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东昌镇贫困村民抱团发展 将砂石岭刨成“花果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李花竞相开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合作社的文书锋引导游客自摘大水李。  
  李子丰收季节,村里每天都有收购李子的果商前来购买果子。图为村民忙着分拣果子。  桂林日报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周俊远 张福昌 文/摄
  时下正是大水李、山华李上市之际,在地处荔浦山区的东昌镇安静村委油麻坪、丹竹、三角冲、黄竹窝四个村屯的3000亩李子园里,摘李子的游客、销售李子的果农、运输李子的客商络绎不绝。谁曾想到,这样的偏远山村几年前还是贫困村屯,如今,他们在当地政府和带头人的带领下,刨砂石岭,种李子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砂石岭上刨出“花果山”
  东昌镇安静村距镇政府5.6公里,为半石山区,而油麻坪、丹竹、三角冲、黄竹窝四个小山村140多户,400多人,山多田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村民曾靠在岭地种玉米、黄豆或者外出务工赚取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民们都这样说。
  “穷则思变”。近年来,东昌镇通过农技站、农业局找农技专家实地查看,对症下药,与农业技术员得出一致答案:山区海拔高,砂石地多,适合种植大水李、山华李。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开荒烧地,刨砂搬石,四个村的部分村民种下了300多亩大水李、山华李果苗。山区海拔高、湿度大、砂石多,适合李子生长,加上村民精心管护,300多亩李子长势喜人,2013年挂果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看到色泽喜人的李子,村民决定在砂石岭扩大种植大水李、山华李的面积,大干一番。可是,当年大水李、山华李成熟之际正值雨季,由于村子路面没有硬化,“烂泥路”成了李子销售外运的“绊脚石”。
  2015年,通过财政奖补、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一条长3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从村委铺到了村屯,通到了户,连到了果园。道路铺通后,村民种植大水李、山华李热情高涨。2017年,安静村李子种植面积发展到了3000多亩,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乡级示范园”。春暖花开之际,村屯房前屋后、山坡山头,漫山遍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前来拍照赏花的游客给山村带来了活力;李子成熟之际,饱满圆润、玲珑剔透、色泽诱人的果实让人眼馋嘴酸。
  抱团发展,贫困村民荷包“鼓”了
  现在的安静村已经成为了山华李种植专业村,并涌现了一批以文书锋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他们通过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实现增产增收。
  “村里李子种植逐年扩大,没有统一管理标准,产品质量不统一,离市场要求就会有偏差,还得统一管理经营。”荔浦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文书锋介绍,村里李子种植面积虽然逐年扩大,但村民分散管理经营让果品质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必须要有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几年前,文书锋尝试与几户村民“抱团连片”发展30多亩李子,统一施肥、管理,当年果品喜人,深受客商喜爱。于是,在文书锋的倡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油麻坪、丹竹、三角冲、黄竹窝四个村屯整合资源,于2014年注册212万元资金,成立荔浦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06户。
  据文书锋介绍,今年5月26日,农业部、农业厅、县农业局的专家到基地考察,对荔浦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李子进行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实现一条龙经营模式做法给予肯定。村民“小包团”发展到“村屯抱团发展”,每年的果树被一个个李果压弯了腰。大水李、山华李色泽诱人、口感清甜、肉厚清香,深受客商青睐。看到村民种李子赚到了钱,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家加入合作社种李子。
  目前,安静村每年李子产量在800吨以上,产值在4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李子种植“鼓”起了村民荷包,富裕起来的村民买上了摩托车、小轿车,盖起了新楼房。村里原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共61人,其中已有12户共37人通过种果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绿城劳动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崇明区艺术家油画国画写生作品展巡展在庙镇展出
来,看看这群称霸球场的小女孩们
宾阳县洋桥镇引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衡阳市路灯管理处酃湖路变压器器材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荔浦东昌镇贫困村民抱团发展 将砂石岭刨成“花果山”
双峰:人大代表“当红娘” 蔬菜配送千万家
醉驾被判缓刑检察院抗诉后改判拘役三个月
第十五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在山东菏泽开幕
榆次火车站春运期间增开多趟列车
厦门多个小学相继开启校园科技节 玩转科技孩子们嗨翻天
永定区“七五”普法中期工作成效获省检查组肯定
“停车线”内停车为何被贴罚单?
“奥迪”高速公路上演惊险“倒车秀”罚款500元记27分
武陵区育英小学:开展学生古诗背诵考级活动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宜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召开宜春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
公众开放日,探秘“智慧能源”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瞄准“种、药、肥”
齐心协力推动政法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