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德阳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罗江思考与实践
罗江,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韵味厚重。周家坝战国船棺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将罗江的悠久文明史推进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罗江,诗词歌赋留存,文化底蕴丰厚。“凡名流入蜀,必至其地,至必有诗”,杜甫、苏东坡、陆游、杨升庵等巨擘留下大量华章,孕育出以李调元为代表的大批诗人。诗歌文化在此地源远流长。
罗江,文化遗迹遍布,历史风采独特。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庞统祠、张飞点将台、落凤坡、三国古战场等,彰显出此地浓浓的三国文化韵味。
……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罗江当之无愧。一处处古迹,一篇篇诗文,无不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借势打造经济文化强县,罗江从未止步。自上世纪90年代复县后,罗江便始终坚持“文化立县”的发展道路,将文化贯穿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不断拓展地方文化内涵,不断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2017年11月,罗江正式撤县设区!喜悦之情写在每一个罗江人的脸上;抓住机遇,推动地方文化绽放异彩的壮志,更是清晰地写在每一个罗江人的心中。
在德阳倾力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当下,致力于建设“德阳北部新区”的罗江,依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助力大德阳文化大繁荣,豪情满怀,步履铿锵。
做精“文化+旅游”
三国遗址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点将台、落凤坡,万佛寺、宝镜寺、南塔寺,李调元故里醒园、云龙山李氏宗祠遗址、奎星阁、景乐宫、李调元纪念馆……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成德绵区域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罗江,全力打造四川特色文化旅游胜地!
史称“三国险阻之区、两川咽喉之地”的罗江,自古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塞。白马关,因三国时期刘备军师庞统骑白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是剑南蜀道进入成都平原的最后一关。白马关景区内拥有庞统祠、倒湾古镇、金牛古道、落凤坡、诸葛点将台、八卦谷等三国文化遗迹,如一串明珠串联起罗江旅游最亮丽的一环。
如今,最亮丽的这一环正在产生集聚效应。
四川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的打造成功,不仅让这些三国文化遗迹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更为“文化罗江”的前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白马关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温泉等保健养生资源,该产业园以“三国蜀汉、健康休闲、保健养生”三大文化旅游区为载体,发展健康产业、会展经济、创意文化产业,引进高端核心项目,因景(产业)建点,建点成景;通过“建点、连线、成面”逐步推进的方式,建设宜
业宜商宜居的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融入德阳的城市发展。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罗江又赋予了白马关景区以更丰富的文化特质。“三国蜀汉主战场,运动休闲新天地”,这便是如今文旅视野中的新罗江形象。
这个由以三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庞统祠旅游区,以现代运动休闲为主题的体育运动休闲区,以宗教养生为主题的万佛寺旅游区,以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及新农庄建设为主题的特色农业园区组成的集文化观光、旅游购物、运动养身、休闲娱乐、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中,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更具时尚特质的,无疑是中国西部户外运动旅游基地的打造。真人cs、高空拓展、八卦谷丛林穿越、酷车公园等一系列户外活动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前往运动体验。今后,白马关景区还将开通空中旅游项目,建设一个直升机航空培训基地,引进市场潜力巨大的动力三角翼项目,满足旅游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做深“文化+节庆活动”
罗江具有丰厚的文化遗产、扎实的文化根基和浓郁的诗歌氛围。近年来,为促进本土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罗江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推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
2006年伊始,罗江举办了首届中国·罗江诗歌节。此后,罗江以诗为媒,以诗会友,以文促商,将该项活动列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系统性文化工程。
每届罗江诗歌节,百余位诗人齐聚罗江,在天台湖畔、金牛古道、倒湾古镇、五丁谷,兴致勃发、放歌高吟,吟唱出了篇篇优美的华章,使罗江显得更婉转动人。
建成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博物馆,评选“中国首届十大农民诗人”和“四川省首届十大青年诗人”,开展“记住乡愁”全国诗歌大赛……由诗歌节衍生的这一系列活动,无疑是对整个罗江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对罗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一种展示。
如今,诗歌已经在罗江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罗江诗歌节已经成为罗江最具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之一,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诗歌节。
“诗歌节是文化罗江前进道路上打磨出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仍将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这一文化节庆活动。同时,作为激活调元文化的又一有效举措,我们还将创新推出一系列川剧品牌打造活动。”罗江区文体广电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从2018年起,罗江将用3年时间,在全区中、小学校推进“川剧进校园”活动。学校每周将固定开展至少一次川剧课外活动课,组建川剧兴趣小组,区文化部门每学期固定为学校“送一场”川剧经典演出,每年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一次集中汇报表演。参与兴趣小组并学有所成的孩子,还可以自愿参与川剧的专业“考级”并授级。该活动旨在将川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营造师生广泛学唱、爱唱、会唱、传唱川剧的浓厚氛围。
做实“文化+新村建设”
文化不仅是推动发展的手段,更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不仅是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更事关民生幸福。基于这种认识,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罗江,坚持在四好新村的建设中植入文化之根,在农民农业生产中注入文化元素,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我们将打造农村半小时文体活动圈,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罗江区文体广电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罗江将打破镇村区域限制,广泛布置集电影、演出、图书室、文化茶园、音乐娱乐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文化活动站,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同时,罗江还将深入推进文化书屋、文化活动进景区活动,推进电影放映固定点建设,推进电子图书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车站、进机关活动等,在罗江全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记者郭丽娟)
警察蜀黍在巾山路捡到一个小女孩 爸爸妈妈赶紧来领回去啊(图)
南京技师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
从竞赛到演讲 市民政系统掀起纪念建党97周年热潮
市编办、市工商局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委书记骆惠宁在朔调研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
市自来水公司确保港城供水设施可以安全应对暴雪严寒
文旅相融让城市更有气质
扮靓市容提升“颜值”迎省运
假期供电有保障
前三季度我市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
全市系统积极强化“六一”节日市场监管
辉南县“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开幕
注意!交大路星河路口封闭施工 明起成都18条公交线路调整
7日21时31分“立秋”:一夏无病三分虚,调好脾胃“贴秋膘”
省督导组对青州市博物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数百名中小学生参加北京孔庙祭孔大典
买不起婚房90后小伙盯上坟墓 偷骨灰敲诈栽了
1-4月中山外贸进出口总值723.9亿元
民政局|宜昌市启动2018年度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
津市市产业立市三年行动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灌南县开展娱乐场所专项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