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导报报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家中的旧衣物和旧家具更新换代渐渐频繁。如何处理这些旧物,尤其是大件的旧物,如同“鸡肋”,让不少人感到头疼。
近段时间以来,市民们惊喜地发现,街头巷尾,甚至小区内,出现了不少旧衣物回收箱。这一新鲜事物的出现,为大家解决了不少旧物处理的烦恼。同时,社工机构的“暖心宅急送”项目的创新尝试,实现了旧物“一对一捐赠”,让爱心落到实处。
然而,近期导报记者陆续接到旧衣物回收箱遭到破坏,衣物被不明人士“掏空”的投诉。走访中,问题渐渐显现,这些回收箱是谁设置的?管理单位又是谁?居民们的爱心有没有随着箱子里的衣物,到达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近日,针对这一问题,导报记者展开走访,并跟随旧衣物回收车,看看这些旧衣物的流转过程。
体验 有人把垃圾放入箱内
近日,导报记者跟随恩典救援的志愿者,全程跟踪了旧衣物从回收到分拣的过程。
据了解,恩典救援在岛内投放了300多个旧衣物回收箱。4日上午9点,导报记者随着恩典救援的小货车来到槟榔东里。在该小区他们分两个点,投放了4个箱子。志愿者们打开其中一个箱子看到,旧衣物大约有半箱,有毛衣、裙子等各种服装,有的还很新。导报记者发现,回收箱里还夹杂有臭袜子、塑料袋等垃圾。
“有人把这当垃圾箱了,将垃圾混杂其中,有次还碰到死老鼠。”志愿者小林对此也无奈,每一次装完衣物后,都得顺带清理箱子,增加了不少工作量。随后,他们娴熟地将其装入定制的蛇皮袋中,然后装上车。
来到小区的另一个投放点,导报记者远远就看到“箱门洞开”,小林说:“这箱子已经被人撬开挑拣过了,剩下都是他们不要的。有些人就是爱搞这种小动作。”走近一看,果不其然,那箱子里只剩下几件破旧的外套、t恤。
“现在旧衣物比较少了,每个片区三四天才收一次,以前一两天就得一次。现在一周只能收集到500公斤,而以前高峰期,一天就能收集这么多。”当天,志愿者们在槟榔东里共收了4袋旧衣物,每袋20公斤左右。
乱象 300多个箱子,一半被撬过
说起近一年来旧衣物回收量的减少,恩典救援负责人陈言邦认为有两个原因,一者回收机构增多,竞争变大;再者就是回收箱频频被撬,“恩典的300多个箱子,有一半被撬过,甚至多次被撬。所以现在尽量两天去收一次。”而后者正是陈言邦最苦恼,也是最无奈的,“被‘收割’后,旧衣物质量大幅下降不说,光修锁、换锁这些维护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导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回收箱都有改造痕迹,许多是箱门上的原配锁被破坏后,改造成挂锁。陈言邦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天就有两三把锁被破坏,一把10元,算下来也是不小的经济压力啊。让他们更为气愤的是,竟然有人厚颜无耻地“鸠占鹊巢”,撬了恩典的锁,换上自己的,将回收箱给霸占了。当天在南湖豪苑,导报记者就亲眼见证此事,志愿者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夺回地盘”。
其实,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不少同行身上。另一家回收企业“废品大叔”的淳先生称,“我们的400个箱子,有近20%被撬,特别是那些投放在开放式小区,或者小区外围的,经常遭殃。”
对此,他们都表示很无奈,“那么多箱子,我们怎么盯都盯不过来”。“有利益,就有人动心思,根本防不胜防。”淳先生感慨道。而恩典曾经将撬锁者抓了现行,送派出所后,因为性质特殊,最后也是治标不治本。“只能靠大家洁身自好了。”陈言邦对此并不自信,“还是你们媒体帮我们呼吁一下吧!”
导报记者从投放回收箱的另外一家华凯佰公司获悉,目前,他们已不再从事该项业务,至于回收箱如何处理,负责人表示,他们此前投入的500多个回收箱“现在基本上没有了,都找不到了”,至于为何找不到,他不愿意再解释。
不少市民对此强烈谴责,“严重伤害了他们的爱心”,市民林女士说,“以后不会再随随便便投进去了,有些还被当成垃圾桶,影响了环境。本来是一件好事,反而适得其反”。市民们纷纷表示,这一乱象应该得到规范。“善始善终”,才是真正行善。
追问 捐赠的旧衣物去哪了?
昨日,导报记者来到恩典救援位于高崎的集中点,志愿者就是在这里进行分拣。
据负责人陈言邦介绍,分拣时主要看新旧、破损度、清洁度,“可以用于捐赠的至少要七成新,破损也不能很大,除非一些材质比较好的,好缝补的。”对于清洁度,他们有自己一套办法,“有的衣服比较好,虽然脏一点也可以利用。”然后,再根据衣物的厚薄、男女装、成人小孩进行分类。当天,经过仔细挑拣后,4袋中能够用于捐赠仅有1袋多。“现在能用的越来越少了。”陈言邦感慨道。
至于后期处理,陈言邦坦言,由于规模不是很大,设置洗衣房不合算,旧衣服的清洗消毒都是外包给洗涤公司的,“等收集到一定数量,一个月送一次,清洗消毒后再入库保存,等候捐赠”。而剩下的衣物,他们会联系相关回收企业,进行旧物再利用。
据陈言邦介绍,那些挑拣完能捐赠的旧衣物多数捐往西藏,“那边有位支教老师和我们对接,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尽可能帮忙。除了旧衣物,我们还捐赠文具、书本等”。
而那些不符合捐赠条件的旧衣物怎么处理?陈言邦说,行业里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卖,一种是送,恩典选择后一种。“但也不是白送的。”他表示,“送给回收企业,他们经过加工后,会回馈给我们一些产品,比如拖把、文具等。”然后,恩典再将这些产品捐赠给贫困地区或者社区。“送给社区也是应该的,毕竟他们也给我们很大支持。”
导报记者了解到,“废品大叔”挑拣标准比较严格,旧衣物回收捐赠率只有10%,另外的90%卖给企业进行再生利用。“我们是一家环保企业,有生存压力,如此营收可以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践行环保理念。”负责人淳先生表示。
部门赞赏善举,监管存在难题
导报记者了解到,对于这类旧衣物回收箱,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管理部门。若衣物回收中出现一些具体问题,才由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导报记者将此问题向民政部门进行反映,相关负责人对这一善举表示赞赏,但也表示了其中的无奈,民政部门通常只对灾害发生时的集体捐赠负有监管职权,而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其监管存在复杂性,需要多方协调。
而城管部门认为,这些回收箱若设置在小区内或小区红线内,城管部门没有监管职权,若是占用公共道路,则有权监管整改。导报记者同时联系了金山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他们均表示,很多居民有旧衣物回收需求,当这些民间机构找到他们时,因证照齐全,又是出于公益,他们就允许了回收箱的摆放,当然出现问题也会督促。至于旧衣物的真正流向,他们表示不清楚。创新做法一张床,跨越41公里爱心路开心社工“暖心宅急送”项目,实现旧物“一对一捐赠”
导报记者注意到,去年,同安区民政局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实现精准扶贫。这家社工机构,做起了这样的事——开心社工服务中心的“暖心宅急送”项目,通过募集市民家中不用的旧物,赠送给有需求的困难家庭,并帮助这些家庭实现家具改造,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这样的模式,旧衣物回收可否借鉴,有待观察。
第一次睡这样有床垫的床
同安区五显镇西洋村,86岁的吕奶奶独居在家。因为家庭贫困,吕奶奶一直都没有一张像样的床。她的床,是用两条长木椅子和几块木板简易拼接而成。
吕奶奶年纪大了,上下床都有些不方便。
去年12月,开心社工服务中心的几位社工在入户走访时,瞧见了这个场景,不禁心中一震。
如果能帮奶奶换一张床就好了!社工们想。于是,他们在“开心社工”微信公众号上发出募集需求,希望寻求爱心人士的帮助。
没想到,消息刚发出第二天,社工们就陆续接到电话,思明区的姚先生和湖里区的王女士都送来了床架和床垫,吕奶奶家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
社工们赶紧找来拉货师傅,到这两位爱心人士家中接收。从思明区,到湖里区,再到同安区西洋村,这一路,跨越了41公里,运费就花了187元。
12月28日,社工们将王女士捐赠的床架和床垫送到吕奶奶家中,并帮她安装好,免费送给她使用。“奶奶一直站在门口,看我们搬进搬出,眼睛一直盯着她的新床,直到我们走了,她还舍不得离开那张床。这是奶奶第一次睡这样有床垫的床,她开心得像个小孩子一样!”社工叶陈珠回忆说。
后来,姚先生的捐赠物,也被送给了其他困难家庭。
精准帮扶,对象为特困家庭
像这样的“一对一”帮扶,几个月来,开心社工们已经完成了好多件。
2017年,同安区民政局以一镇一街为试点购买社工服务,更好地实现对困难群体的精准化帮扶。其中,五显镇“暖心宅急送”项目由开心社工承接,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服务对象为五显镇上厝村、西洋村、垵炉村、布塘村和下峰村的特困家庭,目前重点服务对象有35户。
在走访中,社工们注意到,这些家庭的居住条件都比较差,有的家庭只有孤零零的一张小矮桌、几把塑料椅;有的家庭屋顶瓦片稀稀拉拉,一到下雨天都在漏水;有的家庭有病患,需要低矮的大床,可以更好地照顾患者;有的是两位高龄长者自己住,大冬天的衣服也只能手洗,希望有一台洗衣机……
看到这样的场景,项目负责人韩秀云提出了“美屋计划”,希望通过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这些家庭改造居家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更美。“我们这个项目强调‘精准性’,平时我们社工会持续走访困难家庭,收集他们的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发布募集,最后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一对一’地送到困难家庭。”叶陈珠说。
针对困难家庭的情况,折叠方桌、椅子、低矮的大床、1.5米的床、床垫、沙发、碗柜、砂锅、洗衣机等二手物资比较有需求。如果您有这类旧物,也可以通过“开心社工”微信公众号与他们联系。
帮扶路上,洒满社工的汗水
要把每一件募集来的旧物送到困难群体家中,其实并不容易。
今年1月,社工们要给西洋村的叶某送去床架和床垫。叶某30多岁,生活无法自理。床架和床垫募集到时,叶某家中还未收拾好,床放不进去,只好先寄存在村部。
过了几天,社工叶陈珠、社工助理陈丽英再次来到西洋村,准备把床架和床垫运到叶某家中。没有工具,这两个“90后”女生就找村民借了一部独轮车,咬着牙上路了。
当时,村里正在修路,村道坑坑洼洼,加上两个女生从未推过独轮车,走到半路时,她们遇到一个上坡,怎么也推不上去了。“我们在那前进、后退、前进、后退,那一瞬间快绝望了,感觉怎么也到不了叶某家里了。”叶陈珠说。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建筑工地上有两位大哥看到了,就跑来问叶陈珠她们要不要帮忙。听说了她们的爱心善举,两位大哥留下一句话:“你们在这等着!”
原来,他们专门跑去开来了一辆三轮摩托车,终于帮助两个女生把床架和床垫运到了叶某家中。
叶陈珠说,像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很多,他们在村里送家具,常常会有村民主动来帮忙,社工们心里都特别感激。导报记者林毅彬杨少华钱玲玲
区领导调研黄泥岭社区阵地建设工作
宁波效实中学今秋起"一校两区" 东校区招64人白杨校区53人
泰安韩美整形 敏感修护术 修复敏感肌肤
北京新机场亚洲最大机库封顶 100%“中国建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旧衣物回收你的爱心送到哪了 旧衣物多数捐往西藏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厦门传承宝贵财富再创特区新业!
车王镇大河畔葡萄采摘园获评山东省精品采摘园
刘赐贵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部署
九江湖口海事处联合开展码头消防救生应急演练
揭阳普宁一幼儿园疑发生“毒鼠强”中毒
烟台龙口:“管家式”服务助推项目加快建设
中央商务区建设正酣
巢湖市启用无人机巡河
市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网络升级和数据迁移今明两天停办业务
番禺区气象局获评省气象现代化新型台站
西安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 通 知
19个联合检查组“突击”整顿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
即墨区:吕涛带队检查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创建工作
凌晨时段劫路人 湘桥警方抓获2飞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