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北京专电(特派记者李京鹏李磊)3月11日,新华社以《谁来创新?动力何来?——代表热议如何答好新时代“创新之问”》为题,解读了安徽合肥的“创新现象”。而连日来,《人民日报》、人民网、央广网、《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也纷纷对合肥创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一项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印证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合肥,在创新路上的坚实轨迹。
简称放权就是体制机制创新。在对创新机制的探寻中,《人民日报》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后,以《去审批烦苛为企业松绑》为题的报道中提到,“推进简政放权,要动态调整政府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确保‘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
新华社在报道中写道:“五年来,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量子通信、液晶显示10.5代线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相继问世,成果哪里来?‘跟踪全球科技发展前沿,安徽遴选了新型显示、机器人等24个战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精准医疗、太赫兹应用等领域16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推进核心项目产业化;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领域18个专项,力求突破核心技术。并加速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天培代表介绍说。”
人民网安徽频道报道中提到,“(合肥)努力在产业创新领域率先迈向中高端。聚焦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全方位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产业生态环境,力争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创新与产业竞争合作,努力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合肥经验’。”
央广网在报道中披露,“创新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对人才来说,公共服务环境、孩子的教育、医疗保障、城市环境等等因素,都是他们较为关注的。合肥市相继出台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用政策优势营造人才竞相落户的土壤。不仅与安徽高校开展深度的合作,同时还吸引和集聚全国著名高校到合肥来。合肥还引进一些高端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加大医疗服务事业,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济日报》则以《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为题报道说,“凌云代表提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合肥必须围绕三个战略定位来谋篇布局、协同推进,真正做到‘全球有影响’:在基础研究领域,定位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重点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产业领域,定位为国家级产业创新核心区,重点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在人才方面,定位为全国重要教育科研区,重点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建设‘双一流’大学,引进清华、北航、北外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在全球范围引进集聚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莒县:踏“绿”而行 擦亮发展底色
吉利区七月份重要工作推进会召开
国内油价年内第三次下调 汽柴油每吨分别降75元和65元
丰润:唐城实业有限公司慰问银城铺镇困难群众
云岩区实施“三大战役”推进“六区”建设
合肥创新两会上引发“央媒”关注热潮
迎江区:章洪海调度财政、重点工程等工作
天宫二号在轨飞行至19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中国将迈入“空间站时代”
沈阳至洛杉矶航线预计12月18日开通
我市公布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
宣城卫生计生工作硕果累累
廉江消防50多名退伍老兵回部队“探亲”
取用地表地下水均征水资源税
虞城花庄村红十字会举行揭牌仪式
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嘉兴:先行先试用好权 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西安市商州商会举行学习《梁家河》交流座谈会
异地大冶商会 组团回冶投资考察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即日起周六可正常办证
邹瑾在调研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时要求 强化产业支撑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