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她把情感寄托在“毛孩子”身上

与丈夫离婚、儿子患有精神疾病,64岁的刘萍(化名)感觉很孤独。于是,她把感情寄托到流浪狗身上。十多年间,她捡回上百只流浪狗,没毛的、眼瞎的、出车祸的……四年前,她又开始到花园河两岸喂流浪猫,风雨无阻……
4月1日14点多,刘萍从打工的烤肉店下班,去市场买回0.5公斤牛肺子,给家里的85只流浪狗做饭。“必须每天去市场买新鲜的牛肺子,要是不新鲜,得病了看不起啊!”刘萍说。
29年前,刘萍与丈夫离婚,在花园路租了平房和儿子一起住。儿子因为家庭变故出现精神障碍,连母亲也不愿意见,性格越来越暴躁。除了父母,这些年,她几乎没有往来的亲戚朋友。
刘萍每个月有2200多元的退休金,打工月薪1200元,她把一大半收入都花在了流浪猫狗身上,吃喝、扎疫苗、看病……“没有人情往来,也不需要出门应酬,只要猫狗不生病,钱就够花。”刘萍说。家里的85条狗,并不都是她捡回来的。周围有些人搬家或者猫狗下崽子了,就扔在刘萍家门前。“每一条狗都有名字,花花、毛毛、小五……我一回来,争先恐后地往我身上扑,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在提到这些“毛孩子”的时候,刘萍脸上流露出开心的微笑。
刘萍和邻居距离较远,猫狗的异味、吠叫等扰民问题不算严重。猫狗死了,刘萍就把它们埋在山上。她也想过,自己将来有个三长两短,儿子怎么办?这些“毛孩子”怎么办?说到这儿,她的脸上浮现出几分无奈。
记者手记
记者向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述了刘萍的故事。咨询师表示,生活在现代都市的老人,因为缺少子女陪伴,转而向宠物寻求心理安慰的不在少数,也有许多人靠喂养流浪猫狗得到心理补偿。在养宠物的过程中,老人获得所需要的安全感、价值感、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以及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刘萍因为无法从儿子身上得到亲情的满足,就把情感投注对象置换为流浪狗,从而寻求精神寄托,久而久之就会对宠物在心理上过分依赖。
这位咨询师说,更需心理治疗的,是刘萍的儿子。刘萍的儿子很可能在年轻时就患上了抑郁症,引发了情感障碍,造成了他的敏感易怒、自闭等行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说服他及时接受治疗。

顺庆区公证处上班时间没人?部门这样回复
我市召开抗旱工作会
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中国·蚌埠体育舞蹈国际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召开
肇庆高新区组织企业赴梧州招聘
因为孤独——她把情感寄托在“毛孩子”身上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让幸福美丽常驻新时代——网媒记者沉浸体验新疆之“新”
湖北连发暴雨、雷电预警 这些地方注意防范
武清区2017年度 “四清一绿”工程成效显著
香洲区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 近200名干部参加培训
老太今天怎么没取牛奶?细心保安几次上门无果后果断报警
市档案局在全市政务微博工作中成绩较好
利州区“体检”定点医疗机构保障群众权益
邯郸市工商局三措并举推进宪法学习宣传
常山:东明社区“银龄管家”暖老人心
送书法进军营军民共叙“鱼水情”
乔新江到平桥区检查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强调 以人民为中心 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创建工作
销售含氯霉素的蜂蜜 雅罗特维尔超市被罚6万元
“水墨融情海丝梦”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开幕
企业走了关了,土地也被污染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