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

(原标题:宿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开启文明城市建设新征程——向着人民满意的新高度进发)
宿迁网讯(记者 葛明 汪正文 程大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后的宿迁,如何在新起点上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对此,市委、市政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那就是: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任重道远。”市委书记魏国强号召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以更高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要求,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而继续奋斗。
发力点向“全”拓展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宿迁决策者深知,把宿迁建设成人民满意文明城市,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乡环境,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全民素养、提升文明程度,进一步满足共同需求、实现共同利益、解决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实惠、精神生活得到丰富。
为此,宿迁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谋划,拓展文明创建新领域,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处处美”,让文明花开香满宿迁。
站在全局的高度,将文明创建的发力点向“全”拓展。宿迁系统化总结提炼文明城市争创方法路径、创新举措,积极推动文明创建由市区向县城拓展,由城市向农村拓展,由重点部门、窗口行业向所有部门、全部行业拓展,掀起全民创建、全社会创建、全领域创建的新热潮。
文明创建触角由市区向县域延伸。宿迁努力构建市县创建共同体,推动各县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在苏北率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群。
乡村的创建细胞也被充分激活。宿迁继续提升镇村环境面貌,推进镇区环境秩序整治,加强乡村道路及河道整治,教育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风尚,构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窗口行业是文明创建的“窗口”,也理应是文明创建的标杆。为了提升“窗口”文明形象,宿迁的做法是:打造“梯队化”文明窗口———
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窗口,推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设施便民、服务环境提升,精塑政务窗口服务新形象;打造更加文明有序的经营服务窗口,常态化开展“有序排队”“文明乘梯”等主题实践活动,擦亮“星级文明服务窗口”;打造更有内涵的公共文化窗口,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文化四季”等主题活动,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着眼点落细聚“小”
斑马线前,机动车耐心地礼让行人;大街小巷,志愿者乐于助人;公交车上,市民尊老扶弱……
寒冷的冬天里,文明的暖流,令人感动。这份感动,得益于宿迁坚持抓常抓长、落小落细,精塑城市文明新特质。
宿迁12月10日下发的《关于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指挥部的通知》《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重点点位基本标准》等文件,标志着宿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经由集中创建阶段转入常态长效建设阶段,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有了“路线图”。
路线明确,落实为要。宿迁不仅对看得见的城市建筑、道路、绿化等硬件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更在看不见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上狠下功夫、持续用力,把提高市民文明程度放在与建设美好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同等重要的位置。
城市文明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正是基于这份认同,宿迁将不断深化《宿迁文明20条》宣传推行,实施“文明交通”升级行动,打造“俺宿迁”文明系列品牌,培育独具宿迁特色的城市文明特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宿迁坚持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感动宿迁人物”评选和各类道德模范推荐为主要载体,选树、深度发掘各行先进典型,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领风尚,引导和推动全市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既要以德润心,也要以文化人。
似春风春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宿迁将继续围绕培育时代新人,坚持涵育文明从娃娃抓起,打造校园文明风尚高地,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深化未成年人成长“蓝天工程”,全面提高宿迁“新一代”的思想道德水平。
如熊熊火焰,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宿迁将持续深化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化文明系列创评活动、“我文明宿迁文明”系列活动、“查找整改群众不满意”活动等,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落脚点扣准为“民”
回望宿迁三年创文历程,为民利民惠民的鲜明理念贯穿其间。正如魏国强所强调的那样,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必须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实现民生改善新突破。
宿迁在创文之初就把“创建惠民”放在了突出位置,今后还将继续以人民满意为核心,自觉将创建考核要求和群众民生需求有机融合起来,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解决好民生重点难点问题。
解决重点难点,关键要找准“痛点”。围绕“医教水住行”“法访文保收”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宿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看到可喜的成果,得到真正的实惠。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深化“两场一中心”建设,加快布局建设“城市之家”,持续推行“公厕革命”;推进“10分钟健身圈”“城市绿地10分钟服务圈”“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文化圈”全城覆盖;实施城市绿地扩容,继续推进“开墙透绿”“单位庭院开放”……在备受百姓瞩目的城市建设管理方面,一场务实有为的提升行动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深化创建为民,宿迁不仅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更有推陈出新的“巧劲”———“软件”建设也更加惠民。
巩固完善市场“一场三方”联合监管和综合整治工作机制,继续加强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的日常监管;探索建立“信用+契约”机制,坚持经营主体守信激励与失信处罚相结合;开展物业服务提升行动,将小区物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管理,设置推广“物业红黑榜”;加强商业街区管理,完善“一街多方”共建模式;探索推行背街小巷“巷长制”,对背街小巷设施、保洁、秩序等实行全天候管理……
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同样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构建文明创建新格局。
宿迁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国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任总指挥,市委、市政府相关分管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综合督查暨窗口长效建设管理、市容环境及镇村环境长效建设管理、市场秩序长效建设管理等十五个专项工作组。
高位推进,蹄疾步稳。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把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测评指标转化为常态工作目标,把测评方法转变为常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创建指标评价体系,宿迁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向持久。
放大“全”,聚焦“小”,凸显“民”,不断构筑宿迁文明新高度。这,正是宿迁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的不懈追求。

六安一中召开校长办公扩大会议安排部署志愿服务工作
投入300多万元 建50亩创业基地 博士傅雷的新农民梦
关于沈莉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蒋丽英赴北川通口河流域开展巡河工作 赖俊参加
娃刚满月每天狂抖30次!3个月大上手术台创世界纪录
宿迁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
洛阳今天又要降温明天多云到晴天
阜新市召开食品安全工作推进会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临近暑假 培训班“人气旺盛” 价格动辄上万 报名还需先考试
农发行开封市分行召开2018年县级支行行长会议坚持新思想引领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乘客要下车突然动不了 司机和热心人送去就医
3座公交场站近期陆续投用
来安:扎实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怀远县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方舟杯少儿书画展主题活动
印象长征.红军走过的那些美丽古村_绍水下宅
双十一来临之际大庆快递业尚未“应声而涨”
川渝将进行跨区商标协作保护
东莞:扎实推进 软弱涣散党组织有效转化
经济企稳向好 2017潮州PPI持续回升
套路贷校园贷为何紧盯大学生?大学生该补补财商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