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崇左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记者 何凯旋
党的十九大以来, 崇左市完成贫困人口减贫9.43万人,贫困村脱贫摘帽83个。2008年,全市共有350个贫困村,截至目前,贫困村减少至178个。
在全市脱贫攻坚中,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工作卓有成效。2017年,龙州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88%,目前国家第三方评估组已完成实地专项评估检查,有望打响广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第一炮。全市7个县(市、区)顺利通过自治区脱贫攻坚“四合一”年终考核。
崇左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凝心聚力 扶贫攻坚真抓实干
凝心聚立,真抓实干,已成为建市以来,全市上下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共识。
在市级层面,我市实行市委常委会专项研究扶贫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通过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明确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统筹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转变脱贫攻坚工作作风。
为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全市组织开展帮扶联系人大走访活动,深入贫困户了解情况、商讨帮扶计划,访民情、知民忧、解民困,做好帮扶“一户一册一卡”工作。全市下大力气,用绣花功夫强化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实行以“精准帮扶网格化管理+驻村专业扶贫工作队”为重点的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发挥专业扶贫工作队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崇左市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二上二下一微调”工作程序,坚持高质量脱贫、有序脱贫、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各县(市、区)科学有序地制定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摘帽计划。
2018年,市扶贫办制定印发了《崇左市扶贫培训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完成短期技能培训225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85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238人,加强了困难群众“自我造血”能力。通过对460多名民扶贫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强化了扶贫干部用好用活扶贫政策,提升扶贫工作综合能力,有力提高精准帮扶的满意度。
攻难克坚 扶贫领域显成效
2008年,全市共有350个贫困村,占村委会总数754个(不含社区)的46.42%。截至目前,我市贫困村减少为178个。
这与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下足“绣花”功夫,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市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扶贫攻坚工作迸发强劲活力。
最新数据显示,全市甘蔗种植415.28万亩(其中“双高”基地128.22万亩)、水果58.66万亩、蔬菜93.85万亩,覆盖带动约7万贫困户实现增收;组建牛羊养殖合作社196个,覆盖贫困户2.25万户,实现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成立15个边民合作社、社员5713人,组建边民互助组490个、组员16160人,边民通过参与互市贸易直接或间接获益约8亿元,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我市还加强与广东江门市对接联系,高效推进粤桂扶贫协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截至目前,我市获得扶贫协作资金9000多万元,落地一批扶贫项目。
作为有望打响广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第一炮的龙州县,2017年减贫10170户37811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88%,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
龙州县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一线指挥部”作用,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抓,建立健全脱贫摘帽工作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根基。
龙州坚持围绕“种、养、贸、旅、工”五大扶贫产业,坚持物质帮扶“输血”和精神激励“造血”一起抓’。截至目前,全县种植甘蔗50.03万亩,其中1.05万户贫困户种植8.4万亩;发展牛、羊、龟鳖、蜜蜂等特色养殖业,带动贫困户1700多户增收致富成立边民互助组227个,引导2.1万边民参与边贸,其中贫困户5237户 。
同时,龙州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模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亮点有特色。创新“易地搬迁+边贸扶贫+驻边守疆”模式,紧靠边民互市区(点),建设边贸新城,配套扶贫产业园和公共服务设施,发放边民互市证,引导参与互市贸易;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产业核心引领作用,组建扶贫产业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打造“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特色农产品品牌,食用菌、火龙果和牛羊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天等,脱贫攻坚工作同样让人注目。当地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建立各类“扶贫车间”128个,带动1300多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创建“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县7277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以“互联网+”电商模式,让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与广东江门市蓬江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深化粤桂协作,截至目前,天等共使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3380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30项,带动8379人受益,其中有6214名贫困人口。
久久为功 脱贫攻坚常抓不懈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也进入了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最后决胜阶段。
为此,全市扶贫重点工作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为此,全市继续全力打好“四大硬仗”,推动脱贫攻坚工啃下硬骨头。
产业扶贫方面,继续大力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完善落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措施,发挥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引导拉动作用,借助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力量,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加快推进搬迁项目建设,加大后续扶持工作力度,及时落实政策,解决好群众搬迁后的就地就业、社保、教育等后续发展问题,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基础设施建仗方面,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全市计划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农村屯级道路、人饮工程等项目5000个,确保预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基础设施达标,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全市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医疗保障水平和住房保障水平水平,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让每个贫困户因病返贫,确保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房。
为克服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我市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增强群脱贫成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参与度、满意度。
辉县市行政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项目智能设备软件部分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多形式助力脱贫 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脱贫攻坚侧记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四送一服”求实效
2017年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赛荆州开赛
北大培文双语幼儿园落户碧桂园·公园一号
崇左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白庙子乡下大力气整治大气污染
得胜镇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唐山市供销社组织参加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市供销社主任蔡春奎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合作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刘尚进主持
怀化市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八次主席会议 郝占敏主持并讲话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聚焦工作重点 提高脱贫质量 孔祥智到分包乡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台州市气象局召开创新团队重建答辩会
首府将迎来装配式建筑时代
晋江见义勇为勇士风采 斗劫匪擒窃贼 他们奋不顾身
九江出口加工区学校2018年七年级新生军训
恩施市实施教育一体化改革促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