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 | 遇 | 档 | 案
地理位置
泉州市鲤城区通政巷
所属社区
泉州市鲤中街道通政社区
a 地名由来
通政巷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西侧,东起中山中路,西接濠沟墘,全长约200米,据史料记载,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南京通政使张苗告老还乡,不愿回泉州府金门青屿,而在泉州古城内置地建第,府第所在的巷子,也就被称为“通政巷”,如今张苗宅邸已无迹可寻,但“通政巷”的名字,却已流传了500年。
b 巷子看点
在泉州古代的铺境制下,通政巷位于泉州古城南隅阳义铺熙春境,至今巷内仍然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境庙“熙春宫”,供奉护境神赵天君。
通政巷名人辈出、有文有武,文有明代隆庆年间殿试榜眼、官至礼部尚书的黄凤翔,武有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此外,还有蜚声海内外的泉州木偶剧团,有始建于清末、有着110年历史的通政小学等等,看点十足。
通政巷4号:
苏廷玉故居:
鳌园绣楼元祥苏
通政巷4号是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1783年-1852年)的故居,苏廷玉,字韫(读音一yùn,“包含”;读音二wēn,“赤黄色”)山,号鳌石,晚号退叟,清代泉州府同安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为官清明、热心公益,在四川任上七年,严办匪徒、赈恤饥谨,离任之时,“百姓遮道,万人泣送”,美名流传至今。父亲苏光彩,精医术,母亲庄氏,泉州城区人。
苏廷玉5岁起就在泉州读书,叶落归根,告老还乡后,回到了泉州古城居住,这间故居由其次子苏士准于1842年购置,五进五开间,屋宇连绵,据史料推测,占地最广时可能达9000多平方米,据1999年版《鲤城区志》记载,“苏廷玉府第及钱庄……建筑规模大,东侧有钱庄遗址,从现存房屋、门窗等结构特色可以看出当年钱庄鼎盛时的规模,是研究清代闽南封建经济的实物资料”。钱庄名为“元祥”,因此城内百姓也将这一整片苏家府第称为“元祥苏”。
在故居内的书斋和梳妆楼之东,还曾以苏廷玉的“鳌石”之号,设置一座著名的园林“鳌园”,从四川请来叠山高手,再从精心挑选湖石构成,据传当年叠工告竣之时,还有一个人带来一块奇石求售,龟背鳌头,十分形象,苏家当即购下,成为“鳌园”的点睛之笔。此外,当时苏家有一位书童,名为王竹马,天资聪明,深得四川巧匠真传,盆雕技术堪称泉州一绝,每有盆景佳作,就放在鳌园池山显眼处,供人赏玩,后来泉州不少盆雕家族,也深受其影响。
随着时代变迁,1919年华侨陈光纯购得故居的书房、梳妆楼等地;1945年,群生织布厂迁址于此,后来,鳌园的假山花石,全部迁入开元寺内东塔附近重建假山。
如今,苏廷玉故居已打理成一家宣传闽南文化的文创空间,有配套的艺术展厅、剧场、茶舍等,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艺术展览、交流。故居建筑的主要结构仍在,大多数地方已经过修缮,厅内的地砖于上世纪70年代铺设,颇有年代感。
故居内陈列着各类传统文化作品。
故居内还设置一间传统卧室,还原古貌。
内厅前当年留下的这条石材长达7.6米,在古宅中十分罕见。
院内茶桌木凳造型别致,充满文化创意。
东侧后方有百年水井一口,呈双圆形,由整块石材打造,揭开遮蔽物,井内水可鉴人。
故居当年占地宽广,苏廷玉侄女的闺阁,如今已经成了奎章巷7号,这也是泉州地区现在罕见的梳妆楼。
梳妆楼造型别致,据《泉州名人故居》载:“小姐绣楼为砖木结构,两层,通高3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屋顶四脊飞翘。楼上小厅两边有闺房,前有凉台,前还有个约100平方米的庭院,堆放着柱珠等古建筑物。”
推开门,梳妆楼内裂痕斑驳,却有着真实历史的沧桑美感。
通政巷1号
黄凤翔尚书府:
鼎甲开先黄尚书
通政巷1号,曾是明代著名的“榜眼”黄凤翔的尚书府,占地面积颇广,大门处被改造成中山路的店铺,通政巷的一部分则在上世纪60年代改建为电子仪器厂,后来成了培训机构所在地,如今内部正在改造中,将打造成以特色住宿为主,集艺术空间、文创市集、文化 活动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酒店。所以尚书府仅存的遗址,要从中山中路299号边一条窄巷进入。
尚书府前挂着“榜眼”匾额,匾上有“荣登明隆庆二年榜眼”“膺任南京礼部尚书”等字,分别说的是黄凤翔是明代隆庆年间的殿试第二名“榜眼”,曾在隆庆帝在位时的首都南京任过礼部尚书。廊前石柱上有楹联一副:“江夏家声远,文山世泽长”,点明这是“江夏黄氏”和“文山黄氏”。
大厅还有楹联一副:“闽南鼎甲开先,文山尚书裕后”,“鼎甲”是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说的是文山黄凤翔在闽南科举考试中的成就。
黄凤翔(1538年-1614年),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泉州城内会通巷金墩黄府十二世孙,明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第二名,钦点榜眼,曾任国子监祭酒,官至礼部尚书。去世之后,明熹宗朱由校赐谥“文简”。黄凤翔之后,金墩黄氏家族四代八进士,举人有10人,成为望族。
通政巷3号
傅襄若故居:
花萼相辉五老峰
通政巷3号由清代同治年间泉州丰州桃源的富商傅襄若购地所建,据傅氏后人介绍,傅襄若以香店起家,为庆春堂香店主人,后来发展到典当行、仓储、船业等,富甲一方,此宅据说当年花了10万两白银才建成,三进三开间,占地两亩多。老宅除了结构宽大方整,在西护厝南端,特意建造了一座在泉州过去颇有名气的园林,池中有一石突起,分出五峰,被泉州园林界称为“五老峰”,向来列为泉州名石之一,可惜的是,园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毁,少数花石被运至开元寺建造假山。
丰州桃源的“武荣傅氏”人丁兴旺,后裔子孙遍布东南亚,在2010年,时任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的傅海燕就曾回到南安丰州桃源村寻根谒祖,她已是武荣傅氏的第35代。
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史图书馆主任黄方先生介绍,在此宅居住的傅振箕(傅无闷)是民国年间泉州、菲律宾和新加坡著名的新闻报人,曾在泉州府官立中学堂(现泉州五中)就读。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泉州光复及民国初年“讨袁”和护法运动。1915年参与创办泉州第一份报纸《新民周报》并任总编辑,1917年任厦门《民钟报》编辑,1920年创办菲律宾《平民日报》并任总编,1930起任《南洋商报》经理兼督印,1946年创办新加坡《中南日报》(后改为《中兴日报》)。
傅振箕与同为泉州人的王雨亭合影。(黄方/供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老宅遭到破坏,由于傅宅家族势力强大,只在一进、二进房屋遭到部分破坏,整体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平时也吸引不少学生前来观摩采风。
傅宅后面仅存一处假山,秀丽险峻,至于是不是那块著名的“五老峰”,傅宅内的阿姨也不清楚。
繁复的窗棂纹饰,再现当年精细的日常生活场景。
一进的门厅两侧,有石刻的八个大字(如上拼图),有着明显的人为损毁痕迹,依稀可辨是“荷藼并美,花萼相辉”,藼(xuān),古同“萱”,一种草本植物。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比喻的是“兄弟亲密和睦”之意,可见傅氏这样的大户人家,当年在家风家训之中对“兄弟和睦”非常看重。由于字迹模糊,难以分辨,对这八个字有不同看法的读者,可在文后留言讨论。
通政巷22号
龚宅:
养气读书翰林府
通政巷22号的龚氏也是古城望族之一,大门就显得气势非凡,门楣上四个字“札阈鸿庥”,“札”(zhá),信件、公文;“阈”(yù),本意是门槛;“鸿”指大雁;“庥”(xiū)是庇护,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名门望族有着先辈的庇荫关怀”。
右边“词林踵武”,“词林”指“翰林”,“踵”本意指“脚后跟”,这里指“跟随”,“ 踵武“指踩着前人的足迹,继承其事业。右边“试院衡文”,“试院”指“科举考试的考场”,“衡”有品评之意,“衡文”指的是“主持科举考试”,因为古代翰林院也有主持科举考试的职责。这八个字联系起来自然就不难理解:勉励后人要效法先辈,能在翰林院内光宗耀祖。
龚宅左右还有“养气”“读书”四个字,“文以气为主”“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中国传统读书人对“气”的重视。
龚氏后人、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介绍说,龚宅内的祖厅目前正在维护中,不适合拍照,宅邸为三开间三落双护厝,范围从通政巷开始,一直到螺珠巷。
龚氏后人、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介绍说,龚宅内的祖厅目前正在维护中,不适合拍照,宅邸为三开间三落双护厝,范围从通政巷开始,一直到螺珠巷。
据悉,龚家是泉州出了名的书香门第,自清乾隆以来,因“一门八文魁三代两翰林”而有翰林龚的美誉。龚勤勤的父亲龚书亮介绍说,他们家先祖龚维琚出生于晋江塘市,清代道光年间敕授宣德郞封文林郎直隶州州同衔,后搬迁来通政巷定居。在杨清江《历史人物故居扫描》一文中提到,通政巷22号为“龚丕江文魁宅”,龚丕江是清(咸丰)辛亥科举人。
龚勤勤说,龚氏一直人才辈出,近现代还有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龚书铎先生,曾参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编选、台湾知名女作家、诗人龚书绵等等。
通政巷16-1号
陈宗畴故居:
神手制花作国礼
从通政巷北侧的小巷螺珠巷往里走,16-1号是陈宗畴故居,这间看似不大起眼的老厝,其实当年对整条通政巷影响颇大,陈宗畴家族在清代嘉庆、道光、光绪三朝都鼎盛一时,陈宗畴本人是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嘉庆十年(1804)进士,当年在承天巷的宅邸占地面积非常广,巷内后来的几个大户人家都曾向陈家购地置宅。
“制花神手”陈德良的侄女陈碧霞女士介绍陈家当年的盛况。
泉州的人造花曾是福建著名的土特产之一,而有“制花神手”之称的陈德良又是其中的大师,就是居住因此。陈德良父亲陈家谋便是制花艺人,曾在如今的花巷开了一家“晋发制花店”,陈德良14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制花,因为基础扎实,敢于创新,手艺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用绸绢制作的绸春花,在女士头上插半个月还能保持花型花色不变,吸水挤压后又能焕然一新。据陈德良的侄女陈碧霞女士介绍,他的作品在北京展出时,被《北京晚报》称为“制花神手”。1957年,陈德良制作的通草花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尼总统。
陈宅大厅东侧,是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子,移开门轴已经损坏的木门,可见屋顶已破毁,墙角的一个木柜上,还贴着当年陈德良制作的精美人造花的照片。
通政巷除了陈宗畴故居,还有陈焕文、陈光纯故居,被称为“三陈故居”,其中,陈焕文一生才华出众,以书法尤佳,还乐善好施,是温陵小学创办人,对温陵小学、佩实小学长期捐助,在修复顺济桥(浯江桥)时,甚至不惜投入商行全部流动资金。
通政巷24号
泉州木偶剧团:
神乎其技掌中线
通政巷24号,是蜚声海内外的泉州木偶剧团所在地,以前是安溪王氏的祠堂,据介绍,安溪王氏在清代来通政巷建这座祠堂,既可以祭祀祖先,也方便宗亲间的交流活动,还方便来泉州办事的族人有个落脚之地,有办事处和会所的作用。现在剧团主要有三座建筑,这间老宅外,还有旁边的排练场和一栋5层建筑。
院内有楹联两副:“诗书裕后居通巷,堂构承先出太原”“通巷衣冠光俎豆,胪传文物绍箕裘”第一幅对联中的“居”用了古字,意思是“居住通政巷,用诗书来造福后代,来自太原王氏,门户得以继承”。第二幅对联中的“俎”“豆”都是祭祀或者宴会时用的器皿, “胪传”指上对下通传,“箕裘”指“制畚箕、补皮衣”,代指祖先的事业,意思是“通政巷的王氏望族继承祖先事业,并发扬光大”。
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小小的提线木偶身上,有的有16条提线,有的多达30多条,全凭艺人们精湛技术,让木偶变得活灵活现。泉州木偶戏又称“嘉礼戏”,所以演出大厅的匾额上,有着五个大字“泉州嘉礼馆”。嘉礼馆每周二、四、六下午4点的免费公益演出,不仅吸引本地观众,经常不乏外国游客的身影。
泉州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直到前几年才更换到丰泽区泉山路的新址。泉州木偶戏在国际木偶节上屡获大奖,不仅登上过央视春晚舞台,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一出《四将开台》惊艳世界。
泉州木偶剧团首任团长吕赞成之子吕照明先生介绍说,当年剧团里的吕赞成,黄弈缺以及制作室的技术人员,为了让三打白骨精和火焰山里的孙悟空等形象更加吸引人,还有很多特技表演技巧费尽苦心,找寻灵感,上下齐心,默默付出,最后通过神乎其技的表演,在国际木偶节上产生了轰动效果。
这是吕照明先生收藏的吕赞成小时候学戏时,和师傅及师兄弟们身着长袍马褂的合影旧照。
古厝旁边的训练馆,白墙蓝顶,设计得颇得童趣。
古厝外是一面出砖入石墙,白石红砖组成不规则的图案,古朴厚重,有着闽南文化中的独特美感。
通政巷38号
通政中心小学:
衔华佩实育英才
位于通政巷尾的38号是通政中心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通政中心小学黄朝晖老师介绍,该校始建于清末的1908年,最早名为“佩实小学”,距今已有110年历史,比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的历史还要悠久。1951年更名为“通政小学”,1995年更名为通政中心小学,如今通政中心小学实行“一校两区”管理模式,除了通政巷校区,还有北校区。
据黄方先生介绍,泉州泉中中学(现泉州六中)1916年创办时曾借佩实小学校舍办学,于1928年迁至小城隍庙现址。
校园内宁静祥和,东侧一株古榕已有约70年的树龄。
校门上有粱披云先生题写的“通政小学”校名,对联为“佩实书声远,通政教泽长”,其中“佩实”语出《文心雕龙》,“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形容圣人文章从思想到内容、形式都完美,用“佩实”作为校名,古意盎然中不乏对莘莘学子们的殷切希望。
校史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学校在历史中的变化。
通政中心小学的创办人均为清末泉州名流,有进士吴增,著名书法家、举人曾遒,来自旧馆驿龚氏的举人龚显鹤、还有泉州电灯公司董事李幼岩等。百年名校,自然也不乏名人,其中包括我国著名的邮票设计家万维生,著名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誉会员王人瑞等等。
通政巷拾遗
16号是境庙熙春宫,前面大厅有几张桌子,附近居民平时还可以在这里泡茶聊天,唠唠家常。
熙春宫后面供奉护境神赵天君。
穿过北侧一条支巷,可来到通政巷8-5号,门前的砖雕构图十分典雅,中间一条鱼的表情也刻画得活灵活现,
门前还一口八边井,可取水使用。
巷内的培训机构,在一面墙壁上画满了卡通图案。
通政巷口北侧的一条支巷内,旮旯处的一间老宅改造成了饮品店,名字就叫旮旯。
在通政巷1号内大楼楼顶,可以看见不远处的清源山,还有纵横交错的古巷,这里散落着太多的精彩历史故事,值得去挖掘、追忆。
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鲤中街道通政社区、蔡勤勤先生、吕照明先生、黄方先生、黄朝晖先生、杨茂盛先生、刘李雄先生、老宅后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下期《巷遇》将走进通政巷附近的奎章巷,不一样的古巷,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
图文记者 王了
出镜记者 吴晶晶
摄像记者 颜沐
往期回顾
奎霞巷
承天巷
新府口
玉犀巷
镇抚巷
裴巷
甲第巷
马坂巷
金鱼巷
通源巷
马鞍山
十八弯巷
伍湖巷
【责任编辑:王了】
朔州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市委召开市直单位年轻干部座谈会 任泽锋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地税局认真抓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蓝山治超工作被省媒推介
教育部:万达红领巾事件性质恶劣,商业广告禁入中小学幼儿园
《巷遇·通政巷》:文武分列南北 乐教无问西东
提升审理工作水平 宜宾县出台督查审理办法
颍柳路泉河大桥主桥跨河段合龙
朔州市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
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众剑行动”常态化执法
大亚湾就业APP即将上线 求职者可扫码快捷找工作
师振军在经开区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强调 深入自查系统治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雨花区委办机关党支部赴韶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省安委会第三巡查组到金东区开展安全巡查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宝调研农村产业融合
南海要求加快污水管网建设 尽快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
火炬首传敢争先三亚扬帆再起航
帮您打听到了!营达高速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青山区公安分局推进“四项建设”提升公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