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屏障 共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 共护绿水青山
--我市建设环保责任体系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
“太美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9月28日,中、省、市三级媒体记者走访资阳城乡,就我市创新环保责任体系建设,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情况开展调查。行走于城市乡间,记者们被良好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对我市环保工作赞叹有加。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去年同期实现较大改善,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5%,6月的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18 位。同时,沱江干流资阳段两个国控断面全面达标,资阳主城区饮用水水源地老鹰水库水质全面达标。
抓住“关键少数”
推动环保责任落实到人
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是筑牢生态屏障的“神经末梢”。面对2015-2016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窘境,我市迎难而上,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力求打通环保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推动环保工作落实落地,关键是环保责任落实到人。”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出台了《资阳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充分发挥“关键少数”推动环保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全省率先出台《资阳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职责》《资阳市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资阳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资阳市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细则》《资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文件。
这些文件是责任清单,也是追责清单。分别明确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的环保工作职责,并将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环保职责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干部选拔任用、奖惩、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使各级领导干部研究推进工作有章可循,履行环保职责考核奖惩有据可依。同时,也成为我市倒逼环保责任落实落地,最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的重要制度化措施。
打通“最后一公里”
关键在逗硬制度落实责任
“‘最后一公里’指的就是乡(镇)、村一级的环保意识强不强,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工作是否推进有力。” 对于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雁江区临江镇党委书记张榕如是理解。
临江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以解决大气、水、土壤、农村环境监管中存在的盲区死角为重点,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镇的环境监管网格,以网格化监管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该镇斑竹村,家家户户与村两委签订环保责任书,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定期开展环保问题巡查,哪个组存在垃圾乱倒现象,哪一户有污水直排,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存在环保隐患,都登记造册并逐一督促整改到位。村民陈建平说:“现在的环境卫生比前几年好多了,看不到垃圾,闻不到臭水,更看不到一户人家焚烧秸秆。”
据介绍,为打通环保责任“最后一公里”,我市先后出台了《资阳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清单》《资阳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试行)》,逐一明确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分管环保工作负责人和党政其他分管负责人的环保职责。特别是明确了两个“一把手”对辖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的具体要求,对村(社区)两委干部的环保职责进行了分工。对未按照职责清单履职尽责,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或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实行责任倒查,确保环保责任不折不扣在基层落实。这一制度的建立,厘清了乡镇、村居环保责任,初步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大格局,实现了以村居为单元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
加强环保宣传培训
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人民群众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环保宣传培训,凝聚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共识与行动。
从2017年起,我市把每年的6月定为全市环境保护集中宣传月,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宣传、环保开放日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环保、认识环保、感受环保、体验环保。与此同时,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等“七进”活动,普及环保科普常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环保监管不仅要有制度,更需要各级干部深入领会和把握,才能让制度发挥出最大作用。今年以来,市环保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确定分四个层次进行环保业务能力培训,全年计划培训近2万人,全面提升各级干部履职水平。
截至目前,组织了各县(区)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干部、负有环保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市环保局的中层以上干部赴浙江大学充电学习;对全市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市环委会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集中到市委党校,就环境公益诉讼、环境热点问题、网格化监管体系等基层急需的环保类知识进行培训。
此外,各县(区)相继对乡镇、村(居)两委的干部分片区开展环保业务培训,将环保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村(居)两委,使环境保护工作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为全市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及早处置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还组织了环保系统职工前往西南大学进行心理疏导和业务知识培训,为职工减压,提升能力和素质。
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加深了各级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监管工作法律法规的理解,提升了环保监管工作能力,特别是对各自承担的职能职责、怎样履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记者 黄志禄)

射洪县委宣传部部署“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中国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落户石家庄市
威海市召开全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工作会议
东营区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完善制度保民生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我市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筑牢生态屏障 共护绿水青山
学生的半个妈——记2018 年贵港市优秀教师刘秀丽
推进项目尽快落地 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投资拉美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推介会在我市举行
丰润镇对土地卫片整改工作开展攻坚
宁国创新电动车物联网管理:一张小“黄牌” 巧解大难题
全市累计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近2700家
常德今年工伤保险拟扩面至52万人
开封市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创业英雄汇》入围选手出炉五家黔企参加总决选
田东:暴雨无情 民警有心
金华老年开放大学下周一开始招生
建设美丽温州 看温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举措
前进区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监督检查
陈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