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得到救治,给他们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2017年,我市将“对110名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一年来,救治情况如何?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聋儿听到了外界声音
4岁的李冰洁是一名天生聋儿。别的孩子去上幼儿园时,李冰洁只能和妈妈刘亚苹待在一起。小女孩很聪明,即便不能听,不能说,也能够领会妈妈的意图。“冰冰的学习能力很强,很早就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每次我扫地时,她都会把簸箕送到我跟前。”刘亚苹告诉记者,“孩子越是懂事,我的心里就越是难过,每天都在为她的未来担忧。”
2017年,有关部门在下乡筛查残疾儿童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李冰洁的情况。没过多久,工作人员为李冰洁装上了免费的人工耳蜗,她终于可以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现在,每周一到周五,刘亚苹都会带着李冰洁到市残联的办公大楼内接受语言训练。虽然她目前还是不能说话,但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话语的口型。“但愿她未来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刘亚苹说。
脑瘫患儿学会了走路
和李冰洁一样,3岁的陈卓远也是残疾儿童。他是一名脑瘫患儿,直到两岁时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陈卓远这才被家长带到医院,发现了病情。
对于陈卓远的家庭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家人的生活重心从此就放在了到各地求医问药上。
2017年7月份,陈卓远幸运地得到了市残联的救助,开始进行免费治疗。记者见到他时,妈妈何娇娇正陪着他在市康复医院做理疗。“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带孩子来,不仅做理疗,还有医生给孩子做情景互动、感统训练。”何娇娇说。
如今,陈卓远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了,蹦蹦跳跳都不成问题。他还第一次开口叫出了“爸爸妈妈”,这简单的一声呼唤,让一个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抢救性康复是指对0到6岁残疾儿童进行的康复治疗,通过教育康复、医疗康复等方式,改善残疾儿童未来生存与发展状况,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2017年,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一方面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拉网式筛查,掌握残疾儿童的数量、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一方面组织人员对申请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的机构进行系统考察。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对120名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超额完成目标。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抢救性康复工作,并根据每个残疾儿童不同的康复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建立康复训练档案,跟踪治疗。”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负责人丁晓伟说。
刘恒友出席鄂北片区军转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
宣恩高罗“中彩扶贫”项目顺利推进
“慧教育•融合创新”系列活动举行
协合乡召开“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擂台赛暨第二季度工作推进会议
张维国专门安排部署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时强调紧盯问题不放 坚决整改到位
抢救性康复 照亮残疾儿童未来路
解读《关于加快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意见》
气象信息(2018年10月24日9时)
德清出台实施办法约谈“一把手”有据可依
气温渐暖 换薄被春装前先晾一晾晒一晒
岳阳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岐山县积极探索“厕所革命”发展路径
怀远县城管执法局:雪后扶贫暖人心
韶关市政协到清远考察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情况
淮北市开展用户水龙头水质抽样监测
文安县44户特殊家庭得到精准帮扶
农产品终端销售网络项目(第二期)空调设备采购入围(二次发布)
平山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
市旅发委赴临港区蔄山镇杨家卧龙村走访调研
庆岭乡团委开展“保护母亲河 助力河长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