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 品粽怀古总关情

直播日照6月18日讯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古老文化,在这一天,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胸佩香囊,插艾驱瘴,众多传统习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粽香满城的同时,各类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祖先留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的脉动。
端午节之前,日照市各处市场上的粽叶销量旺盛,很多市民早早地就准备起了包粽子的基本原料。
端午节,也叫做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百越地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粽子最早也是一种祭祀食品。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因而端午节还有驱邪避毒的各种习俗。寻常百姓家都有在门口挂上菖蒲或者蒿草艾叶、佩戴香囊以及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传说,屈原报国无门,在五月五日这天,抱着石头纵身投身进了汨罗江,人们怕鱼吃了他的遗体,便将食物投入江中,于是就有了粽子和划龙舟。很多地区会在端午这天举行隆重而盛大的龙舟竞渡和诗词歌会来纪念屈原。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粽子,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民间吃粽子盛行,大约源自百姓祭奠爱国诗人屈原。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每年农历这个时候,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传承到现在,粽子的形状和馅料也是花样繁多,无论是甜口的枣粽、豆沙粽,还是咸口的鲜肉、蛋黄粽,都有大批的簇拥者。端午前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粽香。
近日,东港区文化馆和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一场包粽子比赛,附近社区的居民踊跃报名参加,参赛市民各自施展绝技,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窍门就是别漏米,你看就是这样包的结实一点,捆住了,你试一下这一个缠住了它就不漏了。”采访中市民胡秀萍说。
即不能漏米,还得好看,这可难不倒家庭主妇们,大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相互切磋,闲话家常,气氛热烈。
“咱们举办这次大赛,不光是包粽子大赛,更是把这种传统文化发扬下去,让市民参与其中。”东港区文化馆司李丽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体会到庆祝传统节日的趣味,引起大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品端午文化,享社区浓情,东港区秦楼街道学苑社区联合大学科技园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端午联谊活动,社区居民手把手传授大学生包粽子的传统技艺。
活动设置了歌舞表演、魔术表演、啦啦操表演、互动游戏等环节。学苑社区现场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管理服务。
以端午为契机,石臼街道银海社区也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格吐槽会兼端午节庆祝活动,居民就城市管理和小区建设等问题与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
“我们很多问题能把一些问题及时反映到社区里边儿去,解决了不少问题。”银海社区居民刘祥青告诉记者。
活动现场还组织了城市管理有奖知识问答,让居民在节日的氛围中加强对城市管理的认知。
“把我们城市管理条例的一些内容,给老百姓近距离的,用端午节的形式融入到我们城市管理,让所有的居民朋友都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有温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东港区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田芳园表示。(日照新闻/直播日照记者:陈常艳)

雨花区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数字阅读体验日主题活动
红安实小学生助演电影《我的三平方》
税务“入一门” 半小时抵达“服务区”
存量房市场 成开发商角力场
党组织负责人接受述责述廉“考问”
又是一年端午时 品粽怀古总关情
市地税局四到位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成效显著
《头顶烈日候车乘客叫苦不迭》后续:简陋指示牌变身标准公交站
沾化区:任宪村到滨海镇调研
南江县东垭小学: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活动
许继伟督查文明创建工作
沈铁增开暑运临客54对空调列车 提前1小时送冷风
南平市安监局到光泽县圣农公司开展安全生产调研
如东LNG接收站今年累计接卸近400万吨进口LNG
盐都区启动农村地区电动车“亮尾行动”
市领导会见东部机场集团董事长一行
乡村振兴为城镇化所必需
静海区开展拉网式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工作
穿越风雨,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评论员观察)
唯有生活才能定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