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弱帮困 古道热肠——记第五届四川省德模范候选人杨仕成

在石棉,有这样一个人,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一种信念,一种心态,一种追求。他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周围的人,并将这种正能量传播、扩大,让大家感受到真、善、美无时不在,无刻不有。他就是石棉县赫赫有名的牙医——杨仕成。
今年,入选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的杨仕成坚信善有善报,用“大爱”书写着助人为乐的幸福生活。自己开诊所三十年来免费为60岁以上孤寡和五保老人镶牙,杨仕成认为爱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必要计较太多;爱是感恩,踏踏实实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去帮助身边的人,生活才会更幸福,社会才会更文明。 
以医扶贫,悬壶济世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县城东风路的新兴口腔诊所。初见杨仕成,他正忙着给一位中年妇女放牙套,记者上前拍了几张照片后开始坐等。近两个小时,杨健接诊了四位牙病患者:端详就医者,仔细检查病灶,询问生活情况。年近花甲的他一切都做得仔细认真。他语速很慢,总是目视着说话者,耐心地听,寻求适宜双方交流的沟通方式。宽敞明亮的室内隔了一间特用消毒室,室内数台医疗床。20多名年轻干练的员工,热情地接待着进来的患者。
中午时分,杨仕成接待完病人,安排好工作,才憨笑着给记者道歉。
与安静的时候相比,杨仕成的笑容称得上灿烂。50多岁的中年男人,沉静与内敛淡淡地流露在脸上,那是一种经岁月磨砺而留下的平和与宁静。当记者与这位“雅安好人”面对面时,惊讶于这位在基层服务三十年的人对公益慈善事业如此执着。
尽管自己开了诊所,但杨仕成还是习惯别人叫杨医生,这是因为他对医生这个有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崇高寓意的“职业”抱有天然的神圣感。
开设诊所后,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杨仕成努力践行“亲情+友情”的诊疗理念。他说,只有时时为患者考虑、事事为病人打算,才能缔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他热心接待每一位患者,为其施行最有效、最实惠的治疗方案,遇到有特殊困难的患者,还予以特别的照顾。有位70多岁的大爷要装假牙,头一回是家人推着轮椅送到杨仕成的诊所来的,第二回却是杨仕成带着制作好的牙具亲自送到老人的家里为其调治;另有一位80岁的老人想装一副假牙,跑了很多诊所和医院,都因风险大而被拒之门外,最后找到杨仕成,他接下了这棘手的活,并为老人配好了假牙,让老人牙口好了不少。而县城一家福利院里的老人甚至就将杨仕成的诊所当成了自家的医务室,有个牙疼脑热的孩子就认定上这儿来……
下午两时许,杨仕成脱下了白大褂,开始了他孤寡五保老人口腔服务之旅。张婆家住县城擦罗街仕位孤寡老人,由于年龄关系,口腔牙齿已经全部换成了假牙,而假牙的保洁却让她伤透脑筋。看到杨仕成的到来,喜逐颜开,“他经常为我们孤寡老人服务,很细心,很耐心。”
与张婆寒暄几句之后,杨仕成拿着口腔器材,一边看诊,一边为张婆讲解假牙保洁方法,“张婆啊,一般除了刷牙,晚上还要记得用清水浸泡牙齿呀!”张婆笑着点头,转过身对我们说,“他亲自上门,对老人来说是很大的方便!”
然而,在杨仕成的眼中,这些不过是很平凡的一件事,他认为最大的满足就是让这些孤寡和五保老人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好些。
采访中,杨仕成多次提到“医者仁心”,对医生这个职业他有着很深的理解,“对待病人应该像对待亲人一样。医生如果没有大慈大悲的心,就不是个好医生;做医生不是生财之道,而是仁者之术。”
“行医后,只要看到家境贫困的病人,尤其是孤寡和五保老人就不忍心收他们的医药费。”杨仕成告诉记者,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他看到最多的,就是老人们那种绝望又充满期盼的目光,他真的不忍心。
开诊所三十年来,杨仕成给上百位孤寡老人免费补牙、换牙,或是镶满口牙,并与较困难的老人建立了帮扶联系,平常打个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过年过节就和爱人一起上门送米送面,打扫卫生,给老人应有的亲情和温暖。
杨仕成常说:“当最苦最累熬不住的时候,你就想想病床上的就是自己的亲人。你把病人放在心上,病人就会把你记到心里。”
三十年来,他的这一份事业犹如一树繁花开得无声无息而又璀璨热烈……
捐资助学,奉献爱心
杨仕成的诊所定位为大众化平民工薪阶层服务,收入不高,还要免费为60岁以上的孤寡和五保老人医牙,帮扶较困难老人,自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生活压力很大。但是贫困不妨碍杨仕成诚信友善经营,献爱心,做公益。
工作日里杨仕成穿上白大褂,忙的是悬壶济世;业余时间,脱了白大褂,他也没有闲着。
只要看到有困难或需要的人,杨仕成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
这不,多年来杨仕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捐资助学中。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杨仕成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捐助经济条件不好的学子,是因为他小时候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因为家境不好,每天上学时还要到山上砍点东西卖钱。”杨仕成说,他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碗白米饭”,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读书,“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不愿意看到还有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
杨仕成用自己无私的爱,托起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如今,这些孩子中不少人已经完成了学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了。石棉县栗子坪乡的罗建华,是他资助时间最长的一位,从初中到硕士研究生毕业,杨仕成资助了罗建华7万元。
“虽然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也叫我杨叔叔,但他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杨仕成说,这几年中,每当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罗建华都会找他商量,让他帮着出主意,“去年他研究生毕业,已经到甘孜州工作了。”
这几年,杨仕成用于救灾、扶贫、助学的捐款达几十万元。至于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的优惠服务和经常性的义诊活动,就无法计算了。
杨仕成认为,爱心无关乎名利,身体力行、尽力而为就好;爱是感恩行动,踏踏实实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去帮助身边的人,才会活得更幸福,社会才会更文明。
采访结束,杨仕成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德是立身之本,爱是生命的养分。我愿奉献社会,笑对人生。”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资助各类贫困学生、减免各类贫困人员的医药费,积极投身敬老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
从九十年代初经济条件开始好转,杨仕成就开始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并积极投身于捐助公益事业之中。从最早每年拿出几千元,到现在每年十几万元。并从2007年开始在石棉中学成立了“杨仕成希望助学基金”,用于贫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2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始终如一地资助各类贫困学生350余人,资助金额156万元(相当一部份都资助到大学毕业);为敬老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助资金74万元;为五保户、困难户、贫困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和孤儿减免各项医药费用近120万元。总计捐赠各项资金及减免各项医药费用350余万元。
助人为乐,仁者爱人。或存孤恤寡,扶老帮贫,或热心公益,提携相亲。在杨仕成的人生阅历里记下的尽是扶弱济困的大事小情。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这片为之奉献的热土。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石雨川
杨仕成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和在读的初、高中贫困学生,发放困难助学金

英仙座流星雨在香港夜空上演
外地游客来青丢了钱包 青岛警民爱心接力送还(图)
吉林全省各界2018年春节团拜会在长春举行
让学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
报告:房地产调控取得成效 警惕房市投资风险
扶弱帮困 古道热肠——记第五届四川省德模范候选人杨仕成
遭遇过运营商“影子服务”吗?碰到这种事你要这样做
岳西收看收听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报告电视电话会
"五一"出游高速免费 三大堵点提醒车主注意
自助素食引客来
市领导赴尉氏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光明新增4890个公办学位
大丰法院 助力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
深圳机场发布声明:16/34跑道恢复运行
【长春新区】长春高新区机关“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开展春风行动
省信用联社领导赴随县楚农商村镇银行调研
石桥举办青鸟夏令营活动 80名贫困儿童体验非遗
查找尚存薄弱环节 健全整改工作机制 我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
城建规划组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
市政协工商界“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