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密切关注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措施和资金项目情况,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南通市审计局2007年起即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审计监督,2013年又积极探索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5年进一步推进全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10年的探索实践,此项工作在南通已呈常态。2017年12月,南通市审计局参加第一届资源环境审计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该局作为9个主题发言单位中唯一一家审计机关,作了题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南通审计为例》的发言,介绍了南通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践历程。
2007年,该局对某地区组织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促使清洁生产项目的环保补助资金从16%提高到25%,加快推进了南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等。2009年,又对区域环境审计进行探索试点,开展了G区经济开发区环境状况审计调查项目,做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危险固废等环保业务开展全方位审计;第一次将环保专家编入审计组,全程参与审计;第一次与环保局联合行动,检查企业偷排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G区积极整改,对造成大气污染的某公司取消免税资格,造成水污染的某企业进行罚款处理。
2010年,该局对本地区部分县(市)同步实施了“2007-2009年度节能减排情况”审计,首次在资源环境类审计项目中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并结合本地特点加入风电专项审计,取得很好的审计效果,移送案件线索2件,涉及违纪违规金额5279万元,各级政府制定了6个文件,推动了节能减排的深化,该项目获评“审计署优秀项目”。2011年,针对南通纺织印染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的特点,该局实施了印染集中生产地区污染源整治情况专项调查,这次审计突破了地区、部门、行业限制,重点调查了印染企业的排污和治污、污染源在线监控等方面的情况。审计结果得到市领导的批示,推动地方政府的制度建设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规范管理,该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2013年,该局开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探索,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确定了工作设想。2014年8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江苏省内首次提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也是全国首个地市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文件。实施意见规定了工作机制、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原则及指标、结果运用等。
2014年至2017年,该局先后开展了H县等6个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涉及县(市)和主城区,既有独立型也有结合型,审计内容和覆盖面逐步扩大和深入。通过探索实践,在审计内容方法、评价指标、审计评价、审计报告上均有突破,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断提档升级:出具的全省第一份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依据领导分工及参与程度,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发现问题,先确定责任部门,再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同时将领导干部的兼职的履职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根据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和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要求,结合南通实际,制定并完善了评价指标;并将传统审计方法与信息化审计技术相结合,分析历史数据与现场取样抽测相结合,查阅台账与现场查看相结合,并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
该局对南通市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探索,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此项工作被列为201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审计报告得到了南通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迅速整改;《中国环境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南通市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
黄山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