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我市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
今年1至6月份,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079户,新增注册资本361亿元,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79491户,注册资本13630亿元,同比增长19.4%和22.33%。
今年以来,我市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先锋官”、支持“双创”的“先手棋”和简政放权的“突破口”,着力打通商事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最后100米”,努力把淮南建设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服务企业做“加法”,办事流程规范科学高效
实施企业登记“一次都不跑”——按照网上办事是常态、网下办事是例外的要求,优先推行“网上办”,深入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变“面对面”为“键对键”,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实现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全力推进“只跑一次”服务——全面梳理公布“只跑一次”事项,建立后置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广邮政或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便利化服务模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
全面实施登记注册“容缺受理”——在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企业登记等审批事项,对申请材料基本符合登记条件,部分申请材料需要完善和补充的企业或个人实行“容缺受理”,切实解决群众往返窗口次数多、程序多审核时限长等问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截至目前,已办理“容缺受理”件140件。
拓展“银政通”覆盖面——加大银政合作力度,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动形成便捷高效、宽进快出的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目前,全市“银政通”代办点已拓展到工商银行、通商银行2家银行共6个代办点。
开展“四送一服”走访——开展“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企业走访帮扶,强化全要素保障,突出为企业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和难题。目前,已走访企业42家,为企业解决注册登记、企业融资、驰名争创等方面问题10个。
增设服务“绿色通道”——在政务中心工商窗口增设“绿色通道”2个,对涉及多个部门事项,建立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程帮办制;对招商引资和区域重点项目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推行分段审、分时批工作机制;对亟须办理注册登记事项,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
市场准入做“减法”,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
缩减企业开办时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双创”新活力,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2.5个工作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必须办理的环节,压缩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外资企业实行“一口办理”——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和备案程序,取消外资审批,实现“一网进入、一窗受理”外资备案和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
开展“照后减证”改革——全面清理注册登记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对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目前,已经清理各种无谓证明3个。
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取消、改为备案、实施告知承诺制等方式,把能分离的许可类“证”都分离出去,使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试点以来,全市已发放“证照分离”改革营业执照220余件。
作效率做“乘法”,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推行个体工商户异地办理——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登记在县或区一个登记机关区域内“同城通办”改革,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近、便利、高效”的办事需求,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投资热情和市场主体的活力。目前,全市受理办结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登记异地申请180余件。
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试点——在全市开展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试点,将申请冠以“淮南”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管理权限赋予“县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将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时间压缩至0.5天。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0户企业通过申报系统进行了自主核名。
建立“双闭环”完善“双告知”——实施“三告知”,导入政务督查,实现一闭环,增列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告知一方,对“双告知”履行情况以及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认领、签收、反馈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实施“阶梯考核”,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实现“双闭环”,量化评分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结果。“双告知”网上推送实施以来,推送审批信息36849条,27家单位签收认领率达100%。
持续强化登记窗口建设——构建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聚焦市场准入重点事项,简化准入手续,减少申请材料,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期限,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限时办结出件、全程电子监察”全新闭环运行模式,变群众来回跑为岗位协同办。
市场监管做“除法”,形成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厘清完善部门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审管衔接机制和随机抽查系统,大力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截至目前,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70人次,开展联合检查20批次,抽取检查对象827户。
全面实施简易注销改革——在现有登记管理法律制度框架内,精简登记申请材料,完善注销范围和程序,健全创新登记方式,让市场主体快捷便利退出市场,减少投资者损失以及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目前淮南市已有88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退出了市场。
深入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加大对“连续半年以上不经营,连续两年不年报,连续两年不在税务部门缴税,经营地址不详企业,主要经营事项变更后未申请变更”企业清理力度,释放社会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吊销企业1921户。
健全完善社会信用系统——建立完善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全面构建市场主体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对失信人员予以限制或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共治格局。(记者 柏 松)

办公楼“变身”文体活动室 文成乡镇机关资源与百姓共享
商丘市睢阳区平安建设宣传入耳入心
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部署开展“中国品牌日”宣传周活动
官柳社区开展“文明祭祀 绿色清明”倡议活动
我市明年7月将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加减乘除”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争当深化川渝合作排头兵  陈吉明出席签约仪式
市人大组织视察省运会场馆建设工作
女子高原反应吐出百条虫,原来是因为……
武宁县城管局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资料报送专题部署会
“‘巴民’黑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紫金国际知识产权峰会主题征集开始
居民圈地养鸡城管依法拆除
铁东区青华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地震逃生演练活动
婺源:童心绘“祖国” 寄语迎国庆
以“三个一”为抓手合力创建全国县级示范
医保按病种付费推荐目录发布
洞头“爱心食堂” 有请党员跑腿:一元一餐 贴心到家
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荆州开发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入户进度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