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广场舞大联欢”活动在霞山区新村内举行。 本报记者 林石湛 摄
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色现象,城中村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当城中村的资源红利随着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不断稀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城中村村民都必须答好的命题。
如何让城中村脱离“野蛮生长”的轨道?在霞山区新兴街道,一条叫新村的城中村,过去30年来,借力党建杠杆撬动城中村可持续发展,趟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基层治理互促互进的发展之路。
紧跟经济潮流党组织始终掌稳发展之舵
3月21日,湛江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新村村委会将正式携手国内知名企业上海红星美凯龙集团,打造霞山城区西部首家大型城市综合体,不光可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超过2000万元的收益,还将带动片区加速扩容提质。
和红星美凯龙集团共同启动“三旧”改造,新村再次用魄力和眼力,在湛江城中村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一笔。新村党支部书记林木珠一句话浓缩了30多年来新村在村党组织带领下敢为人先谋发展的历程:“不敢想、不敢干,哪有今天的新村?”
1987年底,全国第一条农民集资修建的铁路在湛江正式开通。“吃螃蟹”的正是新村人。
1984年,一笔巨款——政府支付的80万元征地款,“砸”到了新村人身上。不少村民提议直接分钱,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林木珠,却想“买蛋孵小鸡”——附近的湛江火车南站,因运输能力有限,大量货物堆积无法运出。他提议用这笔钱建铁路支线连接火车站,发展货物业务。
说干就干!村民有意见,村干部挨家挨户解释;资金不够,几位年轻村干部联名贷款;农民建铁路没有先例,村干部一次次跑广州、南宁,磨破嘴皮和鞋底,终于获得“路条”。1987年底,铁路专线开通,仅用20天就创造了55万元产值,安排了210人就业,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
新村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村集体将赚来的钱先后办起了农机厂、砖厂、汽车运输队等经济实体,实现了集体收入滚雪球式的增长。村民尝到了甜头,更加拥护和支持村里的工作。
“光说没用,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党组织的凝聚力就体现出来了。”林木珠说。新村两委班子趁热打铁,1996年投资2500万元建成海新钢材市场;2005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海新装饰材料市场;2010年首期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海新装饰材料市场家装中心。为更好地管理、发展集体经济,2009年新村成立了湛江市首个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
今天,铁路储运站、专业市场仍在为新村积累财富,“坐着收钱”对新村人来说并不是传说。但城中村在发展模式和格局方面的“先天不足”,也让新村人有了“本领恐慌”。近年来,新村开始转型发展,也就有了红星爱琴海项目这样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落户。
对于下一步发展,新村村委会主任林振全说,计划引进优质民办学校资源,进一步完善新村配套,打造一个更宜居的新村。
实践证明,党建强,则基层强、治理顺,新村的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和提升领导村集体发展的本领,无形之中增强了群众自觉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无论何时何地群众路线的法宝不能丢
“新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集体带着村民、带着目标、带着标准去寻找、考察合作伙伴。”红星美凯龙华南区域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村企合作不是头一次,但像新村这样把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最大化的,非常难得,“这样的合作伙伴值得尊重、值得信任。”
以红星爱琴海项目为例,村两委班子先后三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前往上海红星美凯龙集团总部和苏州、重庆的红星美凯龙项目考察,与集团高层面对面交流洽谈,“讨价还价”力争更多利益。
一个拥有5000多人口的城中村,要形成共识并不容易。村支书林木珠坦言,30多年来,新村村集体的很多重要决策,村民有过不同声音。面对质疑或担忧,新村的做法是根据新村《村民自治章程》进行论证、考察,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再作出决定。比如红星爱琴海项目,村民关注的项目收益、分成模式等信息实时向村民公布。
“在新村,关系全村发展的决策都不是藏着掖着的,村干部、村民都能参与进来,虽然流程会复杂一些,但这样的决策更服众。”新村妇联主席许珠英说。
“钱袋子”的管理,是村民关注的焦点。新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工作监督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新村村委会公告栏上,每个季度财务收支、每月村民生活补贴等都一一列出。每年的工作计划、财务收支安排,都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新村两委班子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在共议中形成共识、凝聚合力,人心齐了,村风自然就好,集体经济跟着发展起来了。”霞山区新兴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
历经时代变迁党员这面旗帜永远不倒
新村西南边的石鼓岭上,庄严肃穆的新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无言地守望着新村的安宁。林氏宗祠的砖瓦,见证过革命先驱的峥嵘岁月,也见证着今天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
红色,是新村的底色。新村人仍然记得长辈们讲过的革命往事:从1939年开始,在原中共广州湾支部和原新村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以新村小学(林氏宗祠)为阵地,一批批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在这里传授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走出新村闹革命,10年间新村先后牺牲了五位烈士。
不忘初心,牢记历史。2009年,新村筹资600多万元,重建新村林氏宗祠,宗祠里面设有新村革命史陈列室、农家书屋等,用先驱们的事迹激励着富起来的新村后代们。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新村涌现了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开放后,他们中的佼佼者成为致富领头雁,从上世纪80年代敢为人先建农民铁路,到90年代花巨资建专业市场,再到当前大刀阔斧提档升级建城市综合体,新村的每一次“抢先一步”,都能看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近年来,该村的共产党员中涌现了省、市人大代表,市级优秀党员;新村还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曾经,新村少年以“走出去”为荣,而现在,在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回归为己任。他们主动投身新村建设,有的开店开厂办实业,有的热心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为新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近年来,新村里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两委班子中出现了年轻人的身影,林方威、林伯堂两位年轻的“80后”,大学毕业后先后回到新村工作,成为村两委班子的新生力量。
“新村的未来需要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来管理。”林木珠说,村党支部将注重吸收优秀年轻人进入党员队伍,年轻人越有担当,新村未来越美好。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管理好一个城中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父辈的接力棒传递到他们手中,新村如何跑出更强劲的“红色加速度”,值得期待。
朵朵花儿正鲜艳 颗颗童心放光彩
蔡锦军在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蚊虫有异味垃圾池惹人烦 社区:将联系环卫清理干净
花山区召开2017年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任务布置会
借力党建杠杆撬动城中村持续发展 霞山新村:党建催生“红色加速度”
严打!防止生活美容行业违法行为“死灰复燃”
湖北将扩大职称评审权下放试点范围
创业直通车下乡镇助力农村青年致富
更多的幸福等着我们去创造
深圳一男子驾车冲上绿化带!撞伤环卫工!最后竟然还……
土耳其8月通胀率创新高
永安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杉湾花园一老汉找“大师”学老千 被骗880元
安大学子走进阜阳城乡,探求环境治理路径
湖口二小在九江市实验说课和教育装备论文评选中获佳绩
市城管局引导商家为环卫工提供纳凉点
清徐县民政局认真安排部署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工作
互通共享信息助力项目融资
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教授获得“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