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手编艺人郑占容
采录:林生钟 配图:王上成
2018年的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田县的民间技师们,集中在县城的闽中戏曲文化园内,向市民演示竹编、木雕、糕点制作等传统手工艺,其中的棕皮制衣引来层层围观。
文献记载说棕衣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这两首古诗,分别出自《诗经·小雅》、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所有的主题都指向一物——蓑衣!
“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西汉毛亨注释。蓑衣就是棕衣,或称“棕蓑衣”,大田人也叫它“棕披”。南方盛产棕树,人们剥取树皮缝制成棕衣,历史悠久。民间传说在上古时期,唐尧登位时穿的衣服,就是棕皮编的。
不透水和无袖的棕衣,是居家必备的雨具。文献记载,1700多年前的三国,艺人通过撕、拉、绕、穿、刺等方法,开始了棕编创作。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四十五回写道:“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哪里来的渔翁!’”显然,林黛玉眼里的宝哥哥形象,受张志和《渔歌子》里的名句影响。
棕衣行当,旧时没有固定场所,艺人们到各地去巡回编制,有时在一个村里停下,就会有长达数月都做不完的活。《明会典·计赃时估》载:“棕蓑衣一件,三十贯。”许多人学会编制棕衣,不离家门赚取手工费,是彼时一门收入稳定的兼职。
童年印记
八闽地理中心的大田,民间有一个传统,在农家院的房前插杉、屋后栽棕。许多树木时间长了,长得粗枝大叶,杉树可以架屋、打家具,棕皮剥下来,就为了请师傅做几件棕衣。
江南多雨,农忙下地,风雨无阻。对于需要劳作却又腾不出手来的农人,棕衣披在身上实用,尤其下田插秧,手脚都泡在水里,身体的其他部位缺少活动,穿戴棕衣暖身。伞是易耗品,也是彼时的奢侈品,像武士斗篷和仕女披肩一样的棕衣,所以基本人手一件,连《红楼梦》里的王公贵族和豪门也不例外。
棕皮长度在50厘米以上,每片宽幅达35厘米,里面的网状纤维交叉分布,且层层叠叠蓬松透气。粗长的棕皮制成棕衣,能防水、保暖;搓就棕绳,结实、不腐烂;如果绑成床垫,宝宝尿床容易晾干;用它做鞋垫,吸湿、除臭;扎的扫把,结实、耐用……棕皮还像纱布一样,用来过滤汤汤水水,可以无限期重复使用,绝对绿色环保。
艺人做棕衣的工序简单,只需缝合及绑定。工具也同样简陋,仅一针、一剪、一把穿针引线用的小铲“铁指甲”,以及给棕绳增加润滑用的油罐竹筒。那针,比筷子略小,长短相近。钉耙梳棕皮抽丝,从中拔除无用的杂质。
大田人管做棕衣的人,叫“绑棕披师傅”。绑棕披师傅在做棕衣前,先搬来梯子,爬上棕树,将层层包裹生长在树干上的棕皮,用利刀沿底部一片片切割剥离下来,剔去扇状的叶片,晾晒在阳光下备用。所有的步骤,从搓棕绳开始,粗的只一条,长需3米,细绳在三四百米间不等。
绑棕披
今年59岁的郑占荣,这位从小生活在做棕衣世家的汉子,向笔者讲述了整个过程。
长条凳翻转过身,把朝上的凳腿当架子,粗绳捆绑牢固,接着准备铺棕皮。
做棕衣没有模具,全凭制作者个人的感觉。领子是起点,将片状的棕皮按衣领的形状叠起,再用棕绳细细缝合。制成衣领后,一片片往下拓展出肩部、背部,然后做下摆,最后拼接成一件棕衣。
缝制时,先将切口不平的棕皮折起缝合。领宽40厘米,月牙状。背脊的中轴要加厚,通常铺5片棕皮。如果原本的棕树较小,棕皮薄、窄,需要加至7片不等。为了防止棕衣用的时间长了,贴在身上软塌塌的无法干活,铺棕皮时,中间还要塞入被切除掉的叶梗“棕骨”支撑。
棕皮一层连接一层,每层数片,进而自上而下一针针缝起来,如同鱼鳞排列。结构紧的根部,用来铺棕衣的上端;胡须般开岔的棕丝,朝向衣摆。上下左右,每股绳的间隔1.5厘米。如此做成一件棕衣,需要耗时3天,搓绳子要半天,铺棕片差不多也用去半天。当然,搓棕绳和铺棕片的工作,都是根据缝制进度实时进行的。
在演示现场,郑占荣蹲着身体,两脚踩在铺好的棕皮上,移动着脚趾头在固定棕皮。他右手推针,左手拿小铲,接住套好的细棕绳穿过里层,把针引出表面来。缝制的过程宛如张飞绣花,一蹲就是数个小时,腰酸背痛,极其辛苦。
郑占荣是家里的“独子”,“绑棕披”手艺是帮父亲打下手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60多岁的父亲还在做着绑棕衣的营生,郑占荣看多了,动手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学会了。他的父亲有五个兄弟,都会“绑棕披”。
棕衣无价也无市,“十年前一件卖到120元,现在价钱虽然翻番,却没有人买。”郑占荣感慨:“干农活的人少了,需要棕衣的人就更少了。”
传统的手工艺程序繁杂、工作量大,且产品卖不出高价。绑棕披闻名全县的均溪镇东坑村,除了三五个上了年纪的老者还在偶尔动手外,已经没有传人了。郑占荣相对年轻,但因长期做这项手艺,一直蹲着身体受不了,平时也没有做。他利用农闲和早晚的时间,改绑棕扫帚,批发一把30元,2017年就卖出了500多把。
说话间,习惯了一只手搓棕绳的郑占荣,手掌摁在大腿上,上下来回搓动,沾了水的棕丝绞合成绳,地上已经堆起了一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棕衣长约80厘米,肩宽70厘米,整件似一只张开臂膀的大蝙蝠,也像飘荡在田野雨幕里的蝴蝶,两只翅膀晃动着,令人浮想联翩。若对折起来挂到墙壁上,精致如艺术摆件,不占位置,不影响人们走动,一股暖意充盈着农家。
县委书记艾文志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于5月24日召开
王沪宁参加2018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
2017年防城海关入库税收首破100亿元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在我市进行讲座交流
“三明工匠”主题讲述——棕皮制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市4路口将安装8个便民遮阳棚
市工商局推出多项改革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市区到大纵湖增开旅游直通车下月开通,今年9月底前免费乘坐
阿城区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市交通运输局“四个强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巴音朝鲁在长春调研“新时代传习所”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承担起“传习”新思想的时代使命 凝聚起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邕宁区免费家政培训活动走进贫困村
省残联党组书记高莉到临泉县李楼村走访慰问帮扶户
清雪除冰,我们在一起——市贸促会开展清雪除冰行动
路桥质监局“四到位”保障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河北省公布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安福将修建泰山至洋溪环武功山旅游公路
【津云微视】渔港码头买海鲜实惠 “双节”价格略有上浮
朵朵花儿正鲜艳 颗颗童心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