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
求解新旧动能转换这道“方程式”,传统产业、传统动能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有些传统产业虽然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但是通过改造提升、结构调整、延长链条,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传统产业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依托。我市将大刀阔斧改造旧动能,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狠抓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借助信息化融合、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等手段改造升级,让老树发出更多的“新枝叶”!
腾笼换“新鸟”
——大刀阔斧改造旧动能,不是另起炉灶、改换门庭,换一些水土不服的“洋鸟”“怪鸟”,而是淘汰落后产能,对原有产品、设备提档升级,让老树发出“新枝”。
东阿海鸥拔丝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实施轴承原材料加工热处理技改项目,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达到年加工2万吨轴承钢丝的生产能力。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过剩的产能、产品,我们只有将低端、无效、落后的产能坚决清除,才能让安全、清洁、高效的产能有序增加。对产能过剩行业,我市将探索建立市场出清的长效机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环保倒逼,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稳妥推进优胜劣汰,为新旧动能转换腾出发展空间。
去产能,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我市坚持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在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上,坚决做到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坚决纠正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等问题,坚决刹住高耗能产业项目,坚决清除“散乱污”企业。
“去”,是为了更好地“立”。时风集团用数控钻攻中心、数据加工中心替代普通钻床,用co2气体保护焊机替代交流弧焊机,用卧式研磨机替代立式研磨机,加快淘汰落后装备和落后产能,实现了从“人工钳”到“机械手”的转变。时风集团先后对铸造、机加工、焊装、涂装等工艺和装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机器人化改造,建设了11条自动化铸造线和6条机械化铸造线,累计引进1000台机器人和3500台数控钻攻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磨齿中心等高端智能设备,加快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腾笼换鸟获得的新空间,将为我市调结构、增效益、换动能提供强大支撑!
科技打头阵
——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要从深处彻底搅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满池之水,仍需更强的创新驱动。
凤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孵化照蛋落盘自动化技改项目,对现有孵化车间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孵化场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年增加鸡苗孵化量6000万只的生产能力。
这只是我市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旧动能的一个缩影。改造旧动能的核心,就是通过先进技术改造实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针对符合条件的传统产业,我市将逐行业、逐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提高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存量变革”在水城大地上正在兴起。时风集团汽车高端零部件铸造自动化升级、大唐临清热电2×350mw热电联产、星瀚材料厚板镀锌、华泰化工高性能橡胶助剂生产等30个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行,天中新材料涤纶长丝产业低碳化示范、日发纺机智能化喷水织机毛巾织机产业化、三和纺织工业园建设等15个项目的部分生产线已投入运行并陆续发挥效益……只有工艺、技术、环保等要素资源主动向高端靠拢,企业才能在行业中争取到话语权。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83.9亿元,增长26.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7个百分点。
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市人才总量和结构与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还不匹配,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人才竞争优势不够明显。我市将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起来,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传统产业通过改造提升、结构调整、延长链条,同样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转身促蝶变
——新旧动能转换要讲“辩证法”。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夕阳产业,坚持高端引领、优化升级,老产业一样能变成新动能。
十年磨一剑。
回望历史长河,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孕育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不仅是聊城城市发展的“定海神针”,更是城市的“对外名片”“精神地标”。
这是传统产业的优势所在,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注入更多高端“成色”,传统产业也能实现华丽转身、精彩蝶变。近年来,金号集团为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定位国际先进、国内高端,联合国际、国内知名设备公司,启动建设家纺工业园,旨在淘汰落后产能、扩量提质增效。先后对染色、织造、缝制等工序实施技术改造,从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两倍,实现智能智造。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应该贪多求全,更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把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市将着力推动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五大传统产业转向集群发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我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有可为。当前,我市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提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以龙头公司为依托,健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植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重振传统产业,绝非是一个经济数字的简单增长,而是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塑产业版图与气质,聊城全市上下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任务,步履坚定、奋勇向前!
□记者 赵宏磊
全市冬季校舍安全检查拉开帷幕
3家涉黄窝点被捣毁,64人被查处,信州公安掀起扫黄“雷霆”行动
2018年高速免费通行时间表出炉
张晓容主持召开全市投资工作和项目调度会 强调以绿色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区市场监管局北关所开展夏季饮料市场专项检查
传统产业,老树如何发新枝聊城打造动能转换强力支撑系列述评之二
【两会】市政协委员视察经济社会发展
赛马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
判后答疑,为这位热心人点赞
宿州市红十字会公益教育讲座进社区
嘉定制作广电专题节目 助推党风廉政文化建设
中国制造强国(宣城)高峰论坛在我市隆重举行
梅宏:大数据进入理性发展期 构建治理体系需从三个层次着手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晋城市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侧记
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把握核心要义 聚焦工作重点
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今年高考有这些新特征
开封市城区交通运输局督导检查城区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黄山13村入选安徽旅游“百村”拍摄计划
我省启动第十二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
NICU里的“新生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