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首届中国玻璃器皿博览交易会暨文化艺术节于10月11—12日在祁县千朝谷召开

走进新时代 让更多人喜爱玻璃器皿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祁县是晋商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乔家大院、渠家大院驰名中外,是全国、全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祁县在区位、能源、载体、人文四个经济发展的要素上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一是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祁县位于山西省“大”字型交通网络的中心地带,榆祁高速、南同蒲铁路横穿东西,208国道、大西高铁纵贯南北,大运高速与108国道交织成网。发达的陆上交通为境内企业货物的流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物流成本是企业综合成本的重要内容之一,祁县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对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二是清洁能源保障优势。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陕京二线”途经祁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洁源天然气公司铺设了“三纵五横”天然气管网。目前,祁县东观经济开发区及主要的工业集聚区都通有天然气。三是新型开发区的载体优势。祁县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1.8平方公里,一期开发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下,开发区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电、路和各种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正逐步配套,投资环境日趋改善,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有望成为晋中中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四是内涵丰富的人文环境优势。祁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是晋商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和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对外合作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祁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工业经济和产业集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在玻璃器皿产业的发展上,立足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区域经济品牌,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外贸潜力,做足合作文章,全力打造“一带一路”玻璃器皿中外合作区。
祁县玻璃器皿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祁县民间就有生产玻璃日用品的小作坊,生产琉璃咯嘣等小工艺品。现存最早的手工吹制玻璃作坊位于城南村,距今已逾百年历史。
解放初祁县玻璃器皿生产以吹制灯罩等民用品为主,1953年成立祁县玻璃厂,1960年完成产量153吨。上世纪70年代初新上日光灯项目,改名为日光灯厂。1980年开始生产玻璃器皿,同年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完成外贸出口1.8万元人民币。随着世界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中心开始由欧洲向中国等亚洲国家转移,1988年全县玻璃器皿企业发展到20多户,年产量达到1.4万吨。通过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玻璃器皿企业1998年达到41户,产值1.5亿元。2000年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欧美等消费市场大规模打开,玻璃器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规模扩张与质量升档并重、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外贸出口与自营出口并进”的玻璃器皿产业发展思路,并予以大力扶持。祁县玻璃器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到2006年,十年间企业由41户迅速增至160户,产值由1.5亿元发展到1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4%,自营出口额保持年均30%左右的高增长率。2017年以来,祁县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资本、人才、技术交流,形成以玻璃器皿产业集群发展、国际合作带动生态和文化保护、食品加工产业等多领域中外合作齐头并进的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有玻璃器皿生产企业43户,全行业年产值实现42亿元。产量约占全国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总量的45%,其中人工吹制高脚杯约占全国总量的80%,祁县一举成为在国内具有主导地位、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玻璃器皿产业集聚区。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历经百年发展已成为行业基础牢固、产业链条完整、生产布局集中、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持与产品竞争能力。主要产品有酒具、茶具、咖啡具、蜡台、风灯、水升、果盘、花瓶、糖盒、工艺品等10大类8000多种产品,形成了初级生产、深度加工、精品开发的产业格局,可满足不同层次各个方面国际玻璃器皿市场的需求。目前祁县玻璃器皿产品70%销往国际市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出口量的40%。
全县玻璃器皿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名,占从业人员的25%;大专以上学历的1600余人,占从业人员的8%;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名,8户企业挂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制开发;祁县成立有“祁玻集团”,拥有成员50余户,在太原建有营销总部;大华、宏艺、红海3户玻璃器皿企业被评为全国玻璃器皿行业十强企业;“大华”、“宏艺”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祁县玻璃器皿行业实现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进、机制生产与人工吹制并举、产品功能性和艺术性并重的转型,逐步形成了“一厂一特色,家家有精品”的格局。龙头企业大华公司在20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了创新的优势,从1999年新上华北第一条电熔炉到2006年开始发展机制生产线,到目前自主研发了共22项自动化、深加工装备,多数装备属于国内首台套,企业始终引领创新发展潮头。红海公司大力发展“贸工游一体化”模式,实施了“玻璃文化艺术园”建设项目,企业被评为“aaa”级景区,目前玻璃体验馆与交易中心已对外开放,其余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批企业发挥祁县手工制造特色,致力于高品质手工玻璃器皿制造,产品品质达到了国内顶级水平,逐步走向了高品质、精品化的发展模式,产品畅销东南亚、中东、北非等50余个国家,特别是高端水烟壶,更是成为中东贵族的身份象征。东久公司在全国首届高脚杯评比中荣获两项金奖,天久公司供应了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宴用玻璃器皿,尚好美克公司供应了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国宴用玻璃器皿,标志着祁县玻璃器皿产品品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艺嘉、海洋等一批小企业充分利用彩色玻璃制造优势,突出圆炉和手工操作特长,承接小批量、工艺复杂的个性化彩色玻璃产品,发挥出了产品定制模式的优势。
祁县紧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标国际知名商业检验机构标准,组建中亚、西亚营销中心,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全县现有玻璃器皿产业配套企业200余户,年产值8.5亿元。其中:国际国内贸易公司40余户,年产值2亿元;电子商务企业15户,年产值5000万元;铁艺、模具生产企业10余户;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运输及部分产品销售的运输车辆发展到1000余辆,年收入超过2亿元。创建玻璃器皿产业“互联网+”营销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在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进行宣传,扶持企业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玻璃器皿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
祁县玻璃器皿企业分布主要集中于三大区,一是铁路南区,这一区域跨度较大,以东西走向横跨三镇八村,主要集中于温曲、下申两村,占地面积近千亩,共有15户企业,年可实现产值4亿元,利税4000万元,从业人员6000余人,晶鹏公司、东久公司为这一区域的龙头企业。二是大华宏艺区,这一区域依托省道东夏线,横跨二镇四村。以大华、宏艺两公司为主,占地面积1500亩,共有12户企业,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亿元,从业人员8000人。三是大运路北区,这一区域依托大运路,横跨昭馀镇丰泽、北谷丰两村,占地面积500亩,共有8户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利税2200万元,从业人员达4000人,丰盛公司、光华公司为这一区域龙头企业。
在企业管理方面,全县玻璃器皿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有9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5户,通过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的有5户,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30多户,建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户,培训中心2处。在技术装备方面,有电熔炉生产线29条,天然气炉20盘,形成了以电、天然气为主的新型能源结构。大华公司的6条共85吨自动化生产线引领玻璃器皿生产由传统的人工吹制向机械化和人工吹制并举的方向发展,下一步将新上机制彩色玻璃器皿生产线,推广使用自动化深加工装备,推动全县玻璃器皿产业向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在产品结构方面,随着描金工艺、加莱工艺、无模具吹制工艺等的发展,逐步由以功能型产品为主,过渡为功能型与艺术型并重,生产技术不断完善,深加工领域不断延伸,满足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市场需求。在市场建设方面,每年组织企业参加法兰克福展、迪拜展、广交会、上海百货会、深圳礼品展、广州酒店用品展等重要展会,国际国内市场得到了大力拓展,大华、东久、会龙、红海等企业由出口为主逐步进入了国内酒店用品、酒商、礼品、商超等市场,国内销售量每年增长达30%。
玻璃器皿是国家鼓励扶持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盘圆炉就可安置100多名劳动力。全县玻璃器皿行业共有2万名从业人员,玻璃器皿及配套企业务工人员占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总数的70%多,每年为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8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1%,在一些乡镇占到70%以上,为全县2万余户家庭近10万人口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全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就业安置和稳定民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产业。
祁县成立有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投资3000万元建设有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能够开展72个参数的检验检测,产品项目达82项,对玻璃器皿领域产品检验覆盖率达90%以上,是我国目前在玻璃器皿检验检测领域最权威、覆盖项目参数最全面的国家级中心;祁玻集团在太原设有1400平方米的营销总部,组织集团成员集中参展,分工合作,目前集团成员单位已达到50户; “国际玻璃学校”与美国波士顿玻璃艺术学校共建,将成为祁县玻璃器皿产业营销队伍、专业技术及艺术人才的孵化中心;规划建设的“玻璃器皿小镇”涵盖玻璃文化艺术园200亩、拟建设的玻璃公园250亩等,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道路路网完善、人居环境和谐的玻璃器皿小镇面貌。
下一步,祁县将继续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及市委、市政府开启“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征程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依托“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区域经济品牌,按照“面向世界,打响品牌,人机并举,做大做强”的思路,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着力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产业、产品、市场的升级拓展出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刘学斌 郭坚 胡晓峰)
本版组稿、策划、图片:
祁县新闻中心 祁县玻璃产业发展中心

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完成第一栋建筑单体封顶
中山市物业管理行业志愿服务总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称号
临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复 将建三条轨交线
蚌埠海关团支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交流研讨会
市委组织部部署深化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
祝贺首届中国玻璃器皿博览交易会暨文化艺术节于10月11—12日在祁县千朝谷召开
连体船队浩荡出港 千岛湖捕捞季拉开序幕
省政协调研组来郴开展专题调研
沥海镇全力迎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苏州3万多球迷见证郑智、郜林“国足百场”仪式
打击非法采砂 保护一江清水
中国创新大赛下月初在我市举办---国内外“民间高手”将挑战企业技术难题
全国政协首场发布会今日举行 最常关注哪些话题?
东风社区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缅怀周恩来同志 践行楷模精神
市食药监局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蒲江县]第八届成都有机农业论坛将于6月2日在成都蒲江召开
查处违法砂石船14艘次
广纳英才 常州启动2019届名校优才引进计划
为渔民免费发放北斗终端
市科协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