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参加活动 看东莞非遗之美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系列活动全面启动


市文化馆非遗展厅里,市民参观展出的非遗实物和摄影展 市文化馆供图
  上周六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当天上午,以“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系列活动,在市文化馆全面启动。
  据介绍,“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至6月底,包括非遗展览活动、非遗展厅活动、非遗墟市活动、非遗采风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龙舟月系列活动等六大板块,数十场活动。
  集中展现东莞非遗之美
  据了解,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由市镇联动策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是一次东莞非遗的集中展示。分别有5场非遗展览活动,6场非遗展厅活动,4场非遗墟市活动,15场非遗进校园活动,20场龙舟月赛龙舟或龙舟趁景活动,以及多场非遗采风活动,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并持续到6月底。
  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当天,除了“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外,还举行了传承人展示展演(包括莞草编织、香道表演、舞麒麟等)、非遗课堂(庾家粽制作技艺)以及首届东莞·中国泥塑艺术联展(茶山镇文广中心一楼展厅)等众多非遗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互动,不少市民都表示,在特定的遗产日举办系列主题活动,能加深市民的认识,提高全民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东莞非遗保护呈现新局面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思路创新、成果喜人。比如,去年的非遗季,现在每周固定开墟的非遗墟市、非遗进校园等都颇具影响力,非遗离市民生活越来越近。
  目前,东莞非遗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原则,推动东莞非遗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呈现出市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大、硬件设施功能不断健全,品牌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平台建设不断丰富的新局面。
  据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影介绍,东莞非遗保护经过十年努力,基本形成了市、镇、村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构建起了具有东莞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至今,8个项目入列国家非遗名录,44个项目入列省级以上非遗名录,120个项目入列市级以上非遗名录,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83位,设立了非遗展示厅和数十个非遗传承基地。
  相关新闻
  80多幅摄影作品展现东莞非遗之美
  东莞时报讯 (记者 沈汉炎) 6月9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系列活动暨“发现东莞非遗之美”影像展开幕式在东莞市文化馆举行。该影像展展出的是一年来东莞摄影家们深入非遗项目现场、以他们独特的发现能力、高超的摄影技术,创作出的一大批既有情感温度,又有审美高度的好作品,让东莞市民以全新的视角领略到东莞非遗的技艺之美、形象之美、传承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
  影像展既是一次影像创作活动的成果展示,又是东莞非遗之美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东莞非遗保护跨界融合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展览作品从近十万幅中精选出80多幅,题材涵盖了享誉全国的千角灯,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赛龙舟和龙舟制作,独具岭南文化特征的舞龙、舞狮,甚至包括美食文化的大盆菜、裹蒸粽、腊肠等等。
  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志良称,非常感谢非遗传承人,因为有了他们的执着与坚守,东莞摄影人才有机会拿起相机去拍摄与记录,“看到这么大美的影像,什么辛苦和付出都值了”,希望莞邑沉淀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影像而走得更远。
  参与项目拍摄的东莞日报摄影记者郑琳东告诉记者,在跟拍莞草过程中,他先后数次到沙田的莞草种植基地拍摄莞草收割,此后又跟拍了新鲜莞草的处理和制作的整个流程,希望完整呈现莞人尤其是非遗传承人对这种东莞独特植物的感情,为时代留下一点记录。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21日。

东莞举行第19次全国“爱耳日”系列宣传活动
你的节假日,我的假节日……一名派出所民警的值班纪实
农业农村部到五河县调研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6月22日至6月29日停电公告
晴热天气唱主角 未来三天十堰最高气温将达36℃
来参加活动 看东莞非遗之美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系列活动全面启动
健康素养巡讲进社区进校园
滨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展示:滨州通史
高温打持久战 注意防暑
国土部门扎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欢聚一堂迎重阳【组图】
扬城各大超市开启年中大促 市民最爱囤夏令用品、洗化用品等
明溪县积极打造品牌调解工作室
北林区社区成立在职党员微信群
瑞昌市实验小学开展防溺水教育签名仪式活动
深圳未来几天多云间晴天 局部地区有短时阵雨
嘉源污水公司党支部召开9月主题党日学习会
佳悦文化:开拓娄底直播及视频行业新市场
市委常委会2017年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召开
排挤贫困户 侵占扶贫款——东阿县鱼山镇某村两名村干部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