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闻网消息(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陈莉莉 龚键荣 通讯员 杨远帆)食用菌与茶的碰撞,将演绎怎样的故事?在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一座菇房里,乡村能人余海燕利用茶叶副产品制作食用菌棒,成功栽培香菇、黑木耳、灵芝,引起业界关注。 5月28日,记者走进程际村,访茶园、探菇棚,了解一段“铁杵成针”的创业故事。
●48种茶栽配方
“用茶枝、茶渣、茶末栽培食用菌,源于一个突发奇想。”古田县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海燕说道。
2013年春,茶园里郁郁青青,余海燕一早就前往查看茶树长势。那一天,茶园里的蚂蚁格外多,这个细节引起了余海燕的注意。她循着蚂蚁的轨迹,发现不久前修剪的茶枝周围遍布蚁群。
废弃茶枝容易吸引蚂蚁,影响茶树生长,如何废物利用?盯着蚁群看了很久的余海燕联想到食用菌。这个“奇想”并非完全偶然,古田县的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从小与茶相伴的余海燕对此并不陌生。
当年,余海燕利用茶枝制作了500个菌棒,在高温灭菌时,菌袋近乎全部破口,首次试验以失败告终。此时,村里的人纷纷劝她,不要在不可能的试验上浪费精力。
顶着压力,不服输的余海燕联合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继续开展试验,这次她改进了高温灭菌技术,共制作了6000个菌棒,成功率达到67%,这让她雀跃不已。
经过2年多的摸索,余海燕亲自试验了多达48种菌种培养基配方,最终筛选出茶栽香菇、黑木耳、灵芝的最佳配方。余海燕所属团队凭借该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
“通过测试茶栽食用菌的生化成分,我们发现它比普通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高,口感也更胜一筹。”余海燕说,茶栽食用菌价格虽然高于市场价一倍以上,市场反响却很好。
●接手父辈茶园
由于成功研发茶栽食用菌,许多人误以为余海燕是一个资历很深的菇农,殊不知茶叶才是她的老本行。
茶叶生产在程际村有百年历史。长期以来,村民自种自采、自制自售各类茶叶,补贴家用。余海燕的父亲接过祖上的茶园,负担着一家10口人的生活。
2000年,年仅18岁的余海燕看到同龄人纷纷到城市发展,心中不免有些动摇,是留在乡村传承茶园,还是出去闯一闯?看着家里成堆的茶叶、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家里的老大余海燕选择留在程际村。
早年间,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叶销路一直是解不开的难题。于是,余海燕一人挑着两大袋茶叶,到县城挨家挨户推销。尽管时常被客户冷遇,但是余海燕凭着一股毅力,渐渐积累了固定的客户群体。
“爱折腾”的余海燕不想再走父辈的小作坊制茶老路。2012年,她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引入现代化的制茶设备,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质量。与此同时,余海燕加强了自有茶叶品牌的营销推广,通过选送产品到各地参展、评比,捧回一个又一个荣誉。在第十三届“闽茶杯”春茶评审中,她选送的茶叶获得“茶王”“金奖”两项荣誉。
●致富不忘乡亲
“能力有多少,就有多少责任。”余海燕致富不忘乡亲,在村里人缘颇好。
2008年,一位来自武夷山的茶商来到余海燕的茶园,惊喜地看到“梅占”茶青,当即拍板,以每公斤240元的价格买下全部茶青,而当时的普通成品茶叶每公斤售价不到24元。
辛苦种植的茶青卖出高价,对多年经营茶园的余海燕来说是一种肯定,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取经问道”。
为了壮大合作社的规模,余海燕先后吸收200户村民入社,同时雇用女工160多名,带动村民增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59岁的余细妹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她告诉记者,全年采茶可增收1万多元,加上种植香菇的收入,脱贫增收不成问题。
帮助村里的乡亲对余海燕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前几年在创业打拼的时候,我获得很多人的关心、指导,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想着应该要为村民做点什么。”余海燕说道。
闲不下来的余海燕今年还有两个项目要上马,新建的茶叶加工厂将全面投产,用大豆秸秆试制食用菌棒。尽管仍然会面临挑战,但是余海燕笃信事业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
沐川县:省安委办煤矿安全专项巡查工作组第三组到沐巡查
中天社区开展禁毒流动宣传
市总工会为结对帮扶村村民送温暖
最美边疆 鲜到延边
长沙共青团改革工作调度会议召开
余海燕:让茶叶与食用菌结缘的“红娘”
热门民办学校网上统一招生
单车占道 安全隐患多
广州交警通报滴滴专车司机被截查后冲卡:12宗违法未处理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雁塔区多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苍溪县全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颜值超高的限量款沈马地铁纪念卡推出
住建委|召开安委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安全生产攻坚战全面启动
环保桌椅出口海外
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第三十一批环境污染问题查处情况
应对风雪地铁延长早高峰
修文法院多举措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静态扫码支付单日限额500元 市民当心“支付限额”骗术
射洪子昂诗廉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启动