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把高企数量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质量优势

 
海信宽带的光模块组装工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研发机构建设。在我市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江门创新驱动工作的重要内容。  日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2017年第二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全省7528家(不含深圳)企业上榜。据统计,此次我市共有264家企业将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至此,今年我市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34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存量拟达到741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并给予强力推进。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要把创新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之策,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这个“牛鼻子”。市委、市政府更是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创新驱动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确保完成高企培育目标。
  当前,我市高企培育的短板正逐步补齐,我市正不断把高企数量增长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质量优势,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创新引领未来。
  a 高企数量一度成为短板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不仅能体现一家企业的科技实力,而且也关乎一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当前,省委、省政府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要求将其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来抓。然而,对于我市来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却一度成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短板。
  据了解,2015年我省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105家(含深圳),而江门只有196家,仅占全省的1.76%,大多分布在蓬江、高新(江海)和新会三区,其中高新区(江海区)最多,共50家,拥有高企数量最少的是恩平市,仅有9家;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而江门仅为7.4%;在珠三角9市中,江门高企数量排名第八,远远落后于佛山、珠海、中山等周边各市。
  记者从科技部门获悉,我市自2008年开始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数量从2009年到2015年分别为:60家、80家、104家、137家、173家、171家、196家。其中2010年至2013年增长较快,而2013年至2014年高企数量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直到2015年,高企数量才又开始呈正常增长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5年,我市高企数量一直处于珠三角第8位,仅高于肇庆。但根据珠三角其他城市的高企数量增长幅度来看,江门高企数量虽然也在增长,但并不大。以珠海为例,2008年珠海拥有高企95家,比江门多68家,而到了2015年,珠海高企数量达到397家,比江门多出201家。
  b 把高企培育作为“牛鼻子”来抓
  不仅是本月初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回顾江门近两年来的全市性重要会议都可以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几乎是“逢大会必提”。
  今年3月全市创新发展大会上,林应武指出,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研发机构的重要载体,江门要力争用三年时间提前完成“五个倍增”(“十三五”期间,全市r&d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科技孵化器及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实现倍增),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重中之重。7月,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再次强调推进这一工作。
  向更早前回溯可以发现,去年江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与当前一脉相承。去年12月,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等重大科技计划,大力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企业要通过申报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其中,企业需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企业近三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需达到一定比例(3%—5%);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企业能满足这些条件,就意味着有一定的创新实力。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江门,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是不可绕开的关键一步。培育高企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高企数量,更是指向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对人才的吸引、对产品技术的提升。
  对此,林应武在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已经有了清晰的指示:“要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把创新与实施‘珠西战略’、振兴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业立市和创新兴市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这个‘牛鼻子’,使创新落到产业提升和发展提速上,不断增强江门制造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
   c 高企培育全面发力
  大会频频强调,政策红利加码,整个江门市科技系统都在加速运转。在各市(区)科技部门的网站、微信、微博上,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各种信息、对接活动通知频繁更新。“我们每天都在提速。”一位科技部门的工作人员说。
  对于高企的培育,市委、市政府早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首先要稳住“基本盘”,全力争取现有高企不流失,对到期需要重新认定而没有申报的企业进行走访;其次要培育“预备役”,建立高企后备库,引导有一定基础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向高企方向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把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资金、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优先支持高企发展,加快培育壮大高企规模;最后是引进“生力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并加大奖补力度,完成登记注册和申报认定即兑现奖励。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逐步健全我市高企培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全市高企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为了提升高企数量,从2015年开始,我市市级高企认定主动与省级高企认定进行衔接,市级高企认定后就可以享受与省级高企相同的待遇。同时,我市修订并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补助资金试行细则》,对2016年1月1日后初次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给予补助由1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对2016年1月1日后重新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2008年以来曾经通过高企认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
  在扶持本地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的基础上,我市还不断吸引外地高企整体迁移到我市,按照企业迁入当年起连续三年的平均财政贡献量,给予10万元到100万元的补助。此外,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培育高企工作。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服务机构,在2016年1月1日后,每服务1家企业初次通过高企认定,给予1万元奖励。
  “事实上,江门的许多企业都符合高企的申报条件,但由于之前宣传不足,申报过程复杂等原因导致每年高企申报数量都不多。而从2015年开始,我市创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各项创新政策的叠加效应也不断升温,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有了动力,也感受到了压力,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升。”市科技局高新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全面加速培育下,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达到357家,增幅82.1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数量规模达到256家,增幅为120.69%。截至目前,根据最新公示情况,我市2017年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34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存量拟达到741家。
  d 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在这场创新攻坚战中,受益最为突出的无疑是企业。
  今年以来,我市修订《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补助资金试行细则》,大幅提高认定高企财政奖补标准,并梳理出《江门市有效专利权人分类统计》,将尚未纳入高企培育对象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同时通过“备案—奖励—公示”的方式壮大一批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科技服务机构有序参与培育高企工作。
  “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推动高企培育以及创新驱动,在新闻媒体上、到企业实地解读政策,经常召开政策宣导会以及申报指导会等,使企业对科技项目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更加深刻,对于申报流程以及资料准备有了更好的掌握,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成长。”今年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江门市中刀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也坦言,政府的贴心服务让企业在享受政府政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每一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都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个称号的含金量,高企是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这几年政府也对许多技改项目给予了支持,这对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帮助很大。现在江门高企数量正在逐渐增多,接下来,政府可以对每一家高企进行跟踪了解,实时掌握企业动态,尽力解决企业需求。”金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皓炫建议。
  企业家的建议也正是政府所想。今年以来,市科技局采取“全市层面重点分行业、市(区)层面重点进园区”的新模式,组建专家讲师团,累计开展宣讲17场,创新性地举办了农企、电商企业、软件企业、台商企业4场专场培训,参加企业超600家。今年拟通过企业当中,属传统产业及农业、电商、软件行业等领域的企业累计比例达37%,成为我市高企的新增长点。
  此外,全市科技系统还不断提高工作队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邀请高企评审专家面向各市(区)科技部门及有关服务机构分享评审要点和经验,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工作队伍业务能力水平,指导各市(区)科技部门做好对申报企业的现场核查工作,一对一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把关,提高通过率。
  案例
  企业申报高企后发展进入“快车道”
  海信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的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在江门进行注册,2013年底开始投产,主要从事高性能光通信器件系列产品、家庭多媒体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目前已经是国内顶级光模块、智能盒子光纤接入设备生产商,创造年销售额达19.2087亿元。日前,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海信宽带顺利通过高企认定,成为我市高企队伍的“新生力量”。
  “通过高企认定得益于政府这两年来对我们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文辉坦言,作为海信集团的子公司,海信宽带的规模、科研能力、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申报高企一直在公司发展规划中,但由于工作安排,之前一直未提上日程。
  据介绍,海信宽带研发中心拥有全球顶尖的光模块开发和测试系统,具备10g、40g、100g、600g等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配置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研发设备和检测设备,并聚集了一批国内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公司总职工人数2017人,其中科技人员417人,占职工总数20.67%;年均研发项目达10多项,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研发水平在国内光通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两年来,在政府的鼓励下,公司结合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满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下,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去年开始申报高企培育及高企认定等项目。”沈文辉说,在申报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多次进企把相关政策宣讲落实到位,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最新的政策及扶持方向,积极解决企业在申报科技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政策问题,为企业申报提供了帮助。
  据沈文辉介绍,今年申报并通过高企培育、高企认定后,这对于该公司在研发管理方向、研发技术提高、研发产出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可以配合该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奖惩条例,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中心的研发热度,产生了积极的化学效应,让公司发展进一步进入“快车道”。
  “今后,公司坚持走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政策路线,积极参与到国家、省、市各地区的相关科技活动中去,让公司的创新研发技术走向更高的层面。”沈文辉说。
  文/图 陈敏锐 江科宣

市科协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黑河市公安交警支队圆满完成中俄“六、一”国际儿童节互访活动安保任务
六合区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我县举办深化医改卫生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
华兴化工公司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我市加快把高企数量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质量优势
点燃创新激情 释放创业能量市总工会职工素质工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19个家庭农场成为“省级示范”
我市持续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工作
淄博市引水入萌新城泵站工程完成水泵机组试运行具备通水条件
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 马承祖谢来发提出要求
烟台威海将建跨海大桥 乳山开车10分钟到海阳
和林县召开组织重点工作推进会
砥砺十年 邮储同行
全市城市长效管理考核 工作会议召开
消费者要理性选择预付式消费
云岩区举办文艺汇演 庆祝建党97周年
郧阳区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省社科院来我县调研抗战文物和遗址保护情况
永丰产业搭台唱好脱贫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