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最近,武汉市第一聋校副校长杨小玲正忙着给学生们编排新节目——《伞韵情缘》,这支舞将汉口百年老字号“苏恒泰”和其背后的油纸伞故事融入舞蹈中,展现了“苏恒泰”100多年的发展,也致力于老汉口非遗文化的传承。
图为:杨小玲在学校舞蹈室指导学生们排练。记者 彭年 摄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是杨小玲作品中的“主旋律”,例如《渔之恋》展现洪湖风土人情,《楚风乐韵》带有浓厚的湖北文化符号,《琴觅知音》讲述伯牙子期知音情。她说,希望用舞蹈让孩子们领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让他们看到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导他们爱家乡、爱祖国。
1990年,刚从武汉幼师学校毕业的杨小玲偶然接触到一群爱跳舞的聋哑孩子,孩子们略显生硬却专注努力的样子让她感动落泪。在当时已获得保送大学和去省直幼儿园工作的情况下,杨小玲义无反顾地成为武汉市第一聋校的老师,选择了和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在一起。
28年来,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辅导孩子们进行舞蹈训练。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创了一整套聋生舞蹈教学法,用敲击大鼓、相互间拍手、拍腿、触摸音箱感受震动等方式,让聋哑孩子们“听”见音乐。
而对杨小玲来说,舞蹈并不只关乎技巧,还是聋哑孩子们看世界、找梦想的窗户。她带着孩子们跳遍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舞蹈类节目多次获全国金奖,她不仅培养出了“千手观音”邰丽华等一批全国残疾顶尖艺术人才,更辅导数百名聋哑考生考入大学,为他们圆了大学梦。
如今,她并不满足于教学生跳舞,还致力于拓宽他们的人生路。2017年,杨小玲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的代表委员通道,她对着国内外数百家媒体镜头,为孩子们发出呼吁。“我们急需一所能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学校,让残障孩子有立足于社会的技能,让他们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圆梦。”
目前,武汉市第一聋校引进书画、汉绣、剪纸等艺术课程,每周邀请非遗传人到学校亲授技法,不仅让学生们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还让他们在丰富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对未来职业有了规划。“对特殊教育来说,帮助聋哑孩子拥有一技之长,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有目标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麻城千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
蚌山区黄庄街道前进社区开展儿童暑期安全普法知识讲座
漳州台商投资区:连夜取缔非法屠宰窝点 力保舌尖上的安全
前进区清理整治乱挂灯箱牌匾现象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小中来到我区进行专项调研
帮残障孩子圆梦 自创舞蹈教学法让聋哑孩子听见音乐
龙川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
学到深处谋在远处干在实处
奉贤青村镇城管执法中队全面开展 “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抽查工作
淄博市开出全市首张水资源税税票
关于对《长治市新版总规新增建设用地控规 DsA单元DsA-27等街坊》修编公示的公告
峨眉山市:元旦小长假 峨眉旅游迎来“开门红”
厦门首创“台资板” 助力台企进入大陆资本市场
清洗工地围挡,共创文明环境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九省份有大或暴雨
市交通运输局部署全市道路营运车辆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我市省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传递“遂宁声音”
市领导在宜春经开区督查调研当前工业重点工作
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多项比赛进入决赛角逐
丽水做好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一对一帮扶老人
全市依托“新时代e支部”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
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星培训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