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的三月,堪称求职黄金期。相对应的,针对各求职者的招聘诈骗也进入了高度活跃期。那么,在求职过程中,对于准毕业生或者是职场新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记者近日联系到360安全中心,专家有针对性地整理盘点了三类常见的求职诈骗陷阱,帮助求职者提高防骗意识。
陷阱一:暗度陈仓之身份信息泄露
因为快速、便捷、高效等特点,求职者倚重的应聘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招聘会转向网投简历,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浏览公司信息,看好后点击发送简历就可以等待回信。不少诈骗分子利用这一环节,以高薪为虚假诱饵,吸引大量求职者投递简历。
诈骗分子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邮箱、家庭信息等隐私,这在求职者看来十分正常,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落入诈骗分子陷阱,这些身份信息被骗子利用,后续可能会衍生其他的网络电信诈骗。
陷阱二:无中生有之高薪诱饵
相比于应届毕业生和有职级的社会工作者,那些低学历、无专项技能的求职者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街头巷尾、公交站和非正规网站上,随处可见一些娱乐或者服务场所招聘服务员和领班的高薪广告,这样轻松、无学历专业限制且薪酬较高的招聘信息,让屡屡碰壁的求职者“病急乱投医”。
然而,当求职者拨通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时,电话另一端的招聘经理往往会以岗位特殊需先行交付保证金、押金或是诚意金为由,让求职者先转账再入职。一旦求职者抵挡不住高薪诱惑,盲目相信对方说辞进行转账,就落入了骗子陷阱。
陷阱三:瞒天过海之贷款培训
根据许多求职网友爆料,许多看似正规的实体公司打起了岗前培训费的主意。公司以高薪的名义吸引大量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趁机提出岗前培训需缴纳高额培训费,声称是为了防止新人跳槽,后期将返还培训费,还美其名曰“技术服务返还费”。对于那些没钱交培训费的求职者,公司则推荐他们使用网上的贷款软件来贷款缴费。
实际上,公司与求职者签订的岗前培训合同是以培训机构与学员的名义签订,培训后公司并不会录用学员,且拒绝返还服务费,合同上那些高薪、保证就业等诱人条款成了一纸空谈。而贷款培训的求职者不仅没有工作机会,还将背负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
面对学会运用“三十六计”的诈骗分子,专家建议广大求职者,多了解相关诈骗案例以提高防骗意识,理智面对招聘信息,选择大型正规的招聘网站等渠道帮助就业,不要轻信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高薪诱惑。
记者 李婷维
贵阳综保区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常委会议精神
党组书记给我们讲党课啦!
市关工委为特困留守学生送暖心套餐
提高地方医院诊疗技术 专家齐聚雅安传经送宝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专家开展送卫生下基层活动
泰州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2017年新华书店社会效益考核评价
三月招聘季 小心没工作还倒贴钱
江大开启百万校友资智回汉2018年专场序幕
西安小区电梯频频“犯病” 楼内住户提心吊胆
2018柯桥时尚周(秋季)启幕
南丰:留守儿童感受传统文化迎新年
北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做好2018年“壮族三月三”和“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十大不文明旅游行为”出炉 上洗手间不冲水居首
珙县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全省机关党建理论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凌云举行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查成果发布会
海南启动“揽才计划”:提供创业场所 3年零租金
排烟管道安在居民楼天井内 住户担心安全盼早日解决
我市出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就读补助办法
农田中违法建房,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