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东莞就已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东莞时间网10月24日讯 开办企业压缩到五个工作日内,多项审批即来即办,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减半,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东莞企业再度迎来重磅政策利好!近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东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从八大方面提出了38项改革任务措施,以期形成以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高端经济要素的新局面,使我市的营商环境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背景】
东莞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
今年,省委省政府把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工程和标志引领工程,谋划部署了一批改革试点项目,并将我市列为全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东莞被要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管理改革、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改革任务,率先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市委改革办副主任王国雄介绍,当前,营商环境建设已从聚焦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等单一改革,演变为囊括企业运营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改革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家、省的部署,东莞制定了上述《方案》,并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把东莞市打造成为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企业群众办事最方便的营商环境高地。
事实上,近年来,东莞致力于高标准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积极探索推动商事登记制度、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通关监管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改革,构建起政府服务“加一”、综合成本“减一”的优势。
截至今年9月底,东莞市场主体达111万户,总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拥有全球40多个国家14350家外资企业。东莞外贸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第3位,开办企业便利度蝉联全省地级市第1位。
【措施】
设三大示范区部署38项改革任务
王国雄介绍,此次《方案》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针对企业开办、运营、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发力,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率和获得感。
记者看到,《方案》一共部署了38项改革任务,共涉及八大方面,分别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改革等。具体来说,则重点在政务服务、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提升突破。
“这些任务措施很多都是在国家和省的目标上自我加压。”王国雄分析,譬如,对于开办企业便利度,国务院要求的是到2019年上半年,全国开办企业的时间缩减到8.5天,而我市则力争将这一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在东城街道的省市共建深化商改综合试验基地内,这一时间进一步被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内。
此外,《方案》还提出将以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东城街道三个地区,作为我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区,每个地区每年总结提炼不少于三条的改革经验。这意味着不少改革方案都将先在这三个区域进行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再向全市推广。譬如,在上述东城商改基地内开办企业压缩时限,松山湖的区域评价制度等措施,接下来都有望覆盖到全市。
政策点击
1.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方案》提出东莞进一步精简企业开办流程,将全市开办企业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工商名称预先核准,实行名称自主申报;落实取消公章刻制许可,实施在线刻章,推动实现企业信息填报后当天领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立等可取;推行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一次办结多项涉税业务,将办结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2.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减至80个工作日内
早在2014年,我市便率先推进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在此基础上,此次《方案》提出,将力争实现行政确认类备案事项办结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行政许可类事项在现有办理时限基础上再压减50%,建设工程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至80个工作日以内。具体措施包括全面实施“告知承诺+负面清单+信用监管”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管理服务新模式;推进受审分离和首席代表制,实施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相分离;大力压缩消防审批程序和时限,精减水电气报装程序;推广信任审批和“容缺受理”等。
3.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时限减半
在政务服务方面,《方案》提出了诸多优化服务流程的措施。譬如,实施“以公众为中心”的审批流程优化,取消无法定理由和不必要的材料,取消不必要的层层把关、逐级审批的环节,合理确定和压缩审批时限,各部门办理事项比法定时限缩短50%以上,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100%实行并联、协同审批。
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全面统筹全市信息化建设,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政务云平台;到2020年底,实现除特殊情况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除特殊情况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使用一体化平台进行全过程流转。
延伸阅读
营商环境改革之路:
从早期“一条龙”服务到“商改东莞样本”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便开始探索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东莞起家的法宝。”市委改革办副主任王国雄分析称。譬如,东莞当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对洽谈、签约、办证等业务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小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需一周,从而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莞投资。“这一服务模式,加上诸如群众集资建设高埗大桥等硬设施,‘一软一硬’助推东莞从传统农业县快速腾飞发展为工业大市。”王国雄分析称。
进入2000年以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于城市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完善,启动“一网(高标准基础设施网)两区(城市新区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三张牌(城市牌、外资牌、民营牌)”发展战略,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三位一体”大城区初步形成,依山傍水格局基本成型,投资创业环境显著改善。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积极应对传统要素资源优势弱化等突出制约,近年来多项营商环境改革成果突出。譬如,2012年,东莞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其后率先开展了“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集群注册改革等首创性改革,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东莞样本”。
2015年,东莞入选全省唯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其后在质量导向外贸促进体系、加工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等改革上积极探索,试点经验获商务部等13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7年,东莞部署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开展服务型制造、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部分经验也被“省实体经济十条”吸收。
长岭县畜牧业发展侧记
白溪镇组织国家公职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去年苏州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超七成
怀化市侦破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狗肉大案
市领导在西藏看望慰问我市援藏干部
莞企再迎重磅政策利好!《东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高级干部考察团来我市考察
市政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调研破解民生“八需八难” 聚焦“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开启院前急救新时代
市领导到卫辉市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王建军走访慰问驻汉部队看望环卫工人等
河北邢台启动“反邪教宣传月”活动
宁波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正清明阴有阵雨天气
我市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文艺演出暨法律咨询活动吸引5000人
西工国税局优质服务获赞誉
坚持学以致用 确保落地生根 我市各部门兴起“大学习”热潮
致敬经典 重温《雷雨》
哎呀!海盐的绮园怎么被搬到嘉兴了?
部分片区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凤岗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本月30日截止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