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钻井“神器”炼成记


  烟波浩渺的南海上,钻头向下,越过冰凉的海水,穿透坚硬的海底地层,进入炽热的岩层内部,承受着越来越高的温度和压力,精准找到天然气……
  海底往下4000米,是生命禁区、资源宝库,更是技术禁区。面对高温高压钻完井这一世界级难题,驻湛单位——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牵头组织技术攻关,研发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于近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整体水平国际先进,多项技术国际领先!”2016年成果鉴定会上,9位院士作出高度评价。
  这套跻身世界前列的高精尖技术,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反向输出海外,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写下精彩注脚。
  “大炼炉”里采“蓝金”
  他们向世界级难度发起挑战
  南海与美国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并称全球三大海上高温高压海区。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蓝金”——油气资源。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数据显示,南海高温高压区域蕴藏着近1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约占南海总资源量的1/3。
  但温度和压力,曾经是无法破解的世界级难题。钻井资料显示,南海地层最高温249℃,压力系数2.38。
  “压力系数2.38,相当于1.25万吨的重物压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总工程师李中说,“南海高温高压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炼炉’。”
  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技术实力不够,我国不得已引进6家国际石油公司前来“探宝”。他们耗资49.5亿元钻了15口探井,但许多井无法完钻,更别提发现油气。高温高压区天然气勘探由此成为行业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高温高压区域钻井,主要难在作业安全与成本两方面。”李中说,“高温高压对钻具、钻井液、固井水泥浆的性能以及作业方案、人员能力等都提出很大挑战,搞不好就会船毁人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海油决定自行探索。
  李中回忆道,个中困难简直是“环环相扣”“层出不穷”:“因为高压成因复杂,钻前压力预测误差大,作业时地层压力窗口窄、控制难,井眼报废率高达30%。好不容易钻下去了,又受地层高含量二氧化碳腐蚀影响,固井质量差。探井完钻,即使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也因海上平台空间狭小,受台风、天然气水合物、冲蚀、震动等影响,测试作业风险高,成功率低。而且钻井周期长、成本高。”
  国产团队潜心攻关
  智服深海“气龙”
  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是一项庞大的科研工程。对此,中国海油加强顶层设计,由旗下的湛江分公司、研究总院、中海油服、海油发展等系统内单位纵向联合,同时横向携手国内石油院校、相关企业,共同攻关。以国家863研究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为依托,由湛江分公司负责统筹引领。
  一切从零开始,国内外无现成的成熟经验技术可借鉴。来自这支“清一色”国产团队的技术力量,在常人的视线和脚步无法抵达的大洋深处,试图寻找、唤醒、征服海底沉睡的“气龙”为我所用。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磨砺以须,及锋而试。
  技术人员曾在试验室彻夜不眠,曾在讨论会上争论不休,曾在钻井现场挥汗如雨。特别是钻遇目的层时,他们或24小时随钻,或如履薄冰精心操作。
  经过20多年的反复研究、实践,到2010年前后,终于逐一克服技术难点,形成了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体系,实现了技术创新:
  ——创建了可以精准预测压力的海上高温高压安全钻井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地层异常压力预测和有效控制;
  ——首创了海上高温高压高含二氧化碳气井的多级屏障井筒完整性技术;
  ——首创了海上多因素多节点高温高压测试技术,解决了平台狭小空间内安全测试难题;
  ——创新形成了海上高温高压钻井综合提速和储层保护技术,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
  应用这套技术体系,高温高压井钻井成功率100%,测试成功率100%,平均单井钻井周期由以前的175天降至52天,成本降低50%。
  就在技术人员潜心攻关的同时,国外超高温高压勘探开发中仍然事故不断。2010年世界最大海上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在美国墨西哥湾沉没。
  对标国际,这套技术体系许多指标优于国际同行:在四大技术中的11项关键技术里有8项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压力预测技术预测精度达95%以上,国际同行仅70%;多级屏障井筒完整性保障技术,能使井筒环空零带压,国际同行在该区域的钻井,一半以上井筒带压;钻完井液体系储层保护效果好,单井费用200万元,外方效果欠佳,单井费用高达5000万元。
  “钻井神器”建功南海
  中国技术反向输出海外
  掌握了技术利剑,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迎来春天。
  应用这套技术体系,2010年至今,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已安全钻探了54口高温高压井,支撑发现了5个高温高压气田:2010年、2012年,先后发现东方13-1与东方13-2两个大气田,近年又先后发现了陵水13-2、乐东10-1等气田。单井钻井周期缩短80%,成本下降50%。
  受益于这套技术,中国海油还高效开发投产了我国首个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1,钻井工期较设计提前40%,节省费用1.3亿元。平台、管线等工程建设安全、优质,总投资较计划降低10%。气田顺利投产,天然气实际日产能超过配产62%。
  这套技术体系的适应性很强,不仅适用于高温高压井,在常规探井中也能有效应用,而且体系中的单项技术均实现推广应用,仅固井技术就已应用于600口井。
  这一技术成为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进步的关键技术,提升了中国海油在高温高压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为中国能源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不只是湛江分公司,其他参与技术攻关的单位从这套技术体系也获得了可观的“红利”:中海油服通过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累计创效28.67亿元;海油发展通过设计技术和配套工具技术服务,累计创效7.84亿元;深圳一公司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已创效2.11亿元。
  对于所在地湛江来说,更有着“破天荒”的意义——“湛江是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的‘大本营’,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实现了湛江市国家级科技大奖‘零’的突破,成为湛江科技攻关、创新发展的典型。”市科技局局长江向阳表示。
  如今,这套技术体系已经走出国门,在国外高温高压区块48口井中成功应用,其中美国墨西哥湾8口、英国北海7口、伊拉克米桑18口。
  “最初我们无技术、无人才,只能全盘引进外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勘探南海,如今反向输出技术,我们很自豪。”湛江分公司技术研发人员李炎军说。
  郭丹 卢志民  张光明

高新国土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特殊群体
12315热线受理量下降一成
纪检:驻市城管委纪检组组长彭京民与市环卫处中层以上干部开展党风廉政集体谈话
文博会“牵手”市电子竞技大赛
市委组织部机关理论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
海洋钻井“神器”炼成记
云南通海再次发生5.0级地震
承德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推高质量发展
市委第三巡察组向团市委反馈巡察情况
七里河区欢送2018年入伍新兵
高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启动
交流学习信息宣传工作经验
常德“相约初夏”联谊会5月20日开启全城恋爱季
我市农村党建研究专委会成立
“坑人”井盖、路桩断裂市区红海西路遭破坏,谁来负责?
中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17年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公示 (第二批)
九江日报评论员文章:凝聚起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的磅礴力量
潍日高速北段单月车流量突破8.5万辆
出伏天气凉爽 鸡蛋价格终于“退烧”
市水务局主要领导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督促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