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科学知识 增强全球民众科学素养


光明日报评论员
  9月15日,2018全国科普日拉开帷幕。这项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的全国性科普活动,已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7万多次,参与公众超过13亿人次,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科普活动,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当朋友圈里的长辈亲朋不再大量转发那些所谓的养生文章;当诸多伪科学谣言在公众传播过程中被个个击破;当人们开始愿意相信科学、使用科学……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卓有成效。可以预见,当科学知识不断地渗入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由科技改变生活的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
  而更有一组数据能够集中展现出中国科普事业的显著成效。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的6.2%提高了近2.3%,而2010年的这一数据只有3.27%。此次调查还显示,我国城乡之间、各类职业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正在减少。
  在中国国内科普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履行其在国际社会上的责任和义务。具体而言,就是今年的全国科普日与往年不同,在活动期间,还召开了主题为“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又承担起了一个新的重任。
  正如大会主题所寓意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仅仅是“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还将在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中,不断扩展领域。故而,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让全世界共享科技文明成果,成为中国下一个科普事业积极努力的方向。
  就如媒体报道所言,这一大会实际上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全世界的人们来共同关注科学素质这样一个话题,能够让全世界的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成果的共享,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有这么一个共享平台的结构框架,显然有利于向全球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全球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科技发展差异较大,各国民众对科技的认知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当中国架构起这么一个平台,能够让各国有关方面代表畅谈科技,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各领域权威专家声音,方便让涉及健康素养、疾病防控、气候变化、太空探索、人类未来、人工智能等多项内容的科普知识传递到世界各地,其助益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也正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召开所致贺信上的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科技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是让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径。
  当科普教育有了国际协同创新,当中国的科普事业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自身,科普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便不仅仅是带动广大民众的新发展理念,也将最终让国际间的科学合作亲密无间,让各国人民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盼的——“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分享增强人民科学素质的经验做法,以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长治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三届长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迁安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
开封市高铁站、金明大道等重点部位载体上党建公益宣传版面入眼来
[交委]市交委总工程师聂斌带队督导天府新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春运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我市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普及科学知识 增强全球民众科学素养
党课进村 激发党员致富信心
市领导到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凤城市公安局集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保定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采购农药项目询价公告
提升标准铸精品 扮靓城市树周口形象
“戏精”女子分饰两角 骗了温岭“土豪”30多万
长葛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罗若谷局长带队检查物业小区节日安全生产工作
桂林市中医药协会成立
用慈善公益的力量提高群众幸福感
浠水县组织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交通协管,辖区创卫做的有起色
地州乡人大四个“好”助力全镇大发展
《时代新发现·泰州故事》大型融媒体产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