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李克强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重要批示,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同年,我省在国内率先启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从上至下吹响发展冲锋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将迎来新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
凡时代浪潮激扬时,总有健儿跃于浪尖。
作为我省高职院校的新力军,创建于2009年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莞职院”)近年实现了惊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大到强、从强到优的“东莞速度”:2013年入选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从省内80多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成功跻身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同年入选我省高职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序列……当中正隐藏了东莞职院近年华丽蜕变的基因:建设省示范校、省一流校、创新强校,统称为“三校建设”的发展战略方向。
见证:“三校建设”带动的成长样本
东莞职院机电工程系近年频频收获东莞乃至珠三角相关行业企业抛来的合作橄榄枝,不仅因为该系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自建校起便存在、教学沉淀较好,更是由于该系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屡创佳绩,老师们是多个校企合作项目的重要操手,部分学生的实习作品可供出口、实习月薪能拿到五六千元。
“其实不算起步早,是赶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机电工程系主任李龙根认为,该系今天较强劲的发展势头,与该系在“三校建设”进程上的从未缺席密切相关。
据了解,2013年东莞职院启动示范校建设,在全校遴选4个系用来落实推动,办学基础相对较好的机电工程系被相中,要求建设在省内具备专业水准和示范性的专业群。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机电工程系也在2016年启动的省一流校、创新校建设中被安排任务,包括打造6个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中心、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等。
也正是由于参与“三校建设”期间一直承担较高难度的攻坚任务,李龙根认为,机电工程系在历练中加快修补了自身的发展短板,并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顺势而动。比如机电教学对实训有较大需求,利用示范校建设期间校方对强化实训基地的支持,该系争取到1千多万元经费引进设备和搭建“校中厂”,一改以往实训难以深入的局限,“如今实训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零距离对接’企业生产线。”李龙根说。
自参与“三校建设”以来,机电工程系申报课题超过70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到款金额以年均二十万元的幅度递增,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职教模式创新等方面也成为学校近年的成功案例。
剖析:“三校建设”本质是内涵建设
对于“三校建设”背后的神奇力量,东莞职院副院长、相关工作负责人李奎山对其作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练内功,就是解决内涵建设的不足”。
李奎山告诉记者,得益于省市大力支持,东莞职院早年发展较为迅猛,但建校数年后邀请专家开展办学效果评估时发现,发展速度太快、沉淀不够,在师资综合素养、课程体系、实训工作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短板“硬件是建起来了,内在的东西仍不够分量”。
对于学校来说,“内涵”是什么?李奎山认为,内涵建设简单来说就是“除了把硬件盖好,还要把学校非物质的、内在的东西优化好”,在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探索职教模式改革等关键的内部教学管理方面入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调整与升级,“要不断去‘练内功’,在这三方面下大力气、真抓实干。”
首先,东莞职院开始从强化师资入手,开展一系列的“自我修炼”。针对师资队伍缺乏职教教学经验、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问题,东莞职院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渠道,积极把老师们“送出去”、走进生产一线学习,也将更多的行业企业精英“请进来”开展合作教学、深化产学研交流,并加大“双师建设”力度。以机电工程系为例,该系先后推出了下企业锻炼、承担校企合作横向项目、保留岗位鼓励在职学历提升等系列“组合拳”,较好地淬炼了教师们的职教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总体素质跃上了一个台阶,并成功地带出一个省级优秀教师团队。
目前,全校447名专任教师获高级职称者提升至11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例提升至83%,“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提升至73%,与东莞职院签订聘用协议的校外兼职兼课教师扩大到322人,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实现有效优化,全校教师普遍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探索职教模式的改革新方向。就以往国内职教教育“关起门办学”现象较严重、与产业发展用人需求结合程度有待提升的情况,东莞职院也在“三校建设”期间解放思想,成功探索出一系列的职教模式创新。2015年,东莞职院和东莞市住建局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共同组建东莞职院建筑学院,学生注册为东莞职院统招大专学籍,前1年在东莞职院学习、第2年转入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校区学习,毕业后获大专文凭并可继续参与职业资格认证书(上岗证)考证培训。该新型职教模式将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探索,可望有效缓解我市高素质建筑技能人才缺失问题。
此外,东莞职院还主动对接东莞支柱产业及产业发展趋势,主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完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财经、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十个专业群布局,形成了在相关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专业体系和育人模式。
“我们应该培育出时代和社会真正需要的老师、学生和创新职教模式,让学校更好地服务于时代的发展,让职教更像职教”,李奎山说,这个就是“三校建设”实质要攻坚的任务,也可以说是内涵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展望:“三校建设”大有可为
东莞职院2013年启动“三校建设”至今,打造了10大专业群、34个高度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并与华为、恩智浦、东莞国旅、东莞轨道交通集团等企业或事业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新型人才培养,新生报到率名列全省第一,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9.40%,综合办学水平有显著提升。
李奎山告诉记者,启动“三校建设”后,来交流学习的高职院校络绎不绝,而且2017年东莞职院通过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已在高考前完成今年招生计划的六成,“名气配得上后起之秀这个形容词”。
据了解,东莞职院“三校建设”预计总投入34004万元、规模在省内罕见,李奎山称该费用全部源于正常的财政划拨和从校企合作中补充,这也意味着学校要在同等资源的支持下跑得更快更稳。让他欣慰的是,“三校建设”启动以来教职员上下自我加压、坦然接受压力,并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考七八十分不难,但要拿九十分或满分就很难,学校和人都一样,要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大家都明白,这是提升整个学校水平的重要历史契机,现在不去争取‘三校建设’,东莞职院今后办学水平、教研档次就难以提升,而且最终还是造福于学生、有助于培养未来需要的‘高级蓝领’,每个东职人都义不容辞。”李奎山如是说。
根据省教厅和东莞职院的规划,“三校建设”工作将持续进行到2020年。李奎山表示,凭借“三校建设”带来的这股劲,东莞职院接下来将推进“六个一流”建设,打造“六个高地”,全面增强学校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核心发展力,使学校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传承高地、国际先进制造技术转移与集成创新高地、引领东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成为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此外,东莞职院还计划在2018年申报国家一流高职院校,进一步为省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力支撑。
李奎山如是总结:“今后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但只要能圆满完成,学校将焕然一新。”
via东莞日报
我市在孵企业达200家 孵化器布局建设加快
仙桃至赤壁公路洪湖段改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我市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全市进入临战状态
海州街道:砚池社区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活动
蝉街改造提升项目将于近期完工 效果令人期待
狠练内功 业精于涵——东莞职院发力“三校建设” 照亮逐梦新航道
福田伽途GT正式上市 售7.99-9.79万元
富硒春茶采收忙
防城港供电局抓好“灾前防”应对台风
阳新公安多管齐下打造“平安阳新”
晋老太家的庭审会
天宁区:省人社厅调研组来天宁区调研走访
感受古丝绸之路上西域服饰变迁
蚌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汇报会在北京召开
“净车行动”不松懈 两辆渣土车因车体不洁被扣10分
绵阳举办阳光体育运动现场推进会暨展示活动
三台县委副书记吴明禹、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增辉带队到巴中市考察七彩林业项目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让人民住有所居
大叔偷窃只为“红颜”笑 冒充富豪一掷千金
薛明耀在并主持召开大同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