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驶在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兵书宝剑峡水域(4月21日摄)。郑家峪摄(新华社发)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已达140多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武汉水上管理处清漂队在长江汉口段打捞水葫芦。资料图片
8月4日晚,“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在长江客轮上组织了一场“夜话长江”访谈活动,邀请有关部委和地方负责同志、部分媒体编辑记者和随团专家,围绕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不同角度共话长江经济带发展。
保护长江,要下好一盘棋
央视记者李宁:此次采访活动启动以来,一路上我们经过云贵川、重庆、湖北、湖南,沿线省市对于恢复长江生态的做法,有不少值得我们关注。
人民日报记者李洪兴:如何激发全社会各方力量、各个主体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并带动更多人,进而形成大保护的抱团力量?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关键在于“共”字。要深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体制改革,完善一体化发展决策机制和咨询机制,创新上中下游联合治理模式,实现沿江执法无缝对接,避免违法行为利用地区管辖权的变化而逃避法律责任。比如重庆、四川加强跨境河流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成渝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及联防联控机制;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建立跨区域环境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流域水库水情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流域环境监控力度,在共抓大保护的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做到共商共抓共建共享,推动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只有激发全社会形成抱团力量,采取共同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共抓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曹滢:2001年,我曾在长江上游做过生态调研。那时走在长江边上,经常可以看见大片荒山、荒地。时隔17年,我重走长江上游,感到很欣慰,触目所及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这都说明我们这些年实施的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国土绿化工程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对改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明日报记者刘坤:几天前,我们在中华鲟研究所采访,研究所副所长说,很多年前,每年洄游到长江葛洲坝水电站产卵繁殖的野生中华鲟有2000多尾,但2013年时已经不足100尾,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长江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损害。近年来,我国通过生态调度、人工养殖等方式,使一些鱼类的种群数量得到增加,但长远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为了一地、一时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对生态的破坏是无法逆转的。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用长江大保护来推进转型发展,用转型发展的成果来提升大保护水平,最终取得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经济日报记者张倩:长江上游和中游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层次区分的。如何协调各省之间、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做好协同发展的大文章?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经过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这是协调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事项。经过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协商,“1+3”的省地协商合作机制建立,“1”就是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的长江11省市协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长江经济带目前的一些重大事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等问题。同时,经过上中下游各省市协商,成立了三个区域的协商合作机制:一是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是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参加的协商合作机制,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同时,湖北、湖南、江西也成立了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再有就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成立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阮诚忠: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当地老百姓共同努力下,上游生态环境得到相当好的保护。上游地区经济还没达到中下游发展程度,我觉得有关部门需要推出更多好办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能让上游老百姓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伟:用两个动物的例子来表达我的感受——第一个是一度灭绝的麋鹿,前两天在湖南岳阳,麋鹿博士宋玉成告诉我们,2009年,他到那里时只有30余头,现在发展到了140多头,他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区周边环境变好。另外就是中华鲟,今年5月,有关方面放流了500尾成年的中华鲟,中华鲟繁殖很困难,这次放流的是第一批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很不容易。
主持人:在前面的访谈中,大家都谈到了我们之前想要说的五个方面,就是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和机制更科学。
曹滢:生态农业的实施在各地千差万别,怎样防止出现增加新的面源污染,以及怎样让生态农业确保统一的生态标准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一个严峻问题。为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相关工作。另外,最近也在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谈到关于生态农业的标准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很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但现在一些协会在开展一些相关认证。
周小棋:当前,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我们认为要做好相关工作:第一是加强城镇污水治理;第二是加强化工污染治理;第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第四是长江船舶污染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尾矿问题,长江支流尾矿本身存在的隐患非常大。
王明志:我是来自交通运输系统的一名退休干部,关于船舶污水问题,这几年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大量的老旧船舶、低标准船舶得到治理,船舶污水排放也建立了相关设施。下一步还要继续推动解决船舶的污水垃圾和沿岸城市接收设施的配套问题。
cgtn记者宁宏:沿岸的一些污染企业、化工企业搬走退出后,会不会污染其他地方?
张波: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区域概念,而长江是一个流域概念。我们一定要形成按流域的一套规划、标准、执法体系,尽管跨行政辖区,但标准的总原则、执法的总规矩都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化解以上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周虎: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对于产业绿色发展,工信部做了几方面工作:第一,去年6月,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原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二,强化节能、环保的监察,包括固体废弃物的排查以及专项节能的排查。第三,重点行业治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危化企业的搬迁改造中做了很多工作,到目前为止,搬迁和改造的企业达700多家,易地搬迁300家以上。第四,支持、指导建设绿色园区。
李忠:关停搬迁改造化工企业,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对长江经济带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化工企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局长马水山:长江水利委员会这两年一直在对长江进行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种病症:滥采、乱占、乱排。目前,整体上非法采砂、大规模采砂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但非法采砂确实还存在如何标本兼治的问题。针对目前岸线的一系列乱占问题,今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牵头,从云南一直到上海,对9省市8311公里的干流岸线进行核查,重点核查了3500个岸线利用的项目;关于乱排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专项核查行动,对长江流域8802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排查,鉴定核定了6092个规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对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水源区和自然保护区域里面核心区的58个规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提出整改要求,到目前为止整改了52个,还有6个正在整改。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林:围绕长江流域治理实际上制定了很多政策,比如河长制、湖长制,而且取得了成效。但是,涉及跨行政区域,政策之间的衔接往往就会遇到问题。从体制机制的衔接协调方面可以怎么去做?
张波:跨行政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怎么来做?河长制、湖长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实践经验,就是跨行政辖区要建立权威高效的协调机制。比如,云贵川围绕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建立了这样的协调机制。另外,很多省也在省内建立了这样的协调机制,浙江、江苏等6省份都先后建立了协调机制。中央财政会同生态环境部也在推动这件事情,相信接下来跨行政辖区协调机制的建立速度还会加快。
让黄金水道更顺畅
宁宏:一路上,我们看到有的港口在扩建,有的港口码头要关闭。怎样决定什么样的港口需要关闭,什么样的可以扩建?
王明志:这几年,交通部门加大力度,对港口进行综合治理。据统计,长江已关闭港口959个,有809个改成了绿地。关闭的码头基本上都属于非法经营,设备、条件、防污染基础设施都达不到国家标准。
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武汉的长江岸线码头在2016年整治前是480座,从2016年开始,武汉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加大力度整治码头,到现在已经整治了216座非法码头。具体整治过程中,我们对于无证经营的非法码头、离水源地较近的码头坚决拆除。在武汉的长江核心段,即市区这一段,码头尽量迁到主城区外。实在没法迁、本身就在核心段经营的,进行合并。通过这几种方式,确实对长江武汉段岸线、码头的整治取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尽快完成码头整治任务。
主持人:很多地方都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协调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陈瑞峰:在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一定要看到生态环境保护蕴含着将来的需求,对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推动,可能一时有损失,但从长远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会得到共赢。
长航局刘怀汉:港口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立体走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节点,但目前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7年,港口吞吐量24.4亿吨,通过铁路转运的货物量只有1.13亿吨,也就是说,港口铁水的集疏运比例只占4.6%。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落实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的多式联运以及铁水集疏运的建设实施方案。港口铁水联运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铁水联运装备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大力培育市场,提高铁水联运积极性,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等。
区域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记者郭习松:在产业布局方面,可能还是有一些重复建设,包括一些产业的搬迁,是不是也需要更高层面去协调。像化工企业搬迁过程中的后续安置等,是否有相应的国家行动方案。
张波:这个问题对于地方确实是一个挑战,首先要从认识角度理解长江岸线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统一到绿色发展上来,积极腾退时一定要统筹兼顾。现在一个大趋势就是工业企业要进园区,通过园区建设一些基础性设施,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环保成本。只要我们思想认识上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工作措施上既积极进取又统筹兼顾,总有办法来化解这些难题。
周虎:从产业转移上来说,工信部联合长江沿线省市制定了一个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指导各地在符合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把东西部的产业发展对接起来,也使得上游区域为保护环境作出牺牲的老百姓能获得稳定生计和可靠的经济来源。从产业布局角度来说,资源加工、劳动密集还有以内需为主的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上游区域。下游依托于市场、交通便利的条件和靠近海洋、靠近发达区域的特点,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附加值、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松: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做好三篇文章,第一是山水共治,第二是环境保护,第三是绿色发展,解决好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
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亮方:我们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等关系,实现产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还要出台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税收政策。
成长春:长江经济带要高质量发展,要培育开放、统一的大市场,在促进要素的流通方面,基础设施必须跟上,在政策对接方面也要利于市场统一。要引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这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6日 10 版)
共建图书馆,大家看过来
省旅发委调研“千里湘江第一湾·万楼”旅游景区
我市安排部署人防建设工作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澎湃乡村振兴动能
北部湾三市首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防城港市开启
谈见闻,讲问题,找对策 夜话长江 共商保护(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我市举办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座谈会
魏庄镇各村开展农家书屋2018年送春联活动
盛荣华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敞开校门迎家长 交流分享共成长——南阳市二小家长进课堂活动纪实
湖州开发区向城市管理薄弱环节开刀
中国(山西)人工智能博览会将于下月开幕
IT软件工程师失联7天 原来是外出闭关“禅修”
免费体验,“翻脸”变强制消费?
民警对旅馆进行夜间突击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九次主任会议
太和县着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消除冷热有别,服务的姿态不妨放得更低些
羊毛沟花海湿地侠客云集 武当少林等400余宗派高手现身
清明小长假出游 线路丰富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