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9日正式出梅,开启高温模式。市第三人民医院相关专家对此提醒,高温模式下,多管齐下、内外兼顾,为自己的情绪“降温”。
情绪也会“中暑”
昨天中午,市区濠东路上一位机动车司机即将进入右拐车道时,被路边一辆临停车辆挡住。鸣喇叭没效果,司机冲下车后准备“大干一场”,所幸被路过市民劝住。“也不知怎么的,就感觉特别烦躁。”
进入夏季后,跟这位司机一样“长脾气”的市民还不少。“这属于轻微‘情绪中暑’。”市三院急诊科主任徐建如介绍,一般说来,当气温、日照、湿度达到一定条件,部分人群容易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导致情绪失控,发生摩擦或争执等现象,成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即“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情绪不稳定,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发脾气;行为异常,经常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个性改变,容易出现悲伤抑郁的情绪;还容易出现乏力、头疼、呕吐等身体不适的表现,严重者或昏厥,甚至出现小中风等症状。
部分人群易感
徐建如介绍,夏季人体排汗增多,体内电解质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加之睡眠不足,食欲降低使正常的代谢失调,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极易引发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异常。
哪些人群更容易“情绪中暑”呢?徐建如介绍,首先是室外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该人群易出现疲劳,导致情绪波动;其次,日常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者,由于自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被炎热的外部环境点燃情绪“导火索”后,容易将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儿地爆发出来。
另外,一些性格比较敏感的人群,由于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感到烦躁不安。除此之外,幼儿、儿童和老人或因自身体温调节中枢的不完善,情绪易受高温影响。而体胖人群因比常人散热慢,也属于易感人群。
内外兼顾“降温”
那么,如何让情绪“降温”呢?徐建如建议,要多管齐下,内外兼顾。首先要调整夏季作息时间,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尽可能地减少高温作业;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加午休时间,如睡眠不足或质量欠佳,容易引发疲劳和情绪波动;注意适度运动不过激、少量多次饮水。
同时,要注意心态平和放松、饮食清淡易消化。及时补充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和有降温、“降火”功效的食物及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不要暴饮冷饮,少吃油腻、油炸和过分甜腻的食品。
此外,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体感气温比郊区高,城市居民或许更容易“情绪中暑”。徐建如对此建议,有条件的易感人群,可抽空远离城市,去郊区、凉爽地区避暑。
记者 张水兰 通讯员 林卉芬
宝山社区开展第三期“义社•友爱”青少年缤纷暑期项目
全是好消息!本周6件重磅民生大事别错过
南湖首轮稽查执法实战轮训成效初显
我市启动十九大精神百人巡回宣讲活动
市邮政管理局举办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培训班
高温季节 一言不合就“发躁” 专家提醒:避免“情绪中暑”
把“最后一班岗”站成最美的告别
左云县警方扫黑除恶攻势凌厉
关于开展全市冬季统一灭鼠活动的通告
严朝君主持召开三亚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市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 全力扫黑除恶
年轻就要“醒着”拼
周明鸣赴郞溪县高井庙省级森林公园调研林长制工作
延寿县志愿服务广场建成启用 面积1.1万多平米
我市召开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推进会
突出“五城”定位 巴东优化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工程方案
临沂共青团工作会议召开 实施青年"建功三项行动"
陡山乡百姓舞台为脱贫攻坚提振“精气神”
市政协“委员进基层”活动暨民盟市委“同心关爱课堂”暑期夏令营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一批爱心物资昨运往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