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另有三个村和三个单位分获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一个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一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是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自2015年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中持续发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改变,市民文明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在创建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获得感、归宿感、生活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高位推动构建全民齐创机制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组织领导是关键。市委市政府对创城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建由分管市领导担任组长的八个专责小组,分头负责各项创建任务,每个专责小组明确一个牵头单位负责。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从市直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综合组、材料组、四个督导组、宣传组、志愿服务组、未成年人工作组等机构,主要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宣传及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市创建办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90项测评内容、188条测评标准,按照全市各单位职责,细分到4个县区和160个单位,以《创建任务书》的形式下发,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在此基础上,深入基层社区街道广场等53类834个实地考察点,采集6710组问题数据分成20个种类制作成《精准创建地图》,为跟踪创建问题整改、明确责任打下了基础。4个督导组每周坚持对各地各单位落实《创建任务书》情况进行轮番督导,每月对全市各地各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实行打分排名,考评结果每月进行通报,并作为全市综合考核、文明单位晋级、复核和评选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大力宣传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我市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对创建工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新余日报》《新余晚报》、新余广播电视台及相关新媒体相继推出《齐心协力共创文明城》和《含羞草》等专栏,综合报道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发挥社会监督职能,曝光不文明现象。积极开展“文明创建进社区活动”,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城市社区,开展文艺表演、有奖答题、现场宣传等生动活泼的群众文艺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识与参与意识。在全市招募31名志愿者组成文明创建巡访团,对全市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深化网格帮扶,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领作用。将全市城区划为262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个市直或区直单位进行结对帮扶。通过长年组织开展综合文明劝导、上门宣传、帮助无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等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市民参建共建的主体意识,主动解决小区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各乡镇(办)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普遍按照要求在社区、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和集镇,制作了大量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各地各单位普遍采取印发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致临街店面经营业主的一封信、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以民为本优化城乡生活环境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是我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初衷和出发点。我市把创城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优化城乡生活环境,以此增强人民群众在创城中的获得感。近年来,新欣大道改造工程、五一路改造工程、天工大道拓宽工程、贯早江水渠改造景观工程、廖家江水渠改造景观工程、胜利北路改造工程、主城区道路交通优化工程、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城区公园改造维修工程以及城市绿轴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和完工,全面提升了城市硬件水平。全面推行“门前五包”工作,对城区24条主干道的清扫保洁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城区内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进行焚烧发电;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扩大绿化面;着力提升照明亮化品位,对全市一定规模档次的公园、广场、主街道墙体立面进行亮化,对所有的太阳能路灯全部改造,确保路灯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达到99%。加强建设畅通的交通环境。联合全市各级单位,不定期启动交通志愿劝导服务工作。针对车辆违停、停车难、出行难等现象,在城区重要路段建成1000个智能停车位。全面推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小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增加停车场67个,泊位4174个,将全市公共停车泊位扩充至18971个,增加22%。开展交通违法行为“随手拍”举报活动,引导市民参与交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实施了“蓝天行动”和“保家行动”,开展了城市扬尘、餐饮油烟、燃煤锅炉、“黄标车”、露天烧烤摊点、城区禁燃烟花爆竹、畜禽养殖、水库退养、工业污染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市创建办每年从创建工作中梳理出22项左右的专项工作交由各地各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城区“牛皮癣”、“麻将馆”、养鸡种菜等一批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精神引领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文明是城市最美丽的风景。我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建活动,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大力弘扬善行义举社会正能量,激发市民向上向善向美,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闹元宵游园活动、清明节“文明祭扫”活动、庆端午文艺晚会、文化广场“七夕”文艺演出等,做到以优秀的文化引导人。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常态化开展新余市道德模范、新余好人、年度人物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警察、最美家庭、最美司机等系列推选举荐和学习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学好人、做好人;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选树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孝亲敬老模范单位”、全国、全省“敬老文明号”、市级“敬老文明号”单位等道德模范。通过好人主题公园、新余好人馆、好人事迹巡展、好人宣讲团、好人故事汇等多种形式宣传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涌现出了蒋国珍、袁鹏、郭璐萍、唐才英等一大批全国、省级先进典型。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回归社区活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回到所居住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创建党员示范城市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志愿精神,在岗位上发挥表率作用。深化“新余有爱”志愿服务工作,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00867人,占全市人口比例达17.4%;志愿服务组织有998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8982个;全市志愿服务总时长达594万个小时。穿着红马夹的志愿者长年活跃在全市各个领域,影响并带动了全城创建的热情,成为我市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需要久久为功。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十九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新的部署。我市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崭新的姿态,大步迈向文明高峰。
政协常州市十四届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广元市发起2018年科技扶贫攻坚“春季攻势”
我市召开舆论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
毛伟明深入我市调研
枣园街道 “三个结合”促廉政建设
一刻也不停止追求文明的脚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聚焦职能定位 实施精准监督
莲花镇龙门村为大学生发放奖励金
市政协开展重点提案“回头看”活动
一周七天“不打烊”!广东首家合作制公证处挂牌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九江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流动人口享均等化服务
天津代表团讨论向境内外媒体开放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强调扎实做好“六抓六保”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平台项目落户河源
发展数字经济为“现代河源”插翅腾飞
县人大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武城48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
“彝针彝线”织好民族服饰创业梦
丈夫突发脑溢血离世,好媳妇王永丽——悉心照料公婆 独自撑起一个家
调查|万科改造富士康旁城中村,房租翻倍?记者走访,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