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省百名农业科技服务能手”获得者杨建华

三十年潜心农技推广
——记“四川省百名农业科技服务能手”获得者杨建华
在三家镇的田间地头,经常看到一位朴实的农技人员,白天在稻田里、池塘边、果树下,和农民交谈,宣传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晚上村委大坝上,高音喇叭里经常传出他讲课时铿锵的声音。1990年1月,杨建华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来一直奋斗在农技推广第一线。
  坚守农村只因农民有需要
  “这一亩多的水稻长势还不错,但是天气逐渐热起来了,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免造成减产”,7月中旬以来,持续高温,驻村农技员杨建华熟门熟路走进贫困户丁仕富家中,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始,杨建华被委派到三家镇踏水村担任驻村农技员,重点负责踏水村驻村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农户农业生产技术。
  丁仕富是踏水村3组村民,他和老伴儿都已年过七旬。今年,丁仕富种植了1.2亩水稻。杨建华在下村走访时了解到丁仕富对防水稻病虫害的时间不清楚,通过耐心讲解,手把手教学,并在水稻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杨建华亲自到场指导,大大减轻了丁仕富的劳动负担。由于防治在关键,从坏虫口中夺粮,丁仕富种植的水稻猛增100多斤,对此他对杨建华连声道谢。杨建华也打心里开心,他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农民需要我,我就要第一时间把技术送给他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方面,杨建华也会邀请专家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而他也跟着农民一起当“学生”。
  科技助农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杨建华不仅是踏水村的驻村农技员,也是三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无论何种身份,他都兢兢业业,对全镇的农业产业规划,业主引进,产业发展,杨建华都放在心上。3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三家镇的村庄、田野,声音回荡在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培训讲座上,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更是为百姓节约了生产成本。自1994年,杨建华开始推广旱育秧技术和优质水稻品种,在三家镇试验,示范旱育秧成功后,从1996年起三家镇每年推广旱育秧3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5%以上,每年为民节约育秧成本150万元,优质水稻增收300万元,年累计增收450万元。22年累计为民节约育秧成本和优质水稻增收9900余万元。
  30年来的潜心钻研,杨建华在农业技术领域获得了不少荣誉,玉米抗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获中央农业部三等奖;杂交水稻高产优良新组合“旱育秧”高产配套技术,获省农业厅一等奖;玉米杂交良种及地膜覆盖为主的配套增产技术,获省农业厅一等奖;龙豌一号示范及推广,获市人民政府三等奖;水稻间糯技术示范,防稻瘟病新措施,获市委、市政府“金桥工作”一等奖;《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技术探讨在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浅谈可持续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技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农业厅内部刊物发表,获省农业厅等6个部门联合表彰先进个人;获市“三个十万”职工劳动竞赛技术标兵称号。在2018年9月23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上,杨建华被评为“四川省农业科技服务能手”。
  “荣誉属于过去”,杨建华表示,接下来要继续扎根农村,狠抓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宣传、培训,利用下村走访,召开农民夜校、坝坝会、广场讲座等形式,使其家喻户晓。狠抓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小龙虾”,依托琼江淡水鱼养殖,绿色生猪养殖,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助力三家大米的“水稻地理标志”申批成功。“我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一如既往搞好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工作,脚踏实地为百姓服务,大力引进业主,抓好农业产业发展,为民助农增收做更大贡献。”杨建华说。 
  (全媒体记者  王遂)

2018年民心工程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杭州市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2017年12月推进情况通报
泰兴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812队棚改项目提前完成今年协议签订任务
男子高速公路开“飞车” 强行超车撞上护栏
记“四川省百名农业科技服务能手”获得者杨建华
周口市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倡议书
山林养鸡走上脱贫路——和县石杨镇八禁村脱贫户马守友的脱贫故事
常州18日举办首届夏季水上趣味运动会 欢迎报名
弘扬饮食文化 交流烹饪技术 提升业务技艺 展示选手风采第三届“车城状元”烹饪大赛网络展示开始报名
西安市新闻单位记者名单公示
今年我市主汛期或现旱涝急转 各地需做好防汛抗旱准备
“家庭医生”守护居民健康
新邵县严密部署禁毒工作
老当益壮,太极武韵 省运会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落幕
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开展“世界关节炎日”义诊活动
烟台将开展民间中医资源普查 对象为所有民间中医
央视为好人护士长送惊喜福利 别样“心机”收获满城感动
第十届残运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会徽、吉祥物设计方案
崔洪刚会见国民党前副主席蒋孝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