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全面推动平安苏州、法治苏州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和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凝聚平安建设合力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积极开展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升级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市社会大局总体保持平安稳定。
扎实开展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完善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防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转化为经济犯罪。
成立各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围绕涉赌、涉黄、涉毒、套路贷、专业市场、网络等领域开展重点专项会战,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涉黑涉恶举报奖励资金使用办法,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专项斗争中来,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歼灭仗。
加快构建多层布防、整体联动、高效协同、快速合围的动态巡防体系;构建高清视频监控、电子围栏捕捉、人像智能抓取、车辆智能卡口四道智能防线以及街面警力动中备勤、单位保安联勤联防、社区力量网格巡防、志愿力量错时补防四道人力防线,实现“3分钟响应出击、5分钟现场处警、15分钟区域支援、30分钟全市合围”的动态巡防目标。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全市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以《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主抓手,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着眼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握统筹协调原则,突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重心下沉导向,强化源头预防环节,明确时间表、下达任务书、制定路线图、形成施工图,聚焦创新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社会秩序运行、人口服务管理、社会风险评估、城乡社区治理、多元协同治理、社会治理责任八大体系,有效解决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质态不相匹配、与苏州所处地位不相适应等问题。
明确2018年责任清单,把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将31项重点任务细化为50个责任清单,逐一明确2018年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参与单位、时间节点等具体要求,做到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通过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方式,实行“一年一案”“一事一办”“一单一销”“一项一评”,确保2018年50个责任清单落地生根、做细做实、取得实效。
网格化联动机制取得新突破
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争先、同行认可、群众满意”总目标和“务实管用”总原则,统筹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和两网(网络+网格)融合,汇聚三大合力,全面推动网格化联动机制取得新突破。
目前,全市应建镇(街道)联动分中心104个,建成71个,在建33个,建成率为68.3%,比2017年底上升了3.6%;全市应建村(社区)联动工作站2236个,已建成1803个,在建430个,建成率为80.6%,比2017年底上升了12.8%。
以全省政务服务热线整合为契机,明确“12345”作为网格化联动机制服务热线,与110接处警、数字化城管等专业平台联通对接,实现“一个号码进入,一条热线贯通”,全市“12345”整合热线489条。
全面推进法治苏州建设进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法治苏州建设进程,努力让法治成为苏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出台《2018年法治苏州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6大类53项具体任务,确定了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推进时序进度。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苏州建设,建成并启用全国首家以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教育馆,举办苏州市第四届法治文化节,在全市范围开展宪法知识进万家、宪法法律知识月月赛等11项活动,积极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
按照市委“推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要求,开展以惩戒“老赖”全民行动、加强品牌保护保障品质生活、创新公益诉讼办理机制等12个项目为抓手的第十轮“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全市上下认真征集筛选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形成市、各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态势。举办“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启动仪式暨“在职党员统一服务日”法律服务专场,为广大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探索发展智能化建设新模式
全市政法机关实现跨部门数据和应用的汇聚、融合、服务,以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监督流为主线,突破政法部门间的网络壁垒、数据孤岛的局面,提高办案效率,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形成自有的“苏州模式”。截至目前,共建成信息化、智能化护路工作站11个,建成率73.3%,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建设过硬政法队伍
全市政法机关按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公正执法、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全面增强政法队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平安苏州建设、法治苏州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法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查纠“四风”及其种种新表现。
持续增强素质本领,全面建设过硬队伍。以政法系统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会同市委组织部选树全市政法系统法治型党组织建设20个先锋组织工作室、20个先锋党员工作室“双二十”活动。
强化落实确保质效,推动工作出精品、呈亮点、见成效
今年下半年,全市政法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系统化思维、规律性把握、项目化推进,以“钉钉子”精神跟进项目落实,以“工匠”精神确保项目质效,全面推动全市政法工作出精品、呈亮点、见成效。
重点一: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制定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考核办法,项目化考核推进落实情况,并在工作推进中,正确处理好牵头与参与、任务与序时、问题导向和倒逼问效、系统思维和拓展延伸、动态把握和及时解决等五大关系。
重点二: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
把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共治平台。
重点三:法治苏州建设
持续深化第十轮“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协调推进市级12项惠民实事项目,依法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法治苏州理论经验转化为实践成果。
重点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组织开展涉赌、套路贷、涉黄、网络、专业市场和涉赌黑恶势力犯罪集中打击专项行动,同时深挖彻查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
重点五:苏州政法智能化建设
充分发挥智能化建设对政法工作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政法智能化“深入建设”与“深度应用”,努力打造政法大数据应用的“苏州模式”。
重点六:政法队伍建设
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效提升政法干警党性修养。积极探索建立政法人才库,筛选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以及法律界专家学者入库建档,为政法业务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数”读2018上半年政法工作成绩单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机关有效处警231.8万起,同比去年下降3.7%。其中违法犯罪类警情12.2万起,占5.2%;纠纷类警情28.6万起,占12.3%;交通类警情60.8万起,占26.2%;群众求助类警情118.8万起,占51.2%。全市共立刑事案件48674起,同比下降9.4%,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1%,现行命案全部侦破,并攻破4起命案积案。
全面推动网格化联动机制
全市现有8820个基础网格、9604名网格长、9316名专职网格员、63563名兼职网格员。网格长和专兼职网格员全部沉入基础网格,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
大力推进法院繁简分流改革
通过繁简分流,法院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审判运行态势稳中向好。上半年市中院受理案件12504件,同比上升4.79%;结案7923件,同比上升2.52%。
逐步探索行政检察监督职能
在公益诉讼方面,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共立案133件,履行诉前程序65件,起诉7件。
紧扣民生加强公益法律服务
根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法律援助申请标准,稳步推进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上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案件5007件,12348热线接听咨询4.1万人次。
比出来的创业奉献精气神
别致厦门行——地道美食是旅途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市科技局:南阳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西宁迎今年首场透雨 未来三天日最低温跌至零下
湖州启动新一轮少数民族村结对帮扶工作
苏州政法上半年交出满意答卷
楼内有2部电梯,一部电梯因故障停用2个月
新罗白沙镇开展“关心女性幸福.关爱妇幼健康”的宣传活动
安乡五中工会组织开展重阳节活动
喀左县政府办公室多措并举抓实抓细基层党建工作
“让青春抖起来”共青团兰州市委短视频大赛启动
【2018】163号:农村卫生污染严重,反映问题无人处理
在职党员进社区 义务服务受赞扬
广惠高速增城开发区出入口 计划4月底前动工建设
宝山区月浦镇城管执法中队联合开展跨门营业、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
共享单车规模又“瘦身”了!
我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平均得分全省综合排名第2
双胞胎大熊猫“思念”“思筠筠”厦门安家
我市公布八月份安全生产违法案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