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做强大平台 培育经济新动能

  为推动产业平台转型提升、做大做强,谋划招引落地一批高端重大产业项目,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以“优资源、强平台、促发展”为主题的集中攻坚活动,推动新一轮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平台是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通过集中攻坚我市要形成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建立了会议制度、沟通协调制度、动态通报制度、督察考核制度,并通过工业平台等5张重点工作清单,对攻坚任务进行量化细化责任化,明晰工作路径、时间节点,凝聚各部门力量集中攻坚。
  根据攻坚目标,全市将按照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理念,拓展一批能即时落地大项目的重大产业平台,形成“平台等项目”的良好局面。按照“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的要求,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平台、特色农业平台和城市发展平台,推进平台布局不断优化、平台规模有效扩大、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招大引强全面推进。
  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目前,市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全市产业发展平台和空间布局规划,按照“规划引领、多规融合、集聚集约、改革创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等资源要素,开辟实体经济发展新空间。
  据了解,规划将对纳入国务院2018年版公告的14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以及新兴产业集聚区、重点工业、城市发展等平台的产业结构、亩均税收等情况进行分析。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瞄准人工智能、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大数据、量子通信等具体产业进行对标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拓展产业平台,提升发展能级的具体措施,优化产业链分工和产业布局,巩固我市在全省、全国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作用。
  为提高规划的刚性和约束力,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解决问题、精准施策的原则,调整完善现有各类政策,细化相关专项规划目标和指标、提出一揽子政策清单,明确规划实施的保障路径,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规划实施组织体系,建立清单式管理、定期会商等规划实施推进机制。
  提升产业发展大平台
  如同飞机着陆离不开机场,项目落地也离不开平台。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全面拓展项目落地空间,我市将依托全市18个重点产业平台,拓展空间2万亩以上,可用于项目落地的空间拓展到3万亩以上。市区重点拓展金华科技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中车小镇等平台。
  对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发展空间的产业平台,通过调整空间规划,扩大平台范围,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整合高端要素,承接省重大产业项目和市县长项目落地。各项扶持政策优先向重点工业平台倾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安排在重点工业平台。
  在做大做强18个重点产业平台的同时,全市还要打造一批小微企业、特色农业、城市发展平台,建设小微企业园50家,推动入园企业2700家以上,启动建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5个,建设重点城市发展平台14个以上。
  其中,城市平台围绕加快城市有机更新,重点推进城市中心工业园区转型和城中村改造,打造金华新商圈、城市新中心,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现代商贸、总部经济等产业。金华市区将重点推进多湖中央商务区、婺州古城、湖海塘区块、尖峰山区块、高铁新城等一批城市平台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
  实施产业发展大项目
  据了解,市发改委近期已谋划了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未来产业、支撑平台等领域的100个经济新动能项目,其中实施类项目64个,总投资1868亿元, 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552亿元;储备类项目36个,预计投资770亿元。
  市县长项目工程是重大产业项目的重中之重。全市今年力争引进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引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20个以上,通过大项目大平台的支撑拉动,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提升大平台、实施大项目的同时,我市还聚焦新一代信息网络、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发展新技术;聚焦代表未来科技进步方向的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讯等领域,培育发展新产业;聚焦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及“互联网+”“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新业态。
  瞄准前沿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万里扬、康恩贝、石金玄武岩等企业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谋划金华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基地、哈工大机器人小镇,以及一批高质量的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把金华打造成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浙江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中型城市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有时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往往是几个地方在谈,谁审批速度快、落地时间短,就落户在哪里,地方政府的高效服务就是强有力的项目招商竞争力。”在全市百日招商攻坚中,各招商团队对此深有感触。
  为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我市以集中攻坚为契机,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盯引、招商、入库、储备、建设等全过程推进机制。针对产业发展导向、本地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谋划一批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标准的项目,建立和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盯引清单、市县长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制度和重大产业项目库,实行每月汇总、分析和通报,紧盯不放。
  对招引的产业项目,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项目决策、审批流程,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改革,为项目前期审批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标准地+承诺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原则,在依法依规前提下,采用“一块标准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模式,重构流程、全面容缺、全程代办,从项目备案到开工建设,完成所有法定审批事项的时限可从原来的30天压缩到13天,真正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去年12月1日,金东区江东低丘缓坡h07地块56.568亩土地成功出让,由浙江好易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摘得,用于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年产100万套智能家居产品建设项目。这是我市以“最多跑一次”要求为指引,试行“标准地”制度出让的第一宗工业用地。
  据介绍,这项政府服务改革实现了三大突破,即以“标准地”制度为依托,整合审批事项,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以“承诺制”改革为核心,破解审批堵点,变“层层审批”为“先诺后审”;以项目有效实施为目标,推进责任落实,变“重事前审批”为“强后续监管”。
  在产业项目审批中,推行全面容缺、集中审查、所有审批事项一次性办结等措施,将原串联式分步审批改为并联式同步审批,可压缩政府部门审批时间17天;通过强化中介机构管理,可压缩中介服务时间15天;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强化事项征询、数据共享,使审批信息在政府部门内部实现快速流转。整个投资项目审批作为“一件事”办理的改革跑出加速度,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据悉,我市正在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过程、全覆盖梳理服务堵点,力争全面突破、全域推进,形成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金华改革经验和成果,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我市召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座谈会
越城区建设局打出“组合拳”,提升联合图审效率
津南区北闸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董希海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信阳明港机场标识和地名书法作品征集半月来稿逾500件
云南组团来闽 了解泉企发展需求
我市做强大平台 培育经济新动能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海经济特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办法(草案)》 特定条件下辅警可使用约束性警械
市城管执法局党组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崇明“换道前行”:“速度”缓了“品质”升了
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怎么发放?
铜梁大庙镇:养老服务站开放 社区老人乐开怀
站成靓丽风景线
"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 未来三年宁波这么干
牛!宿迁多家单位受到省级通报表扬
聚焦问题 精准整改——魏县召开精准脱贫“六查”工作回头看动员会
尊重民主监督深化提案办理 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五一小长假 阜城主要客运交通发送旅客18万人次
上海市稀土协会召开“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稀土行业带来的影响”研讨会
学生资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中预申请工作启动
市住建局——并联审批“就近办”符合法规“马上办”受理审批“公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