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施工员王超,当年施工7小时,如今半小时搞定

    威海新闻网10月17日讯 (记者 张玉婷 文 姚威 图) 10月12日下午3时许,环山路华夏城附近的供水管线施工现场,给排水工程施工员王超正在协调吊车,将球墨铸铁管道放入挖好的坑道中。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王超与自来水打交道22年,小至一个自来水表,大到区域性供水工程建设,王超见证了改革开放浪潮中威海供水的巨大变化。
10月12日,王超(右)协调吊车将球墨铸铁管道放入挖好的坑道中
    指针水表时代 抄表需入户,水费需分摊
    8月,王超刚刚过完了40周岁的生日,他已服务威海供水22个年头。至今,王超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进入威海市水务集团前身——威海市自来水公司的情景。
    从荣成石岛的职业学校毕业后,学习经济管理的王超一时找不到对口工作,朋友就建议他来威海找找机会。
    “正好,自来水公司面向社会统招,我顺利通过面试。”王超说。
    1996年5月,王超正式成为供水人,开始在威海扎根。
    王超的第一份工作是水表检定站的组装员,工作内容是用表盘、齿轮等零件组装成老式指针水表。一个水表芯有好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要靠齿轮转动运作,整个水表有30多个齿轮。这份细致的活儿对王超来说,无疑是大汉捏针。
老式的水泥管已经不再用于供水(翻拍)
    “齿轮多,需要记住每个部分都有哪些。”在没经验的王超眼中,齿轮只分大小,没有任何不同,花费一个多小时组装出来的水表,一检测,指针不转,得拆了重装。
    上世纪90年代,威海市区使用的基本都是王超组装的这种老式指针水表。每个单元有一个总水表,每月由楼长抄表算钱,然后分摊到每家每户。指针水表查抄困难、指数不精准,慢慢地,指针水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老式指针水表 资料片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断有了新的变化。自2000年起,我市全面启动了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指针水表由此开始大批地淘汰,数字水表登上舞台。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威海,是全国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改造最早的城市之一,如今已全面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
    水表的变迁,让组装老式指针水表成为历史,改变了抄表员的工作方式,更加便利了市民。
    王超曾经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抄表员。他介绍,以前抄水表要趁着晚上去居民家中才行,可是很多人不开门,吃闭门羹是常事。现在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员不用入户打扰居民,在室外就可以完成水表抄录,部分安装远程水表的小区,还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查抄水表读数,管理水表阀门启闭。
2007年供水管网抢修 资料片
    全人工施工时代 维修速度慢,冬天手掌冻掉一层皮
    这个月初,市区顺河街一栋居民楼的水管破裂,楼前流了一地的水。市水务集团维修人员接到报修电话后很快赶到现场,找到了漏水点。工作人员先用手中的电动液压站将表面土层打松,破路之后,用哈夫节将管道破损部分修复,然后又回填了路面。20分钟维修完毕,居民用水影响降到了最低。这样便捷、快速的维修情况,放在20年前,王超想都不敢想。
    “毫不夸张地说,维修的活儿是整个水务最辛苦的,不但现场情况复杂,还得24小时随叫随到,更别说20年前了。”王超说。
    2000年,王超进入管网维修部分工作,负责巡视、检修、抢修、维护供水管道。当时的管道大多是水泥管、生铁管,而且破路、施工工具只有锨、镐、小推车,施工工艺老旧、施工环境差、施工工期长,远无法和现在的先进材料和工艺相比。
    王超印象深刻的是,2001年刚入冬的一天晚上,天空还飘着雪花,奈古山路区域停水了。王超和另一名同事赶到停水区域。
    “当时维修必须先停水,整个奈古山路区域的用户当晚就没水用了。”王超说,他和同事的工具只有简单的铁锨、镐头等,两人先费劲将路面破开,发现水泥管冻裂了。王超和同事只能用锯子将长约1米的冻裂管道锯下来,然后用伸缩节固定在两侧的管道上,又用水泥支固,然后才回填路面。
    忙完这一切,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半了,王超握着钳子的手浸在水里工作,拿出来的时候已经冻得通红没有丝毫感觉。“当时手跟钳子冻在一起,自己没注意,随手一甩,钳子撕下来手上一层皮。”王超说,维修的老工人几乎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从2009年开始改善。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市的管道维修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几乎所有供水管道维修都不需要停水,可以带水作业,维修工艺也随着管道材料、维修工具的变化更加先进。
    “现在小范围的破土,只需要用电动液压站将土面打松,就可轻松挖开维修部分。”王超说,原来的水泥管道、生铁管道已经被更加耐用的球墨铸铁管代替,破损部分不用切割,直接用哈夫节包裹即可。
    工艺的改进带来了施工时间的极大缩短,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现在,像奈古山路那样的维修规模,王超和同事两人当年用了7个多小时,而现在只需要15至30分钟,如果土质、地下管线复杂,最多也只需1个小时。
    2015年,所前泊水库应急调水工程中,20多公里的管道铺设,仅仅用了40天,而若沿用十几年前的工艺,最少得一年的安装时间。
    工艺大提升时代 施工质量更优,对市民生活影响更小
    随着城市的发展,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不仅仅要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施工服务上也有了质的提升。
    王超日前所在的环山路华夏城附近供水管道施工现场,按照要求,早晚高峰时间段均不得施工,以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因此,对王超这些施工员来说,有一个施工的硬杠杠,破路施工只能在晚上9点之后,次日早高峰之前必须停工。施工期间对社会交通的充分考虑,也让威海水务得到了市民的赞扬。
    今年春天,市区海滨路商务大酒店附近直径300毫米污水管道腐蚀严重,造成路面塌陷,需要全部更换成新型玻璃钢夹沙管。为了不影响交通,王超和工友们都是晚上8点多开始破路抢修,次日清晨用铁板恢复交通。由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路面之下还有各种管线,王超整个班组几乎所有人都来到现场帮忙,没有人休假,抢修的10多天里,中心城区的交通没有受到影响。
10月12日,王超(左)和同事在工地上研究施工图纸
如今已在部分小区实现的远程水表查抄
    “工作的时候就跟打仗一样。但是看到市民畅通无阻地通行,我们心中都有种强烈的自豪感。”王超说,这种“幕后英雄”般的满足,一直是他二十多年工作的动力源泉。
    王超说,改革开放40年来,给排水工程所涉及到的各环节的施工工具、施工工艺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不断进步,服务更得提升上去。作为城市建设先行军的一员,王超会和同事们适应、顺应发展的浪潮,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用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保障市民的用水“生命线”。

咸安区双溪卫生院“一站式”服务精准扶贫户
幸福!社区老人拥有自己的专属食堂
王宽让带队检查环保督办项目
重点工程工地“错峰”上班避高温
共享单车违停“罚单”不妨动真格
水管施工员王超,当年施工7小时,如今半小时搞定
冷水滩:“早点名”助力农贸市场精细化监管
市城投集团积极推进人民路10#地安置工作
阳江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孙高振在市防指防汛会商会上要求强化值班值守 密切关注雨情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强调
借力“微课”让课堂教学更丰富
浔阳小学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学习
平湖市幼儿园90课时培训拉开帷幕
长乐大道实现全线通车
赣榆女孩深夜流落徐州街头 两地警方联手女孩平安回家
货车被卡桥洞? 因超高在卸货 原是车主在那里卸货
临邑县“四抓四促”谋划好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
莆田市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
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进入入户调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