机系统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巍来台州湾集聚区考察台州无人机产业发展情况
唐山:丰南黄各庄镇: “气代煤”工作有序推进
鞍山市部分中小学新学期有新变化
广州花都将新建一所15年制学校
张坝村: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王志:志在为民 心系百姓
我市首家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下白泉村村民变“股民”
总投资10亿元,顺德首个环保装备及环境技术研发制造产业园开建
通江县农村电商扶贫运营服务项目招商公告(第二次)
市监察委与市检察院签署《加强公益诉讼协作配合实施办法(试行)》
关于对全市旅游工作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民生沟通】户口非辖区内能否入读兴宁一小?
北京市两高速服务区试点“司机之家”
稻花田里庆丰收 南京湖熟“稻·花”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