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部村志《汤房社区志》发行


本村人写本村事
 
5月30日,《汤房社区志》主编朱勤有向记者介绍该志。 叶亚楠 摄
《汤房社区志》五易其稿,最终成书。上方四本为初稿和修改稿,下方深蓝色封面本为正式出版作品。   叶亚楠 摄
本报记者 何大龙 通讯员 叶亚楠
5月25日,汉台区北关街道办事处汤房社区发生了一件大事——由该社区4名居民编纂的我市首部村志《汤房社区志》正式出版发行了。
  “去年4月份,我们社区两委会根据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村志编纂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立即成立了编纂机构,抽调4名编纂人员,开展起了工作。旨在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培养热爱家乡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存史资政,鞭策后人的目的。”汤房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董汉民对记者说。
  汤房人讲汤房故事。4名平均年龄65岁的编纂者介绍,该志共16章11万余字,插图近200幅,以“讲述汤房今昔故事,传承乡土历史文化”为宗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实记录了从民国19年(1930年)汤房文家坎(当时为龙江乡)的贾新亭、贾新平利用自家房产创办汤房首家私学,至2017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组在汤房社区拍摄精准消防电视专题片,时间跨度87年,内容涵盖了该社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按照编纂要求,在第14章节中,为准确客观记录史实,我们将‘导致’改为‘稀释’一词。”在近一年的编纂期,为使该志有据可查、真实可信,做到客观公正记录,身为主编的退休教师朱勤有统管各项工作;成员陈培元克服听力4级残疾,查资料、搞调研、忙写作;退休社区文书赵淑文,亲身经历过社区发生的许多大事,提供了许多社区档案资料;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个体工商户叶宣,暂时放下了店里生意和刚做完手术的妻子,加班加点工作。他们小到标点符号,措词造句,大到编书体例、录入标准,都再三斟酌,反复修改,仅手写初稿、修改稿就达4大箱,最终五易其稿,通过了上级的初审、复审、终审,付梓成书。
  同时,该志的形成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帮助与支持。80多岁的退休干部何炳山,行动不便,就让自己的女儿亲自将获奖证书、文字资料送到编纂人员手中;在城固居住的社区居民胡世荣多次专程赶到社区送资料,讲述社区过往历史。有一些社区居民还将自家的一些老物件、老照片主动送上。另外,市区党委政府也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都让编纂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村志是记录地方地域文化、乡村历史、人文风情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汤房社区志》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出版发行,为其它试点村(社区)编修村志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标志着汉台区乃至全市地方志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汉台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少伟说。

金鸡关互通(雨名快速通道)项目争取10月份开工建设
九江市四地入选全省首批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通化县纪委县监委通报三起违规操办升学宴典型
秸秆变饲料
寿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打牢“四根桩”全力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
我市首部村志《汤房社区志》发行
定海一村植万树 三年扮靓乡村角角落落 今年创建2个示范村、11个推进村
塘沽海洋高新区启动创新三年计划
“花为媒”系列活动在融安县铜板屯启动
陕西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坑钱坑娃!别让功利教育观害了孩子
龙山四措并举为贫困群众安居护航
杜紫平巡查岷江地质灾害防治及防汛工作
消费者请注意 别上“娱乐购物商城”的当!
市交管部门部署道路交通安全攻坚行动
蒙城:“四送一服”精准到位 助力企业解燃眉之急
群众反映:管网问题
新昌组团赴泰顺、松阳“取经”文化重点县建设工作
项雪龙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万科突然宣布“抛弃房地产” 楼市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