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拐张麻糖产销两旺 一根小麻糖 成村民致富“接力棒”


  “咱漯河市面上的麻糖,十有八九都是俺村生产的。可别看这个小特产不起眼,那可是我们村民发家致富的宝贝!”2月5日上午,看着村里麻糖生产销售两旺的喜人景象,召陵区召陵镇拐张村支部书记张欠欣慰地告诉记者。
老产业依然生机勃勃
俗话说:“二十三,麻糖粘。”小年即将来临,而以生产麻糖而享誉漯河的拐张村,也迎来了生产和销售高峰。
“拐张老式麻糖是漯河地道的土特产,我们家原来就是做麻糖的,传到我有好几代了,算下来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了。”在村民邹江涛的厂子里,他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向记者介绍,“现在村里已发展到有10家做麻糖的企业,参与生产的工人有100多人,加上跑销售的近百人,村里几乎家家都参与了麻糖产业的发展。小麻糖,成了村里几代人致富的‘接力棒’。如今一个冬季,村里麻糖的生产总值大概就有600万元。”
记者注意到,拐张麻糖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与村里对传统产业传统工艺的坚守分不开。和邹江涛一样,村里所有生产麻糖的工艺,基本上还是纯手工制作。工人们先把小米蒸煮,将麦芽掺进去使小米糖化,再用大锅熬成糖稀,然后炒糖,再加入芝麻做成麻糖,最后装箱。一根麻糖,整个生产过程经过12道工艺、32个环节做成。
虽然麻糖的生产旺季只有短短三个月,产品季节性很强,但仍能让许多村民得到不菲的收入。村民郭松华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做麻糖有十多年了,每天的工资是200元,在屋里不受冻,三个月下来还能挣不少钱,每年都能过个肥年!”
小村的麻糖更是名声在外。张欠告诉记者,村里生产的麻糖供不应求,已经远销到郑州、北京等地,甚至村里人去国外的时候,也会带一点麻糖走亲访友。
小麻糖带动村民致富
眼看近几年麻糖日益受市场欢迎,拐张村也开始围绕麻糖做文章,壮大传统产业,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走上共同发家致富之路。
“我们的思路是产业化运作,一来可以保护传统工艺产品,二来可以抵御市场风险。”驻村第一书记关瑞娜对记者说,“现在,大家已经有了建立合作社的意向,并且开始申请原产地保护商标,对麻糖的生产质量和传统工艺建立统一的标准,进行产业化运作,在全国打响品牌。让麻糖发展成村里的特色产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在村里为传统产业长远考虑的同时,各生产厂家也在进步,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现在村里的所有工厂都由原来纯人工炒糖、人工粘芝麻,变成了现在的机器化操作。邹江涛告诉记者:“这些机器都是我们在生产中总结发明创造的,非常实用,像炒糖原来一锅只能炒几十斤,现在一锅能炒500斤左右。”
长距离的运输,对麻糖的保存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邹江涛坦言,曾经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的办法是在包装上下功夫。“以前麻糖销售的时候仅用塑料袋包起来,现在我们有了专门的礼品盒,外面是纸箱,中间还夹着1层充气膜、2层防压膜和1层纸封袋,这样可以防止运输中出现麻糖酥掉的情况。”
在销售上,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一些村民还开了网店,坐家不动,每天都能卖上百斤麻糖。
眼下,一些麻糖生产企业也开始研究如何创新燃料使用,达到既保持传统麻糖的口感,又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记者参观村里的几家麻糖企业的时候看到,不少人来此购买麻糖,他们或批发销售,或走亲访友,希望把这份甜蜜带给千家万户。

宜宾县蕨溪镇:“黄金蛋”“绿巨人”富了当地人
衡水消防提示:怎样使用电动车才安全?
中、高级导游准考证11月1日领取
东昌区“五个聚焦”——确保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取得实效
出入境检验检疫划入海关 4月20日起统一着海关制服
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拐张麻糖产销两旺 一根小麻糖 成村民致富“接力棒”
各方联动 全面做好2018年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工作
铜梁:城区无处不见绿
抢抓春茶生产 马边茶业“春意盎然”
“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苏柳英工作站”成立
辽科院成立“新时代学生讲习所”
市审计局集中学习审计署“四严禁、八不准”纪律要求
滁州启动农歌会演出舞台搭建工作
旺苍县强化举措严控非洲猪瘟
房地产税法草案正在起草和完善
快讯: 今起姑苏区整治非机动车无序停放 违法处罚50元
汉马引爆武汉“活力基因”:跑步的人多了 马拉松火了
1-8月份我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85.5亿元,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
建康社区:讲解非标三轮车路线
新华社评论员:为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