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原晓瑜 吴乐乐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笔者从灵石县近期召开的县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获悉,该县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创建2个示范乡镇,每个乡创建1个示范村,每个镇创建2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创建10个示范户的主要目标,并以“八个聚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特色县。
聚焦产业兴旺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以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打造“智慧农机”;开展“农业品牌创建年”活动;高举核桃产业龙头,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晋灵一号”核桃新品种,叫响核桃“富硒”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建成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试点,启动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加快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聚焦生态宜居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抓好重点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引深“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力开展王禹、坛镇2个乡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汾河及四大支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交通通道沿线生态走廊,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实施道路应急水毁修复工程,提升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实施9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改建6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开展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聚焦乡风文明
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古树名木、农耕遗迹等物质文化和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通过推动传统手艺与文化创意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创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完善乡规民约,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聚焦治理有效
实施乡村善治工程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打造“阳光村务”;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推进法律援助全覆盖;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年内所有乡镇和村居要实现全覆盖。加快“雪亮工程”进度,完成52个示范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一体化建设。
聚焦生活富裕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实施农民转移就业“双创”工程。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机制,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落实创业优惠扶持政策,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依托供销农芯乐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建设15个村级体验店,带动农民转移就业;引深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深化村企共建,鼓励联村企业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培育、资源盘活、资金扶持等活动。引导城镇居民下乡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逐步将杂粮、中药材、蔬菜等产业纳入保险范围,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
聚焦精准方略
打好脱贫攻坚战
突出重点难点,补齐短板弱项,下足“绣花”功夫,提高脱贫成效。重点培育杂粮、干果、中药材等产业,在落实扶贫奖补政策、强化项目管理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优势,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抓好核桃产业园、特色实验产业、海玉园种植等项目,加快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并网工程建设,保证项目规范建设和运行;深入推进“百企联百村”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化解房地产库存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重点解决因病因学形成的“支出型贫困”问题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失能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医保扶贫政策,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高标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群众不因病、因学返贫。
聚焦制度创新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突出矛盾,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的目标,将全县287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范围。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让县级交易中心和乡镇交易所运转起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推服务方式,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大户、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服务水平,努力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改造提升惠农服务中心,启动农村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聚焦落细落实
构建多元保障体系
从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入手,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保障。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今年县财政直接投向“三农”领域资金将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多渠道增加“三农”工作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营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山西农大等科研校所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形成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现科技服务到村到户到企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就业和发展拓展空间。把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落实到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发展的浓厚氛围。
“智慧课堂”展示活动在宜宾市三中举行
精养龙虾好“钱”景
云南女子被拐23年后在惠阳重见弟弟妹妹
山东省 26.9 万考生考上本科 两渠道可查录取去向
我市举办首届扶贫车间产品展销会
灵石:以“八个聚焦”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特色县
2018胡润百富榜发布:马云家族登顶,王健林未进前三,第二名是他!
深圳将有首家“无人”书店 或成第28届全国书博会分会场
长治县向阳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自己制作的“废物回收”滚筒上做游戏
戴钦公到潜山县开展经济发展专项督导
全家人都来给他加油了 陈铭杰游泳拼下两金一银
我省出台19条举措规范发展PPP
阆中市文旅广系统开展传达部署“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专项活动启动会
我市一批基础设施建成启用献礼省运会
宁夏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早日完成换届目标多为驻村办好事
市安委会考核组莅临雁峰区进行2017年度安全生产考核
西安街头出见“青桔单车” 共享单车禁投令后面临尴尬
全市信访工作形势分析会议召开
【统计局】2017年研发年报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