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观察丨消除“城归”创业路上的梗阻


东沙外出青年人才陈科杰,于去年10月在东沙古镇开设了一家民宿——铭海住,其第二家民宿“素色”又在紧张打造中;东沙另一位乡贤郑安根投资530万元,在司基龙眼正在建设一个精品农业观光园区。这是东沙镇吸引外出人才参与家乡建设的一个缩影(据4月28日《今日岱山》报道)。
  曾经背起行囊外出打工的他们,如今不少人又回乡创业。据截至去年底的统计,我市约有6000余名农民工在乡创业,近9万人在乡就业,“城归”潮已成为一种新的现象。这些“城归”带着浓浓的乡情,带回资金、技术、新观念,给家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人们在欣喜看到这股“城归”潮奔涌而来的同时,也在关注“城归”们回到故土,能否扎得下根、成得了事?近距离观察,并非每个“城归”的创业故事都是成功的。诸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的确制约着不少“城归”人士的创业热情,融资难、用地难、市场开拓难、技术获取难等难题,更可能让一些“城归”创业者铩羽而归。因此,“城归”们想要创业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更需要匹配好的环境。
  好环境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扶持。“城归”创业,会面临底子薄、经验少、融入本土不易等困难,特别需要有宽松的体制机制,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对于“城归”创业的扶持,各地不能只停留在搞评比、树样板,而是要从用地、用电、技术等方面出台实实在在的政策,放松管制,解决难题,给予公平、有力的支持。
  好环境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城归”创业项目,投资大,渴望信贷支持。但一些金融政策落地就变了样。比如,政策要求一定额度内的支农、创业贷款免抵押、免担保,但一些银行考虑自身风险,不仅要求有房产等物品抵押,还要求有担保,显然难度很大。“城归”创业想申请贷款,往往是看得见摸不着。
  好环境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撑。城镇化、逆城镇化都要推进,“三农”发展就需要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精英人才回乡大显身手,社会认知上应尽快树立“城归”创业者是人才、是乡村振兴生力军的观念,摒弃对他们的误解和偏见。“城归”创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正是政府部门努力的方向,需要进一步搭平台、送服务,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城归”想要创业成功,同样离不开各方面帮衬,应当秉持与村民共享收益的理念,带动身边群众致富,如此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支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通过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更丰富、更精细化的服务和支持,清除“城归”回乡创业路上的梗阻,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当越来越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并获得成功,你我眷恋的这片乡土,将更加充满生机和希望。

步履不停,开发区中云街道“创森”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林下经济铺开致富路
邱隘一安置小区 房子入住一年多住户产权证没拿到
【民生沟通】五华县第一小学旁有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乐陵——贫困人口基层住院不花钱
海山观察丨消除“城归”创业路上的梗阻
曾晓黎到沾化区调研
张韬深入金华镇看望慰问贫困老党员
福州市旅发委召开2018年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座谈会
嘉善县2018长三角青少年思维训练活动在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
全省对口支援暨扶贫协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滨海路街道世纪华府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努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
美国捕蛇人从3米长巨蟒口中救下幼年短吻鳄-腾讯网
合川龙凤镇:龙多山下秋意浓 稻香滚滚庆丰收
鄞州菜市场打出“诚信牌”
省福彩中心调研组来灌南县调研指导福彩工作
北湖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工作
向赟主持召开2018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
贵阳市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