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上的讲话陈 奕 君 (2018年4月28日)

    今天,市委召开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刚刚召开的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精神,按照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建设美丽台州作为新时代的垦荒,以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台州高质量发展,要双轮驱动、内外兼修,一手抓“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另一手抓“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我们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要创造安康宜居的生活、山清水秀的生态、健康文明的风尚、和谐稳定的社会,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老百姓更加幸福。全市上下都要把“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紧密结合起来,齐头并进推动新时代美丽台州高质量发展。
    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必须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大家都记得,1956年1月,467名台州、温州籍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满腔热血登岛垦荒,将满目疮痍的荒岛变成青春奉献的热土。1985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专程到大陈岛看望垦荒队员,并且提炼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垦荒精神。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临大陈岛视察,看望岛上的老垦荒队员,听了他们的感人事迹以后,他提出垦荒精神也包含着“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这进一步丰富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历经62年,“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历久弥新,成为台州建设、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台州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先后创成了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更为可贵的是,全市上下十一年磨一剑,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美丽台州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去年11月,省委车俊书记在大陈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指出,垦荒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强调“红船精神永存、垦荒精神不老”。今天,我们在新征程上提出美丽台州建设的新目标,这就是新时代的垦荒,我们一定要以不老的垦荒精神,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奋力打造新时代美丽台州。具体讲四方面内容:
    一、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浙江的高度,切实增强美丽台州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美丽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课题,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极具远见、极为深刻的党的执政新理念。
    浙江是习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一系列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多年来,全省上下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开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创造了“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去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美丽浙江纳入到“六个浙江”的高度进行战略布局,并作出了建设“大花园”的战略部署,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在美丽浙江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决心、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态度。近日,习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是习总书记对浙江的期望,也赋予了浙江在“美丽中国”建设上加强探索实践的新使命。
    从台州自身看,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是我们应有的政治担当,也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首先,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台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心城市逐渐丰满,向龙头引领、梯度发展、市域一体化的形态逐渐升级;第二,城市的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列;第三,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增强,城乡功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第四,人的精神状态极大提升,城市更加整洁、文明、有序。以上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奋斗取得的。但以更高的标准对台州进行“审美”,仍有很多美中不足。具体体现在“五个不到位”:一是规划管控还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相对滞后,对人口、生态、环境、交通、地下空间等的研究思考和统筹谋划不够深。重点区块规划缺乏整体感、协调性,城市天际线、主次干道两侧立面、建筑色彩风格缺乏个性设计,自然和人文还没有融入城市和乡村。二是环境整治还不到位。治水的成效还需要巩固,尤其是离治水成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治本措施落实不够有力,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还要花很大力气。三是民生供给还不到位。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医疗卫生“三千指标”排在全省末三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看病难问题仍较突出。四是城市管理还不到位。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度有待提高,依托社区的网格化共治体系不够健全。市民文明素养有待提升,停车入位、垃圾入箱、排队乘车等文明习惯还没有完全自觉养成。五是垦荒精神传承还不够到位。在工作中,有的干部不同程度表现出缺乏艰苦奋斗的定力,缺乏久久为功的毅力,缺乏开拓创新的魄力。
    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纵向比,台州变美了、进步了、发展了,但横向比,与标杆城市比,美丽台州建设还任重道远。全市上下都要切实增强美丽台州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新的起点和更大的动力,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建设美丽台州,争做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的样板区。
    二、深刻认识“美”的内涵,切实把握美丽台州建设的“五美”要求
    美丽台州是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在台州的具体展现。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其内涵不仅仅是追求生态美,我们还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眼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城乡环境景区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文明风尚化,促进山海水城魅力彰显、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努力把台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中国”先行城市和“美丽浙江”示范样本。
    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我们要提高站位,强化四方面的认识:第一,美丽台州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三生融合的绿色化理念。切实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活、精神与物质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第二,美丽台州建设的使命担当,就是匠心独运的品质化建设。要以对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负责,对台州老百姓负责的态度,每一处都要精雕细琢、用心经营。大到城乡布局,小到一个街区、一座建筑,都要做到不留败笔、少留遗憾,多留经典、永留情怀。第三,美丽台州建设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治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论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来一次治理能力的大变革大提升。第四,美丽台州建设的动力源泉,就是垦荒精神的新时代传承。在新时代迸发激情、汇聚力量,引导全市上下以垦荒之志投身台州美的事业,共建美好家园,这是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最好传承,也是新时代向我们发出的号召。
    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具体要把握“五个美”:
    一是城市空间格局美。城市空间是美丽台州的骨架。台州的地理空间和自然肌理赋予了城市独有的格局,也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要在市区组团发展、市域一体发展中进一步打通山海协同、三湾联动的格局美,充分彰显坐山向海、临港拥湾、港产城湾一体的城市特质,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美好形态。
    二是生态秀丽环境美。生态秀丽是美丽台州的底色。要把台州作为一个“大花园”来打造,使台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空气更清新,把“山海水城”之美充分呈现,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美城。
    三是精致品质风貌美。精致品质是美丽台州的气质。城市之美,既靠天生丽质,也需精心修饰打扮。要以工匠精神高品质规划、建设、管理,绣花般地织造营建城市形态风貌,让城市在精致中展现建筑之美、文化气韵、现代风尚、乡愁记忆。
    四是人居和乐生活美。人居和乐是美丽台州的根本。美丽台州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着眼人对城市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文明风尚心灵美。文明风尚是美丽台州的精髓。美丽台州,最美在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以现代城市文明引领风尚,让台州成为一座有“品德”、有“涵养”、有“温度”的城市,让台州人成为最靓丽最灿烂的“风景”。
    三、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切实打响美丽台州建设攻坚战
    按照美丽台州建设的“五美”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八大行动。
    第一,实施规划设计提升行动。着眼于“山、海、水、城”和谐共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整体布局。各地要把规划设计作为“美丽台州”建设的先导性、引领性工程,紧紧抓住城市总规编制和城市设计两个国家级试点的机遇,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规,对海湾型城市的总体格局作顶层设计,对三区融合、三区两市协同、市域一体发展作系统架构。加快编制完成《台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台州特色建筑风貌研究》《台州地下城规划》,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高铁新区、中央创新区以及各县(市、区)的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全覆盖。积极推进“多规合一”,重点促进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形成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二,实施景观形象美化行动。一要打造城市核心景观。各地都要注重从城市核心区入手,打造城市精品区域。“一江两岸”是未来台州市区的点睛之笔,要树立精品意识,统筹构建沿江生态廊道、开放滨水空间、地域文化长廊,形成江、城、景相映的城市景观主轴。高铁新区、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等既是城市功能区,也要作为景观区来打造。二要扮靓城市门户廊道。各地都要抓好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与沿线道路景观提升,抓好道路、街道两侧的立面改造、绿化美化、广告整治。市区的机场路、内环线等干道要打造成景观大道。三要推进城中村连片改造。以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大拆大整解决“半城市化”问题。针对市区村留地开发层次低、遍地“插花”、严重影响城市美丽的问题,必须加以纠正,有效管控。四要打开城市公共空间。推进城市公园、广场、绿道等建设,让城市亲近自然,把更多的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五要塑造江南水乡风情。各地要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创建,把水系变水景,把城市的河流湖泊精心打造成城市之脉、城市之眼。市区要加快推进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加快高闸浦、东官河全线整治,构建“五湖四环、一廊多带”的高品质“水上台州”。
    第三,实施基础设施会战行动。一要下决心抓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要加快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市里统一规划,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同步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固废、危废处理设施建设。市区旺能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确保在3个月内动工,各县市都要加快进度,最迟明年年初开建,三年内完成建设任务。新建垃圾处理厂一定要采用垃圾焚烧处理。二要大力推进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椒(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工程,实施台州南部湾区供水工程,抓紧解决台州南片老百姓的用水短缺问题。高度重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解决好污水处理厂超负荷和“晒太阳”并存的问题,加快提标改造,全面截污纳管,创建“零直排区”。三要提升城市交通,加快全市域互联互通。深入谋划城市交通骨架和循环系统,坚持外联内畅,积极推动沪嘉甬跨海高铁南延,加快杭绍台高铁、金台铁路建设,建成沿海高速,进一步构建对外交通大走廊;完善“三区两市”快速路网,高标准打造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谋划多圈层环线及其放射线。推进城市主要干道平交改立交,新建道路必须全部立交化,老道路要因地制宜实施立交化改造。加强城市主干道与环线有机衔接,打通新断点、堵点,做到系统考虑、点面结合。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市域铁路、有轨电车建设,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四。四要系统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构建生态循环体系。
    第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行动。一要深化重点环境问题整治。治水要持续抓好“五水共治”,盯住重点流域、重点河道、重点断面,推进精细化、生态化治理,坚决防止水质反弹。治气要深化“清新空气示范区”创建,确保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让“台州蓝”成为一张金名片。治土要加快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治违要推进存量违建清零行动,力争2020年实现“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全覆盖。治乱要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动整治工作由治乱象向建风景转变。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案件,近期各地各部门要全面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二要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把绿化造林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来抓,继续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加快城市绿廊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海洋污染治理,抓好海湾岸线综合整治,加强海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三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牢牢管控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入实施河长制、湾(滩)长制、湖长制,全面强化巡、管、护的职责。完善环保联动执法体制,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出击,依法依规从严打击。
    第五,实施民生事业跨越行动。要以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为重点,拿出超常规的举措,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大提升。教育方面,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台州学院等本地高校发展,紧密结合台州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提档升级,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办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加大力度引进国内著名的品牌学校,全力支持推进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华师大台州附中等项目建设,在家门口打造全省一流的名校。鼓励台州本土品牌学校跨区域办分校。学前教育要做到普惠就近全覆盖,引进有品牌的高端幼儿园。医疗卫生方面,要量质并举,解决“三甲”医院不足、医疗“三千”指标落后等突出问题,推进健康台州建设。市级综合医院要大力引进培育名医,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卫计部门要加强指导。要引进高端医疗资源,以“五皮”招商精神全力引进北上广等地排名靠前的名医院和一流专科医院。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加快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同时,要切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社会保障,深化危旧房改造,统筹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第六,实施城市管理提效行动。一要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实施各类公共事业管理服务规范标准,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清运、处理。理顺体制,依法严管,加强城市广告招牌、停车秩序、小区物业等的规范管理。二要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推广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管网、智慧安全、智慧环保等应用体系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升级。三要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街(路)长制、城管工作站等制度,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沉,加强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理,培养社工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第七,实施美丽乡村升级行动。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启动实施“新百千工程”,以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一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质。按照规划引领、体现特质、全域推进、提升质量的要求,争取五年内创建100个乡村振兴精品村、1000个a级以上景区村,促进“点上美”和“全域美”统一,变“盆景”为“风景”,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二要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加快生态公厕普及,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生态公厕改造任务。深入推进“田园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整洁田园、美丽农业。大抓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供水、供电、通信、防灾体系。三要保护振兴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加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开发,留住乡愁。
    第八,实施社会文明提质行动。要不断把文明城市建设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构筑台州社会文明新高地。一要充分发挥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与弘扬红船精神相结合,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精神,更好地感召人、鼓舞人。二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和合圣地”建设,实施好《“和合圣地”建设行动纲要》,真正让和合文化“看得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三要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以归零的心态推动文明创建再出发,进一步在市容环境清爽化、交通出行秩序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深化提升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四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典型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台州人”主题教育实践,培树更多的道德模范、台州好人、最美人物。
    四、全面发动共建共享,切实形成美丽台州建设的浩大声势
    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要全市一盘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声势。
    一要抓系统,全域联动。各级都要把“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作为两大核心工作来抓。各县(市、区)是美丽台州建设的主战场,要按照市委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厘清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把美丽台州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各部门要强化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八个专项行动在部门职能、责任范围上都是有交叉的,要紧密协同,提高站位,主动靠前,做到顾大局、勇担当、讲协作、出成效。
    二要抓项目,挂图作战。今天我讲的八大专项行动内容都只是点题,各地各部门要逐个深化下去,坚持项目化运作,明确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在美丽台州建设中充分彰显特色,争当美丽台州建设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三要抓长效,久久为功。美丽台州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像大陈岛垦荒一样投入十二分激情,克服艰难困苦,立足长期奋斗,既要抓整治,更要抓规划、抓功能、抓管理、抓服务、抓长效。要坚持破立结合、建管并重,在加强规划管控、优化服务供给、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下苦功、练内功,把工作做扎实、做深入。
    同志们,美丽环境、美好生活靠我们双手创造、共同奋斗。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以时不我待的努力,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为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省人大代表江门代表团调研我市医联体建设工作
百年侨房成危房谁能妙手回春 相关部门建议政府出资修缮
南通市来我市调研驾培管理工作
推进智慧旅游功能便利化 海口市旅游委荣获优质旅游服务奖
大妈花30万“打赏”男主播 街头揪住对方要求退还
在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上的讲话陈 奕 君 (2018年4月28日)
怎么回事?天寒地冻,大朗男女老少赤脚上阵,表情还相当“肉紧”?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一行调研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
经开区企业学习十九大精神
远安乡村公路华丽“变身” 新建的马拉松赛道迎来千余跑友预跑
胡忠雄:科学研判调度 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沭阳一村民创作两万字淮海锣鼓词《伟大历程》
凌云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邵阳电网春节运行平稳 电力供应充足
全省首个社区急救培训基地落户马鞍山
涟源市安排部署市直单位开展环境专项整治
每月29日设为西宁市“创建日”
住青省政协委员返青
市政府与中广核集团 中广核新能源 投资(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桐乡:消防官兵争当志愿者 上门入户开展“文明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