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应成常态

路可玫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6月28日《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布后,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份出台或公布157个景区降价或免费措施,还有157个将在国庆前宣布降价。(见9月5日的《金陵晚报》)
314个国有景区门票降价,让游客得到实惠,这无疑是让利于民的好举措,值得期待。
虽说景区旅游经济已经不完全是“门票经济”,但许多景区仍然抱着“门票观念”不放,节假日来临之前,就想要涨价,即使不涨价,也不会降价。过高的景区门票,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游客来的少了,景区收入也跟着少。相反,景区降低门票价格后,愿意来的游客就会多起来,游客在景区产生的消费也就会相应增加。这必然会带动当地的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长效发展态势。
因而,景区降低门票,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是一种精明的经营策略,首先对经营者自身有利。而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能够让学生、工薪族这些人群进入景区,休闲好、游乐好,既能实现政府通过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能在社会上打出名片,从而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这样,不仅能提高人们对当地旅游部门以人为本经营思想的认同感,还能提升景区形象,增加人气。
如今,节假日去旅游成为不少居民的日常消费,之前门票价格“涨声一片”,很多人感到“趁火打劫”,这也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何况,一个景区甚至一个旅游城市,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游客“吸引来、留下来、带东西走”,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二次消费”。这就需要景区管理者摆脱“门票经济”的思维,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打造一个集“吃穿住行购”为一体的旅游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旅游循环。
得游客者得天下。而今,314个国有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是还景于民的好举措,必然会赢得游客的称道。其他景区不妨从中反思,理清经营思路,把景点真正归还给人民群众,并形成常态,别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自然景区办成了少数“贵族者”的乐园。

加快项目建设 打造城建标杆高宏志王立彤调度推进东区建设
我市召开全市共建美丽乡村工作2018年第一季度推进会
宿迁市公安局推出便民利企28项措施
温暖活动走进高桥社区 男孩劝说:“妈妈别哭”
路北分局开展反恐怖主义法宣传活动
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应成常态
陶士江召开全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动员部署会
海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引进农业新技术最高补贴300万元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理县侧记
龙文区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
筑巢引来“金凤凰”
“长沙蓝”—我的自然课堂
济宁82岁大爷徒手清理雨篦子成“网红”
春节假期,回到家乡的洛阳人有什么感受?
建阳国寿开展“亲子创意水果拼盘”活动
内蒙古文艺志愿者惠民演出活动走进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
最新!亳州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出炉,看看你家会变学区房吗?
祐康最新回应了!企业不会消失产品不会断!27年的品牌一定会珍惜
市粮食局赴安庆合肥考察学习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士兵综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