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梁吊法”第一人:独门绝技吊装千余次零失误


周汉生 记者李子云摄
5月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章鸽 实习生 黄晶晶 通讯员 丁仕均) 他能在一两秒内用肉眼快速判定吊装物件的重心,计算出需要吊装的滑轮组绳索,目测零部件对接精度在毫厘之间。当起重工36年来,先后参加了武钢、天津大无缝、广钢、珠钢、济钢、西钢等数十个钢厂工程施工,写下了一笔笔回首也无憾的荣誉。由他负责组织指挥的吊装、安装任务有千余次,从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由一名普通的安装起重工逐渐成为企业高级技能骨干。他,就是中国一冶集团机电公司起重工、中冶集团首席技师周汉生。
面对吊装难题,周汉生有着一股在战场上攻城的拼劲和兴奋劲,这令他获得“天车安装专家”的美称。1997年,中国一冶集团承建武钢三炼钢工程,此时的厂房已封顶,但车间里“迟到”的450吨桥式起重设备组件却让人一筹莫展。当年,传统吊装方法有“拆顶法”和“液压顶升法”,但耽误工期费用又高,传统方案行不通,只能另辟蹊径。 周汉生是起重工出身,他有一手“卷扬机+滑轮组”绝活。他提议,在梁上安装滑轮组,“厂房内增设一根主梁,利用卷扬机和滑轮组,在有限的空间内模拟出大型吊车的功能”。听上去容易,但在封闭厂房狭窄空间、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完成这类重型设备吊装,好比在钢丝绳上跳芭蕾。经过多次修正完善方案,周汉生研发出“梁吊法安装大型桥式起重机技术”。实战检验,仅用一周就完成安装,并成功试车。总体安装费用仅50万元,比用传统吊装法节约了6至8倍的成本。
2016年西宁炼钢转炉大修,现场遭遇大型设备吊装难题,只好搬来周汉生“救场”。周汉生长途跋涉后到西宁高烧不退,但56岁的他硬是咬着牙与年轻人一起在现场爬上爬下,反复观察验算。“这种吊装的难度在于滑轮组的选点,一旦滑轮组挂偏了我们就无法准确地吊装。”在周汉生的指导参与下,项目部顺利完成大修任务,“梁吊法”再次在施工中大显神威。周汉生零差错的背后,是他用实践证明了自己说的话:“虽然我是个起重工,但也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凡事不能光用力气,还要有韧劲儿。”
“周大师是中国‘梁吊法’第一人。”周汉生大师工作室的成员陈海生告诉记者。目前,“梁吊法”经过不断改进,已发展到5.0版本,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钢厂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经武钢、涟钢等多项工程的应用与改进,其实用性强、施工效率高的特点愈发凸显。据统计,已有近200台大型桥式起重机采用“梁吊法”进行安装,为企业创造了超过23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
链接——
周汉生,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安装起重工高级技师。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湖北省“十大技能大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武汉市技术能手、中冶集团首席技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018年春运大幕正式开启 春运首日开封客流平稳
免费看《月湖恋曲》 既有浪漫爱情又有月湖古今美景
欧洲企业代表团来宿考察
清明节期间墓区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七届市政协第二次知情议政会议召开拓展监督渠道推进民主监督
中国“梁吊法”第一人:独门绝技吊装千余次零失误
芙蓉区政府副区长梁汝岚带队巡查文艺路街道“蓝天保卫战”工作
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
招远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招远法院行政审判工作
庐韵芬芳 《葡萄书记》昨晚感动上演
燃气计量产生纠纷应该怎么办?
清明降雨又降温
“冠军!冠军!我最棒!”走近市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智残轮滑队
哈工大(深圳)再添一所研究院 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院揭牌
市委第四巡察组对市教育局反馈巡察意见
市商务局举办2018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营商环境
朋友圈里最让人揪心的几个瞬间……有些英雄,从不穿披风!
金华城市建设奏响奋进曲
杭州一老人上山失联三天后被这群人成功救下山
“华哥侨妹一起创文”表情包正式上线 让创文走进市民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