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新春伊始,我市以全省创建提名类最高分和“创城”三年来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这标志着衢州向着国家级文明城市迈进了关键一步,由此正式开启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帷幕。本报今日起开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共建美丽大花园”专栏,报道我市上下站在新的起点上,用行动引领文明风尚,奋力推进大花园建设,让三衢大地城更美,人更美的生动实践。
记者 徐双燕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追求。
创建文明城市,既是优化城市品质,更是提升城市温度;创建文明城市,既是美化城市形象,更是铸就城市灵魂;创建文明城市,既是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更是市民百姓的热切期盼。2018年2月,我市以全省创建提名类最高分和“创城”三年来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沉甸甸的十个字,是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最高综合性褒奖。对于处在新发展机遇期的衢州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更被赋予深刻内涵——不仅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建设大花园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文明之城”,实至名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衢州一步一个脚印。自2015年我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文明一词仿佛是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每个人崇德向善,用行动引领文明风尚,铸就城市精魂。
上下齐心
“创城”之路从未停歇
衢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始于为百姓美好生活谋福祉的初衷。“创城”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市委书记、市长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督导、现场办公,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也分别带领相关人员多次进行专题调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以问题为导向,以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为路径,提升城市环境治理;以先模为标杆,以活动为载体,涵养适宜的“文明生态”,让感动盈满全城……三年来,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古城墙遗址公园、信安湖景观桥以及书院大桥等“新十大专项”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切实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夯实硬件基础。尤其是2017年以来,我市按照建设“大花园”这一核心要求,强化城市发展战略谋划,完成高铁新城规划研究和七个特色小镇布局,明确城市核心圈层规划定位,古城新城互动融合,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能级。全面开展以公厕所长制为核心的“厕所革命”,推动公厕面貌大改观,扮靓城乡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创城”的艰辛历程,检验着衢州城市管理和部门协作能力的成色。三年来,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不仅管好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在优化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公共秩序、公共环境以及政务法治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还协同协作、相互扶持,将涓涓细流汇成了“创城”的强大动力。
取信于民,常态长效。城市面貌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最显性的外在体现。2017年以来,我市开展“牛皮癣”“狗患”、网吧环境、户外广告等“十大专项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一些长期得不到整治、群众非常反感的卫生死角,一些城市“牛皮癣”,一些环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在协调解决一大批创建热点、焦点和“老大难”问题的过程中,再梳理、再明确城市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有效确保整治常态化和成果长效化,最终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
全民参与
崇德向善争当文明市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座城市的文明同样难以一蹴而就。
我们不能忽略,这份荣耀的背后,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付出。正是他们的身体力行,为衢州承载这份光荣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三年来,我市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在细、小、实上下足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化作市民的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凝心聚力的社会新风尚。
为了创建提名城市,衢州人仿佛达成了无言的默契,“讲文明、树新风”,拒绝酒驾、游览不涂鸦、上网不造谣等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实践,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等文明风尚逐步形成。
大家欣喜地看到,路边随意摆摊设点的流动商贩少了,路口自觉“红灯停、绿灯行”的行人多了;路上随意变道加塞的车辆少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司机多了;景区里乱丢垃圾随意涂鸦的人少了,注重景区环境维护的游客多了;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宴请少了,乐善好施、投身公益的市民多了……
创建提名城市以来,一大批文明单位创建成功、脱颖而出,全市新增4家全国文明单位、1家全国文明校园、5个全国文明村镇,29家省级文明单位、40个省级文明村镇。
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衢州人正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责任、仁爱、奉献”的衢州精神,并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和先进典型。
创建提名城市以来,我市涌现出中国好人20人、浙江好人102人、衢州好人320人,毛师花和柴方光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实至名归
城美人美共创文明新辉煌
创建提名城市,改变了衢州的城市面貌,更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七天假期里,衢州共接待国内旅客164万余人次。人们或徜徉在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或漫步在环境优美的各大景点,不论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沉浸在这座“文明之城”的美景中。
变化悄然而迅速地发生。近年来,衢州以创建提名城市为契机,坚持不懈打好以“拆治归”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环境进一步洁化、美化。深入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一大批城市项目实施建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在为本地市民打造宜居美城的同时,也为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许多“留下来”的理由。
令人欣喜的是,在创建提名城市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据统计,在衢州,已有43万余人正式成为注册志愿者。这些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与万少华、吴坚、童淑芳等上百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一道,成为衢州人“人美”的最好例证……
而今,“城美”“人美”的三衢大地正式加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行列。对于衢州来说,这是城市文明建设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标志着衢州城市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代表衢州的文明建设走向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道德和文明的光芒将在这座“文明之城”永远闪耀!
南宁机动车电子保单上线
哈尔滨市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我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连镇铁路联络线最大转体桥成功转体
市级行政中心分类垃圾桶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文明,让“大花园”更美更气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综述
津最大保障房片区公园 北辰双青公园完工过半
打赢蓝天保卫战太原市发布九大攻坚战任务清单
济南市教育局关于2018年直属学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部分岗位取消招聘计划的公告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主任会议召开
临沂:家中燃气灶面板爆炸卖家拒赔 律师:厂家担责
东港市供销社党委召开民主生活会
陈丽华率队到济南市政协考察学习
交谊舞开课了
盐城市教育局与铜川市教育局签署合作备忘录
深入走访实体企业推进产业项目建设
25载新兴商场结业 叹息着老莞城的流金岁月
募集善款送温暖
记者走近市拘留所女警员:“挽救美丽” 她们绝不言弃
平湖安监多措并举严把节后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