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院子里聊天的老人们。
老人们有很多丰富的文体活动,几位老人正在切磋棋艺。
90岁的胡秀珍向记者讲述着她的故事。
中国江西网萍乡讯记者周双萍、李小涛报道:远眺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层叠有序,古朴素雅;近看花红绿绕,春意盎然,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人在画中行,如果不是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庭院中欢声笑语,如果不是进门那个气势恢宏的牌坊上赫然写着“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敬爱无亲疏高龄皆父母”对联,你真的很难将这座处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山谷中小院与敬老院联系在一起,它分明就像个世外桃源。2月2日黄昏时分,沿着一条逶迤小道,记者来到了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敬老院采访,被这座敬老幸福大院深深吸引。虽然气温偏低,还夹带着丝丝北风,可挂着大红灯笼,充满喜庆色彩,流淌着祥和与安暖的院子里还是坐着不少拉家常唠嗑的老人。
腊市镇敬老院始建于1958年,2004年6月迁址炉前村姜坡里重建。去年腊市镇政府决定开展改造提升工程,将它打造成一所具有徽派风格特色、人居环境一流、服务功能完备的花园式敬老院。改造升级后的敬老院总占地面积达150亩,基础设施全部得以完善。漫步其中,但见会客室简洁精致,一把镂花折扇和一幅花开富贵图将其点缀得大方得体;餐厅古色古香,干净整洁,明亮宽敞;多功能厅既可健身锻炼,又可棋牌娱乐,洁净亮丽;医务室洁净舒适,备齐日常药品;雕栏木砌,长廊迂回,安全悦目……每个老人都单独入住一间8平方米的宿舍,柜子、桌子、床铺、电视一应俱全,窗台上还摆放着生机勃勃盛开的花朵。
敬老院院长袁长林介绍:敬老院共有124间房,可容纳老人214名,有工作人员5名,收养老人160名,其中在院集中供养64名,在各村分散供养96名,初步形成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五保服务网络,累计收养老人260人。入住的老人大都是五保户,无儿无女无固定收入,还有些残疾、智障人士也入住了敬老院。
敬老院外观。
美丽的长廊已经挂起了红灯笼,迎接新春的到来。
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90岁的胡秀珍入住敬老院一年多了,是这儿最年长者。说起来,她的身世也怪凄惨的:三任丈夫都先她而去,无儿无女又无固定收入的她只好申请住进了敬老院。提起身世,老人虽然有些戚戚然,但还是认为自己天天都在享共产党的福,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她说,一日三餐,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总是变着花样翻新,让他们吃得不腻味。衣服有人帮着清洗,房间卫生有人打扫,逢年过节还有人探望送慰问金,日子过得真是没说的。她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身体养好,争取活到100岁。
88岁的老人张万丰入住敬老院6年了,眼不花耳不聋的他拉着记者的手走进他住的房间参观,絮叨着他在敬老院的诸多感动话语:“共产党就是好,让我们在这儿吃得好、穿得好!”他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好这样为老人们着想的政府。“你看一个乡下敬老院竟然打造成了一座幸福大院。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安度晚年。”张万丰翻着身上穿的衣服,一件件数着告诉记者,棉衣、毛衣、保暖内衣都是公家送的,眼角眉梢溢出淡淡的喜悦和满足……
院长袁长林说:每个来到敬老院的人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我们都会把他们当成家人一样对待,不分彼此,不分厚薄,让他们的后半生也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八大报告则提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而十九大报告又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明确宣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精准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
腊市镇政府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立健全的这所功能齐全,优质服务的敬老院,正是对“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最好诠释,这所环境优美远离闹市的敬老院,必将成为孤寡老人们颐养天年的“生态福地”。
查你没商量!济南路一工地施工扬尘污染严重
党校学员旁听行政案件庭审 以案为“镜”促依法行政
黄渤《极挑4》变“人猿渤山” 提倡环保守护绿水青山
全市首起“套路贷”9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批捕
直观展示设计理念 快速打造精品展厅
湘东腊市镇:打造敬老幸福大院 “孝德文化”映耀孤老晚年生活
弄虚作假 骗取扶贫资金
民革辽宁省委调研组来沈调研
与“星星”的六一约会
南京中考今年实行平行志愿 特长生招生有调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
8日实时路况滚动播报
市级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顺利完成整合移交
多举措做好两节期间网络安全工作
今天最高气温达26.9度 创下新纪录
制造“违规”假象解聘老员工 法院裁定企业支付赔偿金
搭建产业公共创新平台 推动换热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海沙虫”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对象
我市拟建“安徽好粮油”名录 进行动态管理
办年货时注意“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